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知识化: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政治知识化,就现象层面而言,指的是存在着政治生活的现象、经验不断理论化、社会化的认知机制;就本体层面而言,指的是政治本体的知识建构性.现代民主政治的确立,推动了政治领域逐步由神秘性走向公开化,由经验性走向科学化,由精英型走向大众化,成为人们可知、可识、可与的为我之物.政治知识化是民主政治的必然产物,现代民主政治的成长又离不开政治知识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革命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政治知识化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解决现实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有利于团结、动员和组织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有利于坚实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但是,我国有许多学者认为,协商民主理论只适合于西方,而不适合于中国,因为在中国缺乏实行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被译介到中国后,短短的时间内就在中国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热潮。但是,我国有许多学者认为,协商民主理论只适合于西方,而不适合于中国,因为在中国缺乏实行协商民主的政治基础。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存量民主和增量民主之间互动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中国渐进主义政治发展的实践中,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发展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然而这座大厦还未最终建起,还应该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发展。因此,在战略和策略上必须坚持一种渐进式的民主发展道路,在路径选择上应从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从基层民主推进高层民主、从民主体制中较少竞争到更多竞争,来真正实现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6.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并在重大问题解决过程中推进理论深化和创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显示了中国成就基础上的理论自信,是对21世纪中国向现代化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的积极主动回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创新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历史和人类历史,人民群众和实践中汲取养分、智慧、经验和力量,在回答重大理论和解决重大问题过程中涵养和建构21世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刘璐 《世纪桥》2011,(1):83-85
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步履维艰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仍然制约着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进路径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可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人民民主才应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目标定位应是实现人民民主,用人民民主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一目标定位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民主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8.
陈尧 《唯实》2003,(Z1)
历史上 ,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 ,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 ,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 ,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 ,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 ,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 ,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 ,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 ,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9.
陈尧 《唯实》2003,(9):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尧 《唯实》2003,(8):62-66
历史上,政治体系实现政治稳定的方式各种各样,诸如暴力控制、组织控制、以经济发展推动政治稳定、民主稳定体制等.但是,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或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阶级,是政治体系赖以获得支持的真正基础,也是政治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任何政治体系要实现长期的政治稳定,就必须依靠社会的主导阶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在经济繁荣背后出现的诸多社会问题,正在削弱政治体系所赖以支持的社会阶级基础,这将成为中国未来社会政治不稳定的重要隐患.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图书馆经历两次大的变革和转型,当前正受到现代信息技术浪潮的强烈冲击。数字图书馆发展生机无限,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而独占天下,传统图书馆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变革,结果并不是传统图书馆的消亡,而是传统图书馆嫁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而获得活力,最终形成两种基本类型图书馆共生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点和立足点是党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国内外围绕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挑战和辩论日益激烈,只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不断地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现代化,为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自己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变迁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条件。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变迁要求形成一整套现代政治文化体系 ,对政治现代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 ,形成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 ,即主流政治文化与非主流政治文化并存。与推进渐进变革方式相适应 ,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变迁速度受现行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教育扶贫应成为扶贫工作的战略重点.为此,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其次要采取各种措施,创造和利用各种条件,办好基础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全面提高贫困者素质.  相似文献   

15.
吴怀祺 《新视野》2001,(2):54-55
在进入新世纪之际,应该说,全球化的趋势已是随处可见的事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尤为明显,中国加入WTO后将首先在经济领域产生巨大的变动。但是,全球化的趋势在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在技术领域、文化领域,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将同样产生巨大的震动。有人说,“‘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国内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术语。”[1]这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肯定,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仅使经济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且使包括史学在内的文化领域同样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这也是史学发展的机遇。全球化趋向为史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  相似文献   

16.
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中国行政改革的未来发展有三个趋向,即权力配置上的分散化、组织形态上的灵活化、行政理念上的顾客导向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案和措施同传统农业的税费制度相比较只是量的变化,仍然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未来农村税费改革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废除农村税,而代之以国际上通行的农业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从政治参与的角度看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扩大政治参与的角度阐述了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政治发展的一个方向.作者运用政治发展的一般理论,结合现代化的大背景和中国转型期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需求,简要论述了将扩大参与作为我国今后政治发展目标的原因(必要性)、条件(可行性)和具体方向(着力点);并且指出:由于政治参与与依法治国、政治稳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理论上的一致性,我国今后的政治发展也就意味着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云决策思想的认识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领导经济建设和国家几次重大经济决策中体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陈云的许多重大决策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决策思想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陈云决策思想的认识论基础体现在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实践论,坚持认识运动过程的辩证法,坚持客观真理和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统一。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世界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韦伯的科层制理论的改造、置换甚至彻底摒弃.通过对西方行政改革的反思和对中国科层制传统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行政所处的基本阶段是科层制不足;在这一阶段科层制有其适用范围;在合理的适用范围内需完善科层制以实现行政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