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游宇明在《湘声报》上发文说,近读《曾国藩日记》,发现他有个理念特别有意思,那就是:三忌。曾国藩对"三忌"的解释是"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曾国藩一辈子最喜欢下笨功夫。渴盼自己有学问,他每日读书;希望书法好,他天天写字;期待子侄有良好的操守与行事习惯,他为人处事总是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天道忌巧",这个"巧"字是投机取巧。在曾国藩看来,一个喜  相似文献   

2.
盈满也,盛也。传统“持盈论”渊源流长,如《周 易》言“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老子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孔子言“持满有道乎”,管子言“持满者与天”、“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仍至王船山的“盈而后奋”和曾国藩的  相似文献   

3.
正曾国藩在《大界墓表》中称自己的祖父星冈公:"声若洪钟,见者惮慑。而温良博爱,物无不尽其情。其卒也,远近咸唏,或啼泣不能自休。"曾国藩对自己的祖父感念极深:"余于起居饮食,按时按刻,各有常度,一一皆法吾祖吾父之所为,庶几不坠家风。"曾国藩中翰林,临行前,祖父召开一个家庭会议,中有一言:"宽一(曾国藩乳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不可靠他吃饭","他"是谁?是曾国藩;非曾国藩,是曾国藩身居之官位。祖父之言,成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3):124-124
人物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那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评价自己“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这并不完全是谦词,曾国藩的智商只是中等。  相似文献   

5.
正孟祥夫在5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吕坤所谓的"巧宦",现今并未绝迹。"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外,他  相似文献   

6.
一位朋友为他会所的"阁"取名,要我出个主意。说不要"完美""至美"之类的词意,以迎合文人雅士爱好为妙。既不落俗套,又有文化味,看来要求挺高。经查阅经典、苦思冥想,忽然想到曾国藩的"求阙斋"。借其寓意,不就是立意新颖、恰到好处!1 8 4 5年,曾国藩为自己的书斋自署《求阙斋》。"阙",即"空缺"之意。曾氏"求阙"源于《周易》。他从读《易》生发感慨,领略"阴阳相生,一损  相似文献   

7.
研究曾国藩,他的人才观有其独特的地方,那就是与中国文化的精神紧密相连.从中国文化的角度研究曾国藩如何"重人"、"用人"、"识人"、"育人"、"训人"、"律人"、"管人"、"为人",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若撇开曾国藩的"曾剃头"之恶名一面,只就读书的一面看去,他确有很多可学之处。"买书不可不多",是曾国藩的观点。道光十六年,他自京师"贷百金,南归过金陵,尽以购书"。归家后,"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庭户者几一年"。"看书不可不知所择",是他的另一观点。他最终所择者,  相似文献   

9.
正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名臣,后世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纵观曾国藩一生,他为官从政50年,在30余岁就已官至二品,后来又入阁拜相、位极人臣,但他却始终坚持以"廉洁"为做官原则,不贪钱,不爱财,勤俭朴实,选择了做一名"穷官",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捞取私利,可谓晚清官场一大异类。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曾国藩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升官当天他在《过隙影》中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只要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  相似文献   

10.
陈仲丹 《唯实》2015,(2):79-82
曾国藩是晚清时代的大儒名臣,在事业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对其事功的显赫,他的幕僚薛福成认为主要归功于两个方面:一是"克己为体",二是"荐贤为用"。前者是指曾国藩自身的道德修为’后者则是指他善于识拔人才,重用人才。实际上薛福成本人也是经曾国藩识拔进  相似文献   

11.
正晚清名人郭嵩焘,是我国历史上首位驻外使节,而且其任驻英公使时,被不少英人誉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在好友曾国藩眼中,郭嵩焘只是"著述之才",性格上冲动冒失,多言多错。为了劝诫他行事不要过于急切,曾国藩特意送他一副对联:"好人半自苦中来,莫图便宜;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这就不免让人想起民间俗语:"萝卜快了不洗泥。"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正是"世事多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弱冠之年,给自己改号为"涤生",以求改过自新。十年过后,他从苦读的考生变成了入直的翰林,可是反躬自省,发现身上毛病不但涤除未尽,反而越来越多。于是痛下决心,勇猛改过。贪睡恋床,不能黎明即起,他就骂自己"一无所为,可耻";喜欢吟诗作赋,寻章摘句,而没有把精力用于经史等有用之学,他认为症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开山鼻祖,"道承孔孟,学启程朱"。他在永州任职期间作《拙赋》,其中写道:"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意思是说,巧者光说空话,玩弄心计,故劳心而不祥;拙者则默默做事,以德服人,故心安且有福。如果天下皆"拙",将能实现官清吏正、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显然,这个"拙",指的是不巧言令色以欺上瞒下,不挖空心思去投机钻营,而是  相似文献   

14.
陈仲丹 《唯实》2015,(1):69-72
曾国藩是晚清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功业显赫,当时就被人称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也是一个好读书、善读书的人,一生坚持读书,乐此不疲。他读书的特点除勤勉外,还偏好深湛之思,将读书的心得用于社会实践,学以致用,对他事业的成功有极大帮助。《清史稿》对他有个评价,称"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学问来自读书,这就是说他的功业主要归之于他有良好的读书习惯。曾国藩人生的后半段主要是在忙碌的官场度过的,尤其是在组建湘军后的十多年,经常是战局紧迫,事务纷繁,但无论是  相似文献   

15.
正"百家争鸣"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产生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期"迸发出耀眼光芒。就哲学思想而言,儒道两家各有侧重。孔子重视"仁"的思想。老子哲学则不然,"天道"受赞扬,"人道"遭贬损。儒家重"人道",道家重"天道",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正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被封为一等勇毅侯,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有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相为将一完人";也有人称他"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姑且不论对他的争议和他的历史局限性,但就他的修身自律而言,确有过人之处。1861年,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住在安徽祁门。祁门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给他一本王羲之的书法,是宋代淳化阁帖的祖本,异常珍贵。曾国藩爱不释手,他本身就是书法家,爱好写字,这个县令很巧妙地拿这个东西来馈赠他。曾国藩说:"我年过五十,能看到这样的东西是我  相似文献   

17.
《理论导报》2010,(1):62-62
<正>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清道光年间的进士,曾任两江总督,为晚清名重一时的权臣。他一生体质较弱,又"心血积亏太过",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独特的养生之道。其养生经,可以二、三、四、五简而约之。  相似文献   

18.
古今创业者之所以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除了主见好、会决策外,就是善用人.用人"失当",往往造成事业上的失误;知人善任,才能使我们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领导者识人,首先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忌以言貌取才.战国时期的赵孝成王,重用了夸夸其谈的赵括,误了战事.一个人的言辞容貌并不能反映其真才实学.有的人本无多少真才实学,但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辩起论来巧舌如簧,喊的尽是豪言壮语,虽然只会"纸上谈兵",成不了大事,却因他能在领导者面前"引颈长鸣"而得以重用;有的人任劳任怨,忠心耿耿,不为名,不图利,虽有"文韬武略",但往往因大智若愚而不能引起领导者的注意.作为领导者,一定不能"或以言少为不足,或以瑰姿为匹伟,或以直露为虚华,或以巧饰为真实".要"识才于未遇之际,拔才于卑微之时";  相似文献   

19.
<正>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排名第七的是"巧官"——这类官员不办政事,只知粉饰太平,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下,他们不愿担当,"绕着走""打太极""踢皮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上,他们则如川剧"变脸",尤其  相似文献   

20.
传统官德是传统持盈论中一份有价值的政治道德理想。贯乎传统官德的主旋律是内圣外王、是持盈保泰。“天道—义务—德性之中”的持盈架构维系住传统官德中的持盈意识,官德,已经在存在论意义上,成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所在。但是这一官德持盈观究竟何以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