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为公民政治参与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塑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格局。在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整合发展、规范发展四个阶段之后,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我国公民一种全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实践中,网络战略相对滞后、网络内容良莠不齐、网络舆论引导不足、网络法治亟待加强等严重制约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发展。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网络政治参与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提供网络政治参与战略保障;加强内容建设,掌握网络政治参与话语主导权;强化舆论引导,优化网络政治参与环境;健全网络法治,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相似文献   

2.
公民网络参与南海权益维护对于满足政府公共管理的合法性、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有效性、提升网民自身的网络政治素养、唤醒中国社会的海洋权益意识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当前,围绕国家南海权益问题讨论、南海特定冲突事件、政府南海权益维护、国际社会南海言论、周边国家南海行动等政治议题,形成了广泛的公民网络参与。为更好实现公民有序的网络参与,需要在一般性网络引导策略的总体指导下,掌握不同类型南海权益维护政治议题的网络参与引导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分类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公民普遍而充分地享有网络信息知情权、网络政治参与权、网络权益表达权和网络舆论监督权等网络基本权利构成其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基础,而现实"数字鸿沟"的存在和加剧却造成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能力差距,制约影响其网络基本权利的实现。为此,要加强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民网络权益保障基础;扩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力度,保证公民网络信息知情权;加强公民网络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能力;完善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网络权益表达权;以权利保障为主、权利规制为辅维护公民网络舆论监督权,从而努力消除网络"数字鸿沟",保障和提高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权益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有序的政治参与化解信访难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平 《行政论坛》2014,(2):30-35
信访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政治参与理论警示我们,不同的参与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才符合政治稳定的要求。当前中国信访参与陷入了种种困境,以政治参与的视角透视其成因,包括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相关法律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官本位与传统"清官"情结的影响、上访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鉴于此,提升中国政治制度化水平、完善法律引导、大力发展政治参与型文化,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信访、社会组织参与等新形式就成为化解信访难题,引导公民信访参与有序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博和社交网站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的舆论空间和话语表达权得到进一步延伸和释放,网络舆论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及特征,即传播媒介逐渐多元化,参与主体走向"草根化",舆论焦点日显敏感化,网民行为偏向"群体极化"。这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即现代虚拟社会的管理意识的显缺失,网络舆论的法律不健全且效力低下,参与网络舆论的治理主体比较单一,缺乏独立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对策建议在于:增强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网络危机公关能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信息传播秩序;加强媒体正向联动,形成舆论引导合力;注重正面舆论导向,强化主流舆论权威;研判网络舆论性质,着重引导特殊舆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双重性的政府回应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上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改变了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范围,提升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效能。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伦理缺失、非法参与扩大以及非理性参与等诸多问题,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效应对政府回应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刚性网络法制的规范、柔性网络伦理的生成、网络道德监控机制的约束以及政府对市民社会的推动等是政府回应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正负面效应,促进其理性、有序、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孟鸿  李玉华 《理论探索》2012,(4):107-110
在网络谣言防治方面,一些国家如德国、美国、英国等取得了积极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为我国的网络谣言防治提供了以下启示: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防治网络谣言提供法制保障;建立健全辟谣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及时、充分公开;以网络技术创新为抓手,提升技术监管能力;通过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培养网民的理性精神和道德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
近些年互联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人们逐渐习惯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意见与建议。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既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扩大参与主体、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决策认同度,但也存在民意代表性不足、民意表达具有随意性和非理性、网络具有"协同过滤性"、信息权分配不均等问题。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民意,让其服务于公共决策,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参与主体;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规范网络议政环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完善民意调查机制,提升舆情把握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政治参与也随之迅速发展。自媒体时代政治参与主体数量的增多、参与频率的增加固然重要,但以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的政治参与的效度才是真正决定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更值得政府部门与全社会高度关注。当前以微博等自媒体为平台的公民政治参与活动受参与主体、参与客体以及参与机制的制约,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加快经济、政治、文化、法治建设,注重从"物质保障""机制引导""能力提升"和"制度建构"等方面为自媒体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效度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可以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有助于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目前,由于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缺乏,公民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公民参与的法制不健全,公民参与的民间组织发育不成熟这主要四个方面的制约因素,阻碍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要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必须提高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畅通及拓展公民参与的渠道,健全公民参与的法制,培育公民参与的民间组织这四个方面来探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愈益高涨,这是由世界民主化潮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及我国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在这一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热情与冷漠同时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上升趋势,各种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载体,政治性取向的参与日益成为主流。为进一步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康,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尊重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把握政治参与的限度,合理地规范和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促进信息公开,为公民创造政治参与的条件;创新执政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务微博中的公民参与:限度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微博在网络公共领域的自然延伸,政务微博为公民参与政治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政务微博中公民参与的发展还面临制度供给不足、参与主体有限、非理性"暴政"、政府回应力不够等诸多限制,需要在充分延展政务微博公共领域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定位政务微博功能、完善政务微博管理规范、提升管理者媒介素养、有效整合"意见领袖"来寻求突破,从而进一步开掘政务微博作为公民参与新途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公安微博呈现井喷态势,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安微博作为警民沟通的新媒介,是公安机关创新社会管理形式的重要举措,在发布警情信息、回应公众咨询求助、加强网络舆情引导、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新型的传播平台,公安微博在运行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沟通互动不足、舆情处置滞后、缺少统一协作等.在今后的微博建设中应当树立民生警务理念,提升执法公信力;健全微博管理制度,增强社会管理水平;动员社会组织参与,构建多样化格局;提升民警网络素养,创新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平台的草根问责是传统问责行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嬗变,网络自由、平等、开放的特质以及无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使得网络问责的主客体、内容、途径、程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现状看,个人自由的滥用是引发网络偏激问责、迫害性问责及网络"多数人暴政"等问责行为异化的主要根源,呈现出非理性、无序化及失控化等心理表征及行为趋势。要从根本上有效地规范和矫正网上问责行为的异化,一方面,必须强化公民教育,持续提升公民的网络素养和理性问责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必须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政治参与文化环境,完善"线上回应,线下行动"的有效对接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平台"建设,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和因应,扎实推进公民网络问责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实名举报: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实名举报作为新形势下公民广泛参与的反腐倡廉活动,应是一项具有完善工作机制和法律规范保障的制度设计,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但就目前来看,我国网络实名举报还面临监督范围狭窄,举报可信度不高,缺乏持续性,举报人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和官方处理回应性低等困境。究其原因在于举报主体界定不明,网络载体"各自为政",举报程序过简和实名举报环境不够成熟等原因。为进一步推进网络实名举报的发展,必须加强举报人权利立法保护,健全网络反腐立法和舆情监测机制,完善举报程序,建立资源整合型举报受理机构,鼓励公民参与到网络反腐之中,形成良好的反腐倡廉文化。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地方治理虽然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但是在行政发包制下的高风险与弱激励、相关法律制度供给不足、弱组织性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风险等特定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的高度自主性使公民参与地方治理在实践中很容易形成治理变革的"悖论"现象。体现在:一方面,在扩展有序公民参与和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已经成为执政高层的基本政治文明建设方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依然缺乏足够的动力支持公民参与;另一方面,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法制基础虽然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规范体系和制度文本,但在实践中或被屡屡虚置或被施加诸多限制,公众参与积极性大大弱化。因此,要从根本上走出公民参与地方治理的困境,从优化相应的制度环境入手强化对地方政府的激励约束并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陈海平 《理论探索》2008,(3):132-134
卢梭认为,"公民性"是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合格公民的实质性要件;"公民性"失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负面效应;参与政治共同体是"公民性"回归的基本途径.卢梭的"公民性"理论为我们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以下启示:应着眼于社会自组织的健康成长,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共同体环境;要建立和完善程序性制度.为公民参政提供法律保障;要扩大人民代表的覆盖面,为公民参政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于静  刘健  杨惠敬 《学理论》2013,(21):32-33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表达亦产生"双刃剑"式的影响。网络激发了大学生政治表达参与热情,提升了政治参与意识,但也存在诸多消极因素。应构建个人——高校——社会全方位的引导策略,确保大学生网络政治有序表达。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表达是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和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塑造合格的利益表达主体,必须构建人民利益表达的实现机制,必须构建利益表达的引导机制,必须构建利益表达的规范机制,依法保障和规范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行为。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6,(12)
正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已经处于一个自人类学会使用火以来最伟大的技术进步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反映利益诉求、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匿名性、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为广大公民开启了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参与的全新体验,大大提高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但同时,由于互联网虚拟的特点,网络政治参与也容易失范、失序,亟需寻找妥善的措施来引导公民在利用网络进行政治参与的同时,不侵害他人的合法利益、不影响社会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而这就需要通过法律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进行规制和保护,从而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