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数据驱动人才治理创新是我国人才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大数据驱动人才治理场景、思维、方式、模式和过程面临以下转变:从样本数据到全量数据,从线性思维到关联思维,从信息管理到数据治理,从经验管理到智能决策。在人才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中,政府需要树立"基于数据"的人才治理理念,完善人才数据网络的互动治理机制,构建"数据+"人才一体化服务模式,实施人才资源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高校在实施人才强校的战略中,必须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才资源管理与开发的转变。为此,必须着重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建设良好的人才使用管理环境和平台;二是创新人才资源管理模式和机制;三是提高人才资源管理效益。  相似文献   

3.
军队干部工作适应知识军事时代的要求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转变工作重点,实现由重干部人事管理向重人才资源开发转变;二是创新选用人才机制,实现由自我封闭的用人机制向开放科学的用人机制转变;三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由粗放式教育体制向集约式教育体制转变;四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现军事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由人治向法制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赵福昌  薛红云 《工会论坛》2005,11(5):131-131
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因素。要充分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高校发展的战略意义,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高校人才竞争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优秀青年人才,形成利用国际人才的机制,大力开发我国留学人才资源,营造汇聚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自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和谐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并将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目前,人才规划实施管理工作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规划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也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人才规划容易流于形式,流于静态管理,本文从动态管理的视角,提出加强政府人才规划实施的动态管理,应做好目标落实、跟踪评估、调整修订等三个方面的动态管理机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任职教育院校人才资源管理面临着人才资源结构、市场竞争机制、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等挑战,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实施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人才辈出、结构合理、配置有效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人事天地》2010,(23):7-7
最近,吉林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大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计划到2020年建成与开发开放先导区、新型工业基地、农村经济强省相适应的区域人才强省。未来,吉林省人才评价机制将向注重实践和贡献倾斜。吉林省将从四方面加强人才工作:一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统筹推进城乡、区域、产业、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的人力资源开发;根据经济  相似文献   

8.
记者: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人才优先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整个人才规划纲要的灵魂,您是怎样理解的? 沈荣华(以下简称"沈"):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今后11年,我国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我感到,这6句话24个字中,"人才优先"是贯穿整个规划纲要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规划纲要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定位的一个规划.具体讲,"服务发展"就是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科学发展目标,确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任务,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9.
王爱英 《理论前沿》2004,(16):30-31
做好人才工作,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我们要按照党管人才原则的要求,从指导思想、领导机制、培养、吸引、使用、评价六个方面入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党管人才”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一是统一管理。落实党管人才的要求,就是要把人才资源开发的各种力量凝聚、整合起来,形成党委加强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宏观管理。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好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政策的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前瞻性、权威性和整合度。应该把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优势同企事业单位等…  相似文献   

10.
职称评聘作为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资源开发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胜利钻井工程技术公司为例,要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职称评定机制,就要树立职称服务理念、创新评审推荐工作的机制、发挥职称评审工作的激励导向。只有把职称工作放到企业发展和人才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充分发挥职称吸引人才和凝聚人才的导向作用,才能不断提高职称评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