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毛泽东与中国古典诗学张家钊中国古典诗学包括古代诗论、文论、乐论、以及小说理论和戏曲理论,它源远流长而内容丰富。从先秦时期《尚书·尧典》提出“诗言志”这一著名的诗学纲领,到二十世纪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国古典诗学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古代...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战争观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兵家的“安国全军”思想 ,儒、墨、道家的“非攻”、“反战”立场与“义战”、“救守”理论 ,以及法家的“厉行耕战”、“富国强兵”主张 ,表明先秦时期人们有关战争问题的理性认识已经基本成型 ,并且规范了后世战争观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邵鹏 《理论月刊》2002,(7):38-40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的亚洲革命高潮,形成了古代东方社会理论,创立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阶段的学说。70年代到80年代是该理论的完善和成熟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该理论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对该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反间计”是我国古代名著《三国演义》军事谋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帅们通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实施“反间计”,有效地配合了军事斗争,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战胜了强敌,表现出我国古代兵家高超的用间谋略。 《孙子兵法》曰:“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由此可见,“反间计”就是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为我谋胜的计谋。《三国演  相似文献   

5.
宗炳《画山水序》提出的“应目会心”说这一重要画论命题揭示了古代绘画创作的基本原理,不但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应目会心”说的形成受《周易》“观物取象”说、“立象尽意”说及《乐记》“感物说”、“心本论”的影响,因而其思想渊源是儒家经学.“应目会心”说作为经典画论命题,对后世的绘画创作和理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国迈人新世纪所提出的一个治国方略。这个思想理论,早在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的《哈佛演讲》中就已跃然纸上,得到充分与完善的体现。今年的“七·一”讲话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哈佛演讲》全篇闪耀着“以德治国”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7.
唐明伟  党珊 《前沿》2007,(7):236-240
《尚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的经典文献。《尚书》之天命观思想以敬畏天命为形式,以敬德保民为思想内核,提出了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在阐释和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为王权设定了理想的道德约束力,要求君王自觉认识到民众对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自觉善政养民,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开创了很高的古代政治文明。厘清《尚书》之天命观思想,对于正确把握中国政治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服务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8.
《墨子》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后人统称为“墨辩”。由于它以“辩”(辩论、论证)的理论与技术为核心构建了我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所以称为“墨辩逻辑”。墨辩逻辑集中体现了作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逻辑的最高成就,它对其后的整个中国逻辑思想发展的趋向、范围、特征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墨辩逻辑的特点做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渭清 《求索》2008,(9):224-226
借助金文、殷墟甲骨卜辞及传世文献考察殷商时期对女性的角色定位,可以发现有商一代正是性别角色确立并渐趋明晰的历史时期。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内涵逐渐脱离了原始生殖崇拜的单一取向而日臻丰富。殷墟甲骨卜辞中存在的“女、妇、母、妣、爽、妻、妾”等一系列和女性角色相关的文字语义系统昭示了殷人对女性作为女儿、妻子、母亲、贤内助的角色定位已然确立。降及帝辛时期.以商纣为代表的帝宫对女性美艳的狂热追求反映了对女性性别角色审视的突变,这一新变亦成为后世中国古代女性审美品质的滥觞。  相似文献   

10.
清代朱逢甲编撰《间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同时也是惟一的一部以全面、系统地论述 我国历代间谍活动及理论、方法的专著。从编辑学角度来看,《间书》直接引用文献达50余种,涉 及经、史、子、集、稗官野史等,系统、收集、整理了我国古代所有与间谍活动有关的史料,在我国古 代编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编辑杰作。此书又成书于封建社会末期,在编辑 思想方面吸取了历代编辑思想家的精华,并有所发展,其“述而且作”、“部次条别”与“辨章学术,考 镜源流”融合、“举撮机要”、“互注别裁”、以及“经世致用”的编辑思想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周海燕  张晓东 《思想战线》2001,27(4):125-128
我国最早的监狱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随着夏朝的建立而产生,经过商、西周、春秋各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古代监狱的雏形,并逐步向成熟完备的狱制发展.随着唐朝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监狱制度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宋、明、清的监狱承袭唐制,并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君主专制统治趋于极端,明清时期的狱制具有了封建晚期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信访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西周至秦汉,基本完备于唐代。它所体现的"无讼"、"人治"等传统法律思想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影响至今,当今社会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因素。本文拟通过对信访的追根溯源,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对当今中国信访制度产生的影响,以期从中找出促进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Fierce and fashionable, fans of Chinese armor plunge deep into the archives Buried deep in the ruins of the Shang Dynasty(about 1600-1046 B.C.), more specifically in Anyang City of Henan Province, bones of the rhino were found.  相似文献   

14.
李桂花 《思想战线》2001,27(4):129-132
钱穆的<刘向歆父子年谱>撰于1926年,是针对康氏之<新学伪经考>而发,而其旨归,则是对现代疑古思潮之诘难.在<年谱>中,钱穆以大量无可辩驳的史实批驳了上至康有为、廖平,下迄顾颉刚、钱玄同等人论述的牵强武断.<年谱>的学术意义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两汉的今古文经之争具有重要的理论启迪意义,而它在当时的学术现实意义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中国美学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节末 《思想战线》2001,27(6):59-62
传统修史惯制缺乏对古代美学史内在发展理路应有的关注,导致美学史史脉研究宏观上难以开展,微观上欠缺深度.中国的美学从起源上看是哲学美学,具有审美优先的特点.自然主义和人格主义是古代美学的两大品格,它们是内在统一的.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庄子美学和从玄到禅是两次大突破,先秦、魏晋和明清之际又发生了三次大综合.合理地确定基础文本对修撰美学史十分重要,因为基础文本中蕴藏着核心问题.以研究中国人的感情经验为内容、以严密的思辩为特征、以适当理论为指导,所形成的美学史,才是扎实的.  相似文献   

16.
周琼 《思想战线》2002,28(5):101-104
吏治的整顿是中国古代贤明的封建君主采取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不同的帝王和官吏 ,其思想、措施及效果各不相同。作为多民族边疆地区的云南 ,从汉唐以来 ,就采取不同于内地的羁縻统治 ,元明清王朝实行土流并治的政策 ,从而造成了两套不同的官吏体系 ,不仅中央王朝形成了一套管理流官和土官的不同措施 ,历代治滇的最高官员也在施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吏治思想。在清代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的云贵总督高其倬治滇的吏治思想在其中较有典型性 ,对云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宋朝包拯以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精神而被广为传颂。他不仅承袭了儒家的传统,而且兼采百家,尤其是法家思想。但是,包拯承袭法家思想的方式并非直接,而是通过荀子的学说实现的。包拯作为荀子学说的实践者实实在在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影响了我国古今为官之正道,也影响到了社会民众对官员为官之道的期许。当前,对于倡导德法并举的中国特色为官价值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学者,他的目录学研究工作不自觉地符合马克思主义所阐发的某些理论和方法,在其目录学思想中表现出唯物的哲学观、科学的认识论和求实、进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职贡图》、《苗蛮图册》、《番苗画册》等典籍中的有关仡佬族记载进行分析 ,并就清代前期的仡佬族概况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趣”是我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唐宋,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诗论对诗歌审美本质及其特征的多样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