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恽代英说过,正确的信仰是引人向上、催人奋发的动力,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光明之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不断地学习中培养来的,是从科学的理论中涵养来的,是从不断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方志敏是"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是中国共产党坚守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的杰出代表。他自觉地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摆在理想信念第一位,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执著追求上。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是方志敏诞辰120周年。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赣东北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主要领导人。在他身上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和浩然正气,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方志敏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等几个方面。今天,在新时代,"爱国、创造、清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实践中,不仅施展了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新型民主政权的文韬武略,而且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在群星闪耀的老一辈共产党人当中,方志敏同志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的坚定信仰和赤胆忠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他的战友们在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创建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推动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实践发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浴血奋战等伟大斗争中,铸就了以"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赤子情怀、求真务实的奋斗创造、清贫奉献的浩然正气"为主要内涵的方志敏精神,为我们树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熔铸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之中。深入学习研究方志敏精神,对于我们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接续奋斗创造,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苑》2011,(23):58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赣东北省委、省苏成立80周年,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伟大的方志敏精神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和中共横峰县委、县政府于11月29日在横峰联合召开"方志敏精神与执政党的建设"学术研讨会。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6.
白晓波 《世纪桥》2010,(22):42-43
方志敏,大多数中国人,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甚至从某方面看来,他代表的是一面旗帜,一面坚贞不屈、固守清贫的旗帜。他在监狱中所写的《方志敏自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体现了一个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贞与不屈。他曾说:“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位英勇的革命斗士在艰难困苦之中开始淬火成钢!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却彪炳史册。方志敏精神形成于我党特殊历史时期,有其深刻的内涵和主要特征。爱国主义是方志敏精神的灵魂;清贫思想是方志敏精神的道德核心;对党无限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是方志敏精神的本质特征;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谋利益,走群众路线是方志敏精神的落脚点。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弘扬方志敏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华儿女,战胜了数不清的苦难。这种优秀的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中得到了更集中、更光辉的体现。毛泽东曾多次倡导,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恩来一生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夏明翰烈士写下“断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诗句以明志;方志敏在狱中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豪言壮语;年仅十五岁的  相似文献   

9.
邹兆波 《党史文苑》2012,(6):40-41,47
方志敏同志是我们党的骄傲,人民的骄傲。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创先争优品质与牺牲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伟大榜样。方志敏精神是无数共产党人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杰出代表,对于当代共产党人创先争优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乍看来风马牛不相及,属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概念。其实,人们完全可以从中找出二者属性中的共同点,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道德风范。从这个共同点出发,纵观方志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不难看出:方志敏精神是中  相似文献   

11.
《可爱的中国》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名篇佳作,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的一曲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热爱的千古绝唱。这篇文章的作者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期,他便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探索救国之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并誓言“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相似文献   

12.
窦春芳 《世纪桥》2013,(2):37-43
瞿秋白、方志敏二人在狱中都留有遗作,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后来一度让其长时间背负了叛徒的罪名,而方志敏遗作中的《可爱的中国》、《清贫》两篇文章曾经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使方志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楷模。二人遗作形成异同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家庭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个性,方志敏具有勤劳、俭朴、务实、善良、激情豪放的人性优点;而瞿秋白具有好学、苦思、温顺、懦弱、忍让、内敛的书生品性。二是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途径不同,使得方志敏重实践、瞿秋白重  相似文献   

13.
方志敏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乍看来风马牛不相及,属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概念。其实,人们完全可以从中找出二者属性中的共同点,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道德风范。从这个共同点出发,纵观方志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不难看出:方志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血脉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道德风范的结晶,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血脉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道德风范的总结,因而也就不难将二者联系思考,比较研究,从中择其要领,凸现亮点,探寻出一些内在规律性的东西来。本文将就此作“原生态研究”,提出一些看法,与同志们共商。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重要苏区,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等人在闽浙赣边区创建的地方苏区,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央苏区的东北屏障和右翼。在苏区中央局的指导下,方志敏带领闽浙赣省人民在经济上无私支援中央苏区,在军事上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英勇战斗,牵制了国民党的很大兵力。闽浙赣苏区对中央苏区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想从我身上发洋 财,你们想错了。 1953年4月,毛泽东在浙江登莫干山时,对汪东兴说过;“方志敏同志是有勇气、有志气,而且很有才华的共产党员,他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著名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创建的根据地由于方针路线正确,曾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而加以肯定。 1934年11月,方志敏执行中央指令,率抗日先遣队向浙江皖南进军。同年12月10日,蒋介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人方志敏,在身陷囹圄后,凭着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事业的巨大热忱,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进行巧妙周旋,奋笔疾书,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16篇文稿,约14万字。方志敏用生命和心血凝成的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财富,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然而,方志敏在狱中为什么要写《可爱的中国》等文稿,其直接愿望和动机是什么,许多人却知之甚少。方志敏入狱之初就萌生了写作的念头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人著文说"方志敏狱中写作是受鲁迅鼓励",但这种缺乏根据的揣测很快就被党史工作者否定并澄清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及为什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课题的全方位、深层次思考。"初心"的丰富内涵,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恒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切的"忠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以及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其中,信仰和旗帜是基本内涵,历史使命和雄心壮志是重要内涵,对党忠诚为第一要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核心要义,前进定力则是根本保障。五大要素好比共产党人初心的"金木水火土",浑然一体,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赶考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赵醒侬、方志敏、袁玉冰是江西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他们是江西地方党团组织主要创始人,为江西地方党团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共党史上有"江西三杰"之称誉.上世纪二十年代,他们均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地上海留下了青春岁月艰难跋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9.
信仰的力量     
侃侃 《奋斗》2014,(7):63-64
正信仰是啥?信仰就是历史自觉,信仰就是心中的理想。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首要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人有信仰虽陷艰难意志不摧,党有信仰必破险阻斩获光明。  相似文献   

20.
正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对闽北革命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他的革命实践既具有历史性和区域性,又具有时代性和全国性。本文以方志敏情系闽北的"三部曲"为题,介绍方志敏在火红的苏维埃年代,是如何把发展赣东北苏区与发展闽北苏区放在一个平台上,实践他"我是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一分子,在开展和巩固赣东北苏区的战斗中,在进行苏维埃的建设中,我都是用尽我所有的力量去做的"诺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