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奥斯曼帝国推行西化改革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斯曼帝国内部整肃式复古主义改革的失败.改革都是在外来压力下自上而下进行的,它并不是根据人民的意愿,而仅是出于帝国精英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奥斯曼的社会心理也完成了一个从文化自负向文化自卑的转变,从而深刻地影响现代土耳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化为突厥西迁后的重新崛起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土耳其帝国的兴盛虽然原因很多,但其成功的持续性社会动员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这一社会动员包含信仰的动员和物质化社会激励机制的动员。土耳其帝国社会动员的成功归结为其信仰成功的社会庸俗化。奥斯曼帝国实行的蒂玛制度、古兰制度和近卫军制度,是该帝国信仰庸俗化的制度化手段和连接信徒信仰追求与物质需要的纽带,它为普通信徒为信仰而奋斗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标和精神支撑,也为他们沟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现实基础,从而在客观上为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伊斯坦布尔无愧是一座风情独具的国际化旅游城市,它跨越亚欧两大洲,扼亚、非、欧水陆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帝国先后在此建都的漫长历史,为它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在留下这座美丽城池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留下了人们创造新生活的聪明才智。地中海与黑海相伴左右  相似文献   

4.
曹宏举 《西亚非洲》2000,1(6):36-40
19世纪中期伊始,西方殖民列强加紧了在全世界的经济扩张与渗透,本已风雨飘摇的奥斯曼帝国又遭到西方资本更为残酷的政治控制与经济掠夺。西方资本通过借贷公债和私人资本渗透两种形式,全面控制与支配了奥斯曼帝国的政治经济命脉,进而完成了对帝国的最后瓜分。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坚决捍卫国家与民族独立的政府领导下,在坚持国家主权完整的原则下,一个国家才能真正做到对外资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周术情 《西亚非洲》2007,6(5):36-41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结束了奥斯曼帝国的传统统治,从形式上完成了政权的转移。然而与伊斯兰教有深刻历史联系的奥斯曼帝国传统势力并没有完全丧失经济基础,它在国家政权结构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犹存,因而凯末尔政权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表面上是要实现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而其实质在于排斥传统势力的政治参与。凯末尔政权世俗化改革的主观目的在于重新整合国家与社会权力,进而牢固掌握政权,其客观后果则是实现了奥斯曼土耳其由封建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为土耳其走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思潮》专题之十二 “失败国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出现了“失败国家”论(Failed States)提法。且让我们对其作一介绍。 一、由来及背景 “失败国家”一词由来已久。在国际关系史上,它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希腊独立战争中,奥斯曼被迫向前来干涉的欧洲列强求和,结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时代,地中海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然而,更让我向往的则是这里的文化气氛;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皆起源于此,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蒙古帝国在这里几度兴衰。东西方文化撞击和交融,营造了地中海独特的文化氛围。我曾受报社的委派到中东任常驻记者。在此期间经历了许多事,结识了许多人,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地中海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8.
“失败国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中出现了"失败国家"论(Failed States)提法.且让我们对其作一介绍. 一、由来及背景 "失败国家"一词由来已久.在国际关系史上,它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希腊独立战争中,奥斯曼被迫向前来干涉的欧洲列强求和,结果作为"失败国家"被剥夺了在国际社会中的正式地位.此后,"失败国家"的说法时有出现,但并无明确所指.  相似文献   

9.
世界历史发展表明,古希腊、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大英帝国等众多帝国的解体均是非主体民族反抗主体民族专制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造成的。而苏联帝国的解体恰好相反,是以俄罗斯民族为主体的联邦共和国带头谋求独立造成的。这种与众不同的特征,与民族性格有着密切关系。民族性格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决定民族命运,分析俄罗斯性格二律背反的特征,可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索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0.
奥斯曼帝国晚期意识形态混乱困扰着处于孕育发展状态中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这构成了齐亚·格卡尔普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格卡尔普对较有影响的各种政治思潮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重点批判了奥斯曼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帝国传统与宗教普世主义,倡导并支持以民族认同为基础的土耳其民族主义,其最高理想是通过政治、经济、法律、道德、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和哲学的民族化,摆脱外国侵略,获得民族独立,建立世俗的现代民族国家,实现土耳其的伟大民族复兴,并最终实现土耳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巴勒斯坦法律制度具有结构性缺陷。除自治当局颁布的法律外,还包括在约旦河西岸起作用的约旦法律、在加沙地带起作用的埃及法律、以色列军事法令、英国委任统治时期法令、伊斯兰教法、习惯法等,甚至还有部分奥斯曼帝国法律。这些法律分别受到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及伊斯兰教法等不同传统的影响,许多内容相互冲突,落后于时代,成为巴勒斯坦发展的制约因素。自治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但法制建设总体进展缓慢。巴以和谈屡次受挫、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自治政府无法获得完全立法和司法权是外部原因;行政权力对立法和司法的过度干涉则是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刘中民  林昕煜 《西亚非洲》2023,(4):68-87+158
黎巴嫩侨民与祖籍国的关系是东地中海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海外侨民与祖籍国关系的典型代表。黎巴嫩的移民活动可以分为两大历史阶段,即黎巴嫩独立前的奥斯曼帝国晚期和法国殖民统治时期,以及黎巴嫩建国后的现代时期。殖民主义遗产、教派冲突、经济危机、内战等因素对黎巴嫩移民产生了重要影响。身份认同与经济纽带构成了黎巴嫩侨民保持与祖籍国联系的主要方式。侨民对黎巴嫩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从教派认同到区域认同,再到国家认同的过程,既得益于其自身在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构建,也与黎巴嫩政府的侨民政策密不可分。黎巴嫩侨民与祖籍国的经济联系主要包括侨汇、债券投资与寻亲旅游等方式,并为黎巴嫩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黎巴嫩侨民与祖籍国的联系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侨民资源是黎巴嫩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沙皇俄国自诞生之日起就推行对外扩张的政策, 从最初对陆地领土的蚕食鲸吞, 到 彼得大帝开始“打开朝向欧洲的窗户”, 沙俄的对外战略经历了从单纯争夺陆权优势到争夺海权优 势的转变。奥斯曼帝国控制下的黑海海峡位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半岛之间, 是沟通三大洲的 战略要地。为了得到这把进出大洋的钥匙, 历代沙皇都“坚定不移”地把扩张目标指向黑海海峡和 君士坦丁堡。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和其他欧洲大国的掣肘, 沙俄始终在黑海海峡问题上没有取得根 本性的突破, 势力被局限在黑海海峡范围之内。但是, 沙皇俄国对黑海海峡的争夺却对当时的地区 和欧洲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外援助具有国际公共产品的特质,这既体现为对外援助直接为国际公共产品提供融资,也反映在对外援助是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还表现在对外援助广泛惠及受援国、援助国和国际社会。中国的对外援助虽经历了援助理念、方式、资金构成的多重变迁,但基本原则和重点援助对象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对外援助体现了中国通过供给国际公共产品来赢得国际社会认同的大国诉求,也折射出对外援助的"中国模式":南南合作框架内的"平等型援助"、以弘义融利为主旨的"互惠型援助"、有利于国际社会的"增益型援助"。对外援助不仅为中国赢得了朋友,也使其收获了并将继续收获包括战略、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在内的多重利益。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法律改革以英国的殖民统治为肇因 ,同时也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英国殖民统治前后的印度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印度教法为主体的传统印度法律渐渐丧失了对社会秩序的调整功能 ,对传统法律进行改造 ,不仅是英国殖民统治的要求 ,也适应了印度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印度独立的实现,是在当时的国际条件下,由印度资产阶级领导的、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不同程度上参加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运以及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印度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大党在其中起了主导作用。这种作用既表现为对民族运动的宣传、发动和领导,也表现为对这个运动在一定程良上的限制;既表现为对工农运动的一定的支持,也表现为对工农运动,特别是武装斗争的扼制。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国大党的资产阶级性质所决定的。而党内成份的混杂、资产阶级(也有小资产阶级)的多种思潮、派系并存的状况,也是原因之一。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对民族运动的领导,使印度在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GABA能神经元及其受体的分类,着重阐述了GABA能神经元及其受体在哺乳动物外周组织的分布以及生理效用,为深入了解GABA的活动机制提供了参考,也为GABA功能性商品开发、相关疾病防治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期华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出国,主要定居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并依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生存发展,因此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华侨,而华侨也为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致力于和平、共赢发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同样需要华侨华人的建言献策、牵线搭桥和直接参与,但同时也为华侨华人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华侨华人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际关系学界的五次学派争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史上,共爆发了传统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传统主义与行为主义、跨国主义与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反思主义与理性主义五次学派争论。争论既有尖锐对立、不可通约性的一面,也有着相互渗透、互相融合的一面,既展示了学科中的分歧与对立,也在理论观点、学派建设、方法论等方面为国际关系学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促进了学科建设。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科争论逐渐形成了国际关系学科的一些基本共识,这些共识不仅推动了国际关系作为独立学科的进程,也是今后国际关系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在中俄旅游和边贸的推动下,大量的中国移民涌入俄罗斯。他们在俄罗斯的农业、商业、建筑业等各个领域挥洒着汗水,不仅为自己积累着财富,更为俄罗斯的市场繁荣、经济振兴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他们也为祖国的发展和增进中俄友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