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江泽民主席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整整已经过去了五年。回顾五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和我们同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斗争历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江主席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纲领性文件,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对遏制“台独”发挥了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人地区文化重建的几点看法——“江八条”发表一周年探索走向21世纪的中华文化黄枝连一年以前,即1995年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的八点主张。其中,江泽民说,中华文化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3.
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一家广播公司采访时公然宣称,两岸关系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周围的有关人员也随声附和,说两岸关系已从“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走到“两个国家”。这是李登辉在两岸关系上走出的危险一步。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八项主张中,第一项就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由此可见,两岸关系中争论的核心问题,就是主权能否分享和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  相似文献   

4.
把福州(马尾)保税区建设成闽台经贸合作试验区黄玉立*去年初江泽民总书记发表关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后,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出现了新的契机,对台直接“三通”也呼之欲出。这对于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拓展闽台经贸合作,突破对台...  相似文献   

5.
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学习江总书记春节重要讲话座谈纪要编者按:新春佳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这里既有代表党和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庄严、重要的宣示,也有...  相似文献   

6.
2008年12月31日.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又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讲话中不仅充分肯定了《告台湾同胞书》伟大的历史意义、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江泽民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是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八项主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10,(2):1-4,15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作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深刻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重要的六点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台资与港资不仅在大陆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不同层面对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着推动作用。台商对大陆投资推动了两岸交流与互信,密切了两岸经贸联系,促进了两岸关系发展,香港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桥梁与中介,港商对大陆投资在促进与稳定两岸关系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台商与港商对大陆投资在投资动机、方式、规模、产业与区位等方面存在诸多异同之处,对其进行系统比较研究,可进一步认识台资与港资分别在大陆利用外资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各自的特殊性,以便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利用外资政策时有所依据,以使其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更好地发挥特殊作用,因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海外所称“江八点”发表7周年。7年前的春节前夕,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演变的关键时刻,江泽民主席发表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八项主张,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中国政府继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构想之后,在对台政策领域和国家统一大政方针方面推出的又一个权威性的、纲领性的文件。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1日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二十周年的重要纪念日。二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制订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一系列对台、对港政策,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快速发展,顺利地收回了香港,澳门也回归在即,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展现了前所未有...  相似文献   

12.
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及其政经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79年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力量的推动下,两岸经济关系克服了政治因素的障碍,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两岸互为最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不仅对促进两岸经济的日趋密切和共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稳定两岸关系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对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落实,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二是把两岸关系从全面对峙推入和平交流轨道,启动了两岸重新融合的进程,也为两岸关系带来了广阔的和平与发展空间。经过3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实施多年,分别形成了香港模式与澳门模式,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最早提出是在2005年。这一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谈后,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此后,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从提出、形成,进入到不断完善的阶段。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断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以人为本”,这是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用于解决两岸关系的最好体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任务将更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多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中国人民将要加快完成祖国完全统一的步伐。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努力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同时,准确把握当前国际潮流发展的脉动,抓住机遇,因势利导,使两岸关系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那么,中国在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环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国际形势中究竟有哪些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又有些…  相似文献   

16.
试论胡锦涛对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功安 《台湾研究》2007,(1):22-26,39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统一理论的创新。他在许多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六个“四点意见”中,根据十六大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在坚持、继承邓小平和江泽民的国家统一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把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运用于国家统一,提出了新形势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述、新主张。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1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二十周年的纪念日。这是祖国大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明确地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  相似文献   

18.
日前,北京铁路分局工会召开部长办公会议,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会上,王志忠主席带领大家系统地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大家普遍认为:江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划时代意义,充满了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是我党在新时期的纲领性文献,是对马  相似文献   

19.
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月24日,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泽民总书记《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座谈上指出:“两岸双方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愿意听取台湾各界人士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密切两岸经济关系的意见和建议,共谋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钱副总理这一讲话,充分反映出祖国大陆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所做出的持续努力,再度引起了海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应当说,在目前两岸关系仍陷于政治僵局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具体模式与内容,对于推动新世纪初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与隐忧谢郁香港回归祖国,雪洗了中国百年的耻辱,使得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将更加突出地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从1987年底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两岸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十年不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