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刍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留守儿童犯罪增多,除遵循青少年犯罪的共同缘由外,根本原因在于“留守综合症”作祟:在缺少父母关爱监护,社会的有效监护、关心和教育等情况下,留守儿童更多地暴露在不良社会环境中,使得原本薄弱的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大打折扣,从而造成社会化过程扭曲。他们存在着较普遍的心理和性格方面的障碍,学业更容易受阻,行为也更容易越轨。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已成刻不容缓之事,我们应从建设和谐家庭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与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率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家庭教育缺失,监管失当,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农村不良环境的影响和青少年时期的个性特征所致。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国家未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共担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工作机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关爱教育网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建立综合性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教育缺位或失当、学校德育工作滞后或缺失、农村不良环境的催化和青少年时期的个性特征致使他们成为犯罪的高危人群,这一问题近年来已呈严重化发展趋势,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应从建设和谐社会入手,国家、社会、部门以及家庭齐抓共管,把留守儿童纳入有效的监管中,他们得到真正的关心、爱护与良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批农民涌入城市,他们的子女却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接近6000万。这一特殊群体的处境,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由于疏于监管,以及农村经济的落后,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不断攀升。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留守儿童的概念和犯罪特点,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犯罪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即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位一体的立体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性侵儿童犯罪呈现高发态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最容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此类案件的特点主要是:多数为熟人作案;儿童被侵害时间较长;隐案率高。犯罪人多具有具有变态心理的恋童癖;人格不健全、人际关系不良;年老体弱;追求怪异新鲜性刺激、具有处女情结者等心理原因。社会原因主要是:监护缺位,保护不足;性教育、安全教育匮乏;打击不力等。应从加强对恋童癖变态心理的甄别和矫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加强法律的打击力度和管控力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课题组成员等量抽取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共480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展开调研,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日益严重。表现出“隐匿性”、潜在性、失控性和巨大的危害性等特征。“留守”经历对儿童有终身的影响,极易造成其心理异常并形成反社会人格。并且与其日后的犯罪有高度的关联性。从调查结果看,留守儿童多为“问题儿童”,具有很高的犯罪率,比非留守儿童高出近11个百分点;留守儿童更容易成为被害人,并出现恶逆变;不同家庭结构的留守儿童其犯罪行为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是社会和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当前对这一群体的研究和关注,主要集中于他们的生活、教育、人身安全等方面,忽视了从道德教育的视角来探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副产品"。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断层持续拉大了城乡差距,使农民工难以摆脱弱势群体的地位,加之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二元体制,致使大量的农村儿童不得不与他们的父母分离,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基本上失去了本原性意义,使得农村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处于真空之中。在父母法定监护责任缺失,我国尚未建立起国家监护、委托监护以及学校监护等制度的情势下,一些留守儿童因缺乏正确引导而染上不良恶习,进而走上犯罪道路,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稳定。因此,要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必须彻底改革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拆除依附在该制度之上的诸如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壁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重构我国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建立起以学校监护为中心的国家监护、法定监护、社区监护等新型监护体系,以填补家庭教育的"缺位",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确保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库利初级群体理论认为,家庭对于儿童个体社会化的进行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结构残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和半缺失状态。这种现实状况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能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正常进行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顺利完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偷税犯罪案件侦查方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偷税犯罪严重危害税收征管秩序 ,应予以重点打击。偷税犯罪案件的侦查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大力挖掘案源 ,提高发现偷税犯罪的能力 ;秘密查证偷税犯罪线索 ;采取果断措施 ,控制涉案人员、财产和证据 ;清查账册、凭证 ,盘点存货 ,获取有关书证、物证 ;向税务机关调取犯罪嫌疑人的纳税资料和处罚文书 ;向有关供销单位了解犯罪嫌疑人真实产销情况 ;询问知情人 ,讯问犯罪嫌疑人 ,认定其犯罪故意 ;通过多种途径 ,依法确定偷税数额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案件由于其有极强的隐蔽性、犯罪的超时空性、犯罪低成本性、犯罪形式多样化、不易防范性等特征,加之我国现今对该项犯罪的监管力度和法律约束相对滞后等原因,该类案件往往发案概率高、涉及范围广、破坏性极强。故而,急需从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入手,剖析该类特殊犯罪的特点并研究与之相应的侦查措施与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中国逐步向着高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至今已形成"网络化"的新形态.其犯罪团伙内部的组织结构极其复杂,各联系人的关系千头万绪,很难整体上把握其规律特点,打击"网络化"的拐卖犯罪需要侦查实战部门采取"网络化"的侦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指不以出卖为目的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它侵犯的客体是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和身心健康 ,其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出于直接故意 ,即行为人明知要收买者是被他人拐卖的妇女、儿童而仍决意予以收买。在认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时 ,要分清其与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要分清罪与非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如兼犯有强奸、非法拘禁、伤害、侮辱、虐待等罪 ,应当以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与所犯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对于按照被买妇女的意愿 ,不阻碍其返回原居住地的 ,或者对被买儿童没有虐待行为 ,并且不阻碍对其进行解救的 ,可以不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阴谋犯是指两人以上就实行特定的犯罪进行谋议、达成合意的犯罪形态。阴谋犯与预备犯在本质上都是着手前的未完成形态,就大陆法系国家而言,阴谋犯的阴谋行为与预备犯的预备行为是各自独立的准备行为。但它们的独立性仅体现在行为样态的区分上,而不在于本质上的差异,即它们统一于"准备行为"这一本质——两者自然属性相同,社会属性等价。立法区分阴谋犯与预备犯有直接和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经济犯罪的打防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经济犯罪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是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具体表现。构建经济犯罪的打防战略 ,必须切实把握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 ,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 ,从中找出打击和防治经济犯罪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突出问题。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 ,有效地预防和治理青少年犯罪 ,既需要强化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合力 ,更需要社会各界尽快建立、健全综合治理的社会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9.
转化犯是我国刑法所独有的名称,是对犯罪行为发生转变后罪数形态的概括。转化犯的提出拓展了刑法罪数形态的理论,对司法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我国有些转化犯的刑事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浅析强迫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七条新增的规定突出了刑法对残疾人、儿童的人身权利的保护,但其罪名尚未正式确定。该罪所保护的客体类型不同于一般组织型犯罪,在司法适用中,应注意该罪与相关犯罪的区别和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