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蒂是文化力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拥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竞争的市场中战无不胜。笔者认为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需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加强理论指导;二是宣传动员职工,全员参与;三是重塑企业精神;四是企业文化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彭婵 《刑警与科技》2008,(1):115-117
企业的效益不但来自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来自于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而企业软实力直接关系到硬实力的运用和有效发挥。它关系到企业培养什么样的员工,员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而且还将直接体现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上。如今,企业的竞争已经渗透到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中国安防企业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要想做大做强,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3.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企业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绩效的原因,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绩效提供保障。本文通过分析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以及怎样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高企业的绩效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竞争的范围迅速扩大,竞争的程度也空前加剧。特别对于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来说,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才、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思想是用文化进行管理,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企业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是无法立于不败之地的。  相似文献   

5.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随着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理企业”和“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构建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那么,企业文化该如何构建?为此,笔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举措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优秀的企业都有吸引人的企业文化,巨人网络作为当今新兴文化产业中强势崛起的典型,史玉柱和他的企业团队所建立的企业文化又是怎么样的,为何能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值得我们探究一下。  相似文献   

7.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内涵丰富,它存在于企业的人才队伍、技术研发、资源利用、管理体制、生产销售、文化理念等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的系统综合能力。一个优势产品、一块相对垄断的市场、一个成功的管理制度及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等都不应是完全的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是核心竞争力在某一时期、某一环节、某一特定环境下的优势体现。  相似文献   

8.
束慧敏 《行政与法》2005,(12):55-57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改革中,都是把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放在第一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无论是企业技术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迫切需要企业组织创新的有效配合。没有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将失去支撑,制度创新也难以推进。因此,持续的组织创新是转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足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随着企业管理的改革和发展,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理企业"和"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构建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那么,企业文化该如何构建?为此,笔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举措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流企业必须具备一流的文化,作为现代建筑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是当前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建筑企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试论建筑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探讨了建设企业文化对建筑企业的重要作用;其次就当前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进行了分析;再次试论了关于建筑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优化企业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蔡军 《法学论坛》2021,36(1):128-137
分析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过程和发展阶段,可以归纳出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两种基本路径,即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和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主要经历了暴力敛财积累原始资本、垄断非法行业形成稳定收入、设立企业向合法经济领域渗透和依托企业形成区域或行业垄断四个发展阶段。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主要有外在结合型和内生发展型两种类型,也要经历逐渐演变的渐变过程,即企业触黑化阶段、企业涉黑化阶段和企业纯黑化阶段。而在实现了企业化发展之后,有组织犯罪在组织管理、行为方式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皆呈现出明显的企业化特征:改变了对暴力手段的过分依赖,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结构,并根据需要设置了相应的职位、部门,呈现出企业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运营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表面与一般企业、公司无异,体现出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和运作模式;以传统帮会文化和暴力文化为内在本质,以企业文化为外在表现,实现了帮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绿色原则”的基础含义为环境保护,其深层表达为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原则”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表达了资源、资本的可持续利用。破产法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兼具市场出清和挽救再生的双重功能。其中预重整制度因其有效提高破产重整成功率,挽救债务企业于困境,是“绿色原则”在破产法中张力的重要体现。预重整制度一面可以通过简化程序节约司法资源、社会资源,另一面还可以延续债务人经验、商誉,避免浪费、最大化促进债务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吟 《北方法学》2015,(4):96-104
公司形态源于经济生活实践,经法律理性选择后成为公司法律形态,并在接受商业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不断修正与完善。因受到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制约,公司法律形态的变迁蕴含着不以参与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因受到成本因素的影响,公司法律形态的演进表现为一个能动更新的过程。除了以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为主导性推动力量外,公司法律形态的演变还要受到政治、宗教、传统文化等多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放过企业、严惩个人"是欧美国家企业合规不起诉的理念,但在我国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的典型案例中,既放过企业又放过个人的"双不起诉"现象出现了,这引发了对企业合规不起诉公正性和正当性的质疑。"双不起诉"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未严格区分企业刑事责任和个人刑事责任,未厘清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随着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的持续推进,有必要对"双不起诉"引发的质疑作出回应,区分企业和个人的刑事责任,对小微企业的合规不起诉给予足够的本土关怀,厘清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关系,推动我国企业合规本土化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In December 1998, Peter Mandelson MP, one of the principal architects of the Labour Party's victory in the May 1997 general election, dramatically resigned as Secretary of State for Trade and Industry. Nevertheless, despite his relatively brief period in that office, Mr. Mandelson left his imprint on policy through the publication in November 1998 of a major White Paper, 'Our Competitive Future: Building the Knowledge Driven Economy'. The White Paper sets out the New Labour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in a globalized world economy and is very much influenced by Mr. Mandelson's experienc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during his fact-finding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is article seeks to char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Labour's desire to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porate sector within a vibrant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and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the integrity of the market is preserved in an arena which is seen as inimicable to strong regulatory intervention by the state. As well as mapping New Labour's political rhetoric onto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analysis will involve an examination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business practice and morality. In particular, the article will focus upon the role of the conception of company directors as 'responsible risk takers' and the upon the use of name-and-shame sanc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in which all corporate enterprises are seen as having a legitimate societal 'licence to operate'.  相似文献   

16.
杨力 《法学研究》2014,36(5):131-158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风险导向,现代产业网络核心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离开与利益相关方涉及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不同要素层面的交互和嵌入。更多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成为现代企业融入产业网络的标签,而且越来越借助制度的约束力,以保证切实践行。本研究在完成专门指向"制度性要素"的国内外文献和经验整理的基础上,归纳CSR责任制度化的世界理论共识和中国难题,藉此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化的现状、问题和矛盾,在此基础上,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上海地区近200家产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为调研样本,甄别和发现责任制度化的关键议题和优先顺位,进而提出当下中国企业责任制度化的多元路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应坚持什么体制,如何经营管理,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采用怎样的人才管理模式,一直是经济学家、企业领导者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系与社会认知系统"等国有企业人才管理的宏观思路和策略构想,以此为研究国有企业人才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参。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严重的金融信用缺失造成了金融信用资源供给不足,交易成本提高,制约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分析工具,从契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角度,揭示我国金融信用缺失的微观机理.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金融信用缺失,必须建立金融信用的整体制度安排,具体包括建立企业声誉机制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完善信用立法、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引入第三方治理和重构信用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治理就是要让所有通过专用性资产的投入,而为企业的财富创造做出过贡献的产权主体参与到公司的治理中。“公司所有者”理解的更新,人力资本因素地位的提高,社会契约理论,管理的伦理道德化及社会本位思潮,是“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较符合我国的法律选择。“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的法律价值是社会正义和经济民主,“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与公司的社会责任有很多相似之处,然而利益相关者内涵更加明确。“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并不是最完善的,它只是在诸多的公司治理模式中的一种,但它顺应了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治理模式从单边治理走向多边利益主体共同治理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