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红 《台声》2009,(9):38-39
在7月长沙国共第四届论坛举办之际。回顾一年多来的两岸关系,从政治基础上看.“九二共识”得到两岸确认;从政策要素上看,太陆提出两个“六点意见”;从两岸协商上看,两会实现三度“陈江会”;从交流台作上看,两岸“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取得的成就.正在影响着,推动着和平发展阔步向前。  相似文献   

2.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立 《台声》2007,(7):29-31
端午节,两岸包机往来穿梭.人们在享受着方便、快捷的航运时,不禁要问.直航之路还要等多久?两岸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直航?而最近国民党2008年台湾“大选”参选人马英九表示.如果当选“总统”,一年内就会推动两岸直航;民进党2008年“大选”参选人谢长廷也表示赞成两岸直航,似乎两岸直航的曙光已露.直航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4,(3):41-4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会谈时,说“两岸同胞一家亲”,进而说道:“民族强盛,是同胞共同之福;民族弱乱,是同胞共同之祸。”认同“一中框架”者,必然认同习近平的这番讲话,也必能体会两岸兄弟阋墙付出的惨痛代价,进而思考如何弥补两岸裂痕。  相似文献   

5.
李立 《黄埔》2014,(1):30-35
2013年的10月,两岸的大事喜事多。先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APEC峰会期间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开辟了两岸关系崭新前景;接着是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开启了民间政治对话的先河;最后闪亮登场的是一年一度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通过了19项“共同建议”,可谓精彩纷呈,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洪鸿 《台声》2011,(12):16-23
如果说当年余光中这首《乡愁》诗,道尽了当年海峡两岸这湾“浅浅的海峡”,阻隔了两岸同胞团圆的心中苦闷,那么今天,在这湾“浅浅的海峡”上空,已然架设了一座“宽宽的、畅顺的大桥”。桥的全称为:“亲情乡情两岸情之桥”;  相似文献   

7.
陈筠 《两岸关系》2009,(6):12-15
在首届海峡论坛多姿多彩、热热闹闹的各场活动中,记者一次次目睹了两岸的笑脸,因海峡论坛而更加灿烂;两岸的双手,因海峡论坛而更紧地握在了一起….在首次“县市主题日”中,两岸县市长们亦是活跃互动,真是“亲戚越走越亲,朋友越走越近”….  相似文献   

8.
石正方 《两岸关系》2012,(1):35-37,25
2011年的两岸经贸合作,一方面是制度化协商“稳中求进”、“稳中有进”;一方面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计划启动落实和大陆“十二五”规划实施之“双元”背景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所呈现出的新气象、新特征。概言之,2011年的两岸经贸,无论从制度化进程角度还是从功能性发展角度,都可谓承前启后,在平稳有序中谋求新发展,在机遇和挑战中酝酿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重要活动     
《两岸关系》2007,(3):67-68
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台商权益保障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国台办召开专题座谈会加强保护台胞投资合法权益;陈云林主任考察“玛瑙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两岸关系不稳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以往的20年中,两岸民间关系虽然取得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两岸政治关系依然处于高度的不稳定状态,两岸民间关系发展的制度规则稀缺已然显现。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分析框架,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尝试研究两岸关系不稳态的制度因素。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第一,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相应的规则与制度创新;第二,两岸“民间性”制度创新模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第三,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需要全方位的制度创新,而全方位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建立“规则的规则”——确立“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共识。  相似文献   

11.
台湾媒体虽对1997年两岸文化交流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以最近一年来艺文团体来往两岸访问的情形而言,可说是颇为频繁和热烈,对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应有种益;尤其在艺文展演方面,彼此都增加了观摩的机会。”“两岸文化交流已积累了甚多经验。在两岸的政治工动陷入低迷之时,文艺界的互访确有助于两岸民众感情的交流。”这种见解,既客观地肯定了两岸文化交流态势,也中肯地道出了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和作用。一年来,两岸文化“双向交流”呈现出平稳有序的发展态势。两岸同胞热心于两岸文化交流的人不断增多,投入交流行列的经纪公司、基…  相似文献   

12.
两岸交流     
《台声》2006,(3):8-9
两岸心连心台中山大学师生百色资助40名贫困生;大陆反病毒厂商进入台湾市场;苏州出台新政策大幅放宽台企投资领域;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走红探视时间受限;大陆高校毕业的台湾居民在厦门就业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人报告中指出,“希单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是中共中央对未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的三大政治愿景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6,(12):62-63
“潮汕文化在台湾传播与发展”论坛在汕头举行;潮乐声声系两岸 台北中华业余潮乐团到东山县进行艺术交流;台湾妈祖信众莅汕寻根进香 开创汕台两地妈祖信仰文化交流首航之旅;台湾知名人士陈德伦一行访问桂林;临澧县台办邀请“鼓王”慰问台胞台属;  相似文献   

15.
交流交往     
《两岸关系》2007,(2):71-72
东山致力构建闽台“六大”文化交流基地;台湾慈济基金会副总执行长一行赴甘肃考察扶贫捐助;东莞台商子弟学校教职员工完成炎陵“寻根之旅”;邮寄一部手机 传递两岸真情;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到湖南临武录制节目;台湾信众元旦到东山认祖;常州市台办与台商联手扶贫  相似文献   

16.
两岸统一人心所向泰璧,马燕萍1993年以来,台湾当局重新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在“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开始倒退。他们在经济上推行“南进政策”;在政治上大搞“重返联合国”运动,其目的在于制造两个中国。破坏祖国统一。两岸统一,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任何人和...  相似文献   

17.
江水 《台声》2001,(1):10-11
近一时期来,人所共知的“92共识”,在台湾新当局政要口中竟然变成了“92精神”,声称:“92共识”是大陆“创造出来的东西”、“虚拟的共识”(5月28日台湾“陆委会”副主委陈明通语,6月9日吕秀莲语);“确定当年两岸并没有书面文字”(10月19日陈水扁语);“‘一个中国,各自表述’只是我方描述此一过程的用语,两岸从来没有就‘一个中国的原则’有共识”(6月27日蔡英文语);“92共识”是“有讨论没有共识,没有共识的共识是现阶段最好的共识”,“一个中国是未来的议题”(6月20日陈水扁语);“92共识”只是“对话、交流及搁置争…  相似文献   

18.
埔编 《黄埔》2009,(1):1-1
2009年是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三通时代”的第一年,或可称之为“两岸三通元年”。从这个元年起,两岸人民的往来将十分便捷,仅就台商来说,早晨去上海开会,黄昏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生活一日圈”已成为现实;两岸经贸的通道将更加顺畅,为业者节约大量运输时间和成本。三通为两岸经济带来的效益可以量化,而难以估算的是由此对两岸民众心与心、情与情的连通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两岸交流     
《台声》2007,(12):8-9
福建省实际利用台资超120亿美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缓解台农果蔬销售困难成效显著;今年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已逾60万人次;浙江九个台协会长发表公开信反对“入联、返联”公投;台湾代表团在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实现竞赛“零突破”;台盟中央举办“战时首都重庆与台湾光复”论坛;桂林接待台湾游客累计突破400万人次;“首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在泉州隆重举行;两岸艺术家在京联抉演出舞台剧《曹七巧》。  相似文献   

20.
吴洪  黄鑫 《台声》2023,(11):91-92
<正>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5月30日,千余名来自海峡两岸的宗亲贤达、姓氏文化研究者欢聚鹭岛,共赴第十五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之约。论坛延续“两岸同根闽台一家”的主题,以“中华文化共同根脉”为议题,从“血缘亲情”“文脉传承”“两岸融合”等方面交流探讨,共绘两岸同胞最大“同心圆”,共创美好未来。族谱对接见证血脉亲情“吃果子,拜树头。”编写族谱,就是为了饮水思源、不忘祖恩。在历届海峡百姓论坛上,两岸族谱对接活动都备受关注,它见证了两岸血浓于水的血脉亲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