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健康问题也面临很大挑战。中医保健文化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面对人类健康的重大课题下凸显其巨大价值,越来越被世人关注,中医保健文化的传播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民心工程,中医保健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其价值、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医保健文化"走出去"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2.
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相互投资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的领导人在金边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的正式启动。此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与东盟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7年1月正式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目前双方已经完成了《投资协议》谈判工作,并有望在年内签署正式协议。2009年4月,中国政府决定设立总规模为100亿美元的“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  相似文献   

3.
正《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由陈独秀创办于上海,1917年迁到北京。学界把这一事件视为新文化运动的肇始。2015年以来,全国举办了很多活动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新文化既继承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既是与异域文化碰撞交流兴起的一场启蒙运动,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次伟大复兴。新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传统的充满活力的组成部分,为当今文明社会建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于外感证的证治学说,首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和清时叶香岩的《外感温热篇》(以下简称《温病》)。这是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被人们重视的名著。虽然《伤寒论》和《温病》在立论、辨证纲领和处方用药上有显著的区别,但都属外感四时不正之气。特别是感受外邪的初期所在临床上表现的证候群,人们常常把它称之谓外感证。《伤寒论》和《温病》不但对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于中兽医临床实践也同样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5.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的新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象 《西亚非洲》2006,3(6):53-58
从历史发展角度研读《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这一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中非关系新时期的开始,中非全方位合作是最大特点。西方媒体渲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纯属无稽之谈。从历史源头讲,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洲的外交理念始终不同,文件的发表是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外交理念的传承。中非传统友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应充分弘扬,同时,也要汲取历史教训,以促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5年,东盟共同体正式建成并运作。东盟共同体包括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社会文化共同体,而经济共同体将在其中发挥关键的作用。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进步,同时也标志着东盟进入了后东盟共同体时代。东盟共同体的顺利推进是中国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重要机遇。后东盟共同体时代的展开将对中国—东盟的经贸关系产生相应的影响与后果。本文的目的旨在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角出发,通过新老东盟成员国越南、泰国的个案研究,透视这一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与东盟间经贸关系的现在与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新华字典》作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近年来,从中国功夫、中国京剧、中国电影、再到中医养生、中华美食、中国春节,中国传统文化正大步走出国门,收获万千粉丝。然而,如何更好助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成了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华字典》热"汉语热"成最大功臣在中国,很多人的童年都与一本工具书有过深深的交集,它以巨大的人群覆盖面和极高的使用率,对数代中国人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它就是《新华字典》。日前,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  相似文献   

8.
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一直是联合国各项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在维护国际和平、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综合国力的继续增强,中国将继续秉承《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为维护国际和平和推动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的繁荣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的兽医科技刊物,从本期起正式使用《中国兽医科技》的新刊名和读者见面了。这个刊物创办十四年来,已经两易其名,每一次更名都标志着它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早在一九七一年,当中华大地鬼蜮横行,极左路线猖獗一时的日子,它就顶住了“技术无用论”的狂风恶浪,冲破重重阻力。以《兽医科技资料》的名称创刊间世。通过编者和作者的辛勤劳动。发表了一批文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印度时报》对中国的报道,从中分析印度报纸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认知,以此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的状况。从《印度时报》对中国文化、中国发展模式和中国外交政策等方面的认知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在印度是极具吸引力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对印度有较强影响力,但政治体制有待提升认同力度。中国对印度的外交政策总体上为中印关系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但中印关系中的边界问题亟需解决。总的来看,中国文化软实力在印度是有很大吸引力的,文章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越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中越文学交流中,有时导致越南作者的汉诗混杂着许多中国诗篇,中国作者的诗作中也偶有越南汉诗。由于时代相隔久远,后人在辑录前人诗作时亦常有混乱,将此人之作归属为他人之作。本文探讨一些与中国赴越南使臣有关的诗作者,还原真相,亦是整理中越关系资料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2.
清代以前中泰中医药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清代以前中泰中医药交流的阐述,分析了这种交流给双方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重要意义,从而充分展现了中泰两国在这一时期以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为基础的友好和睦的邦邻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前夕,越南对清朝的朝贡行为及其贡道受到法国殖民侵略当局的有意阻挠,中越官方往来几至断绝。此时,轮船招商局及其越南航线遂成为中越之间使者往来的主要渠道;轮船招商局在越南海防、顺安等地设立的分局,则又成为清政府及时了解越南现地实情的主要信息来源。轮船招商局成为中法战争前夕影响中越关系的重要媒介与因子。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汉语成语被大量的传入越南并被越南语"吸收、消化"。这一过程也是汉语成语在域外传播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变异现象——从语音到语义,从结构形式到构词要素。本文将其归纳为形义照搬—改造改写—语义转化—利用创新四种形态,以此来考察汉语成语在越南传播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华文化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清代通过贸易和移民继续向印尼传播,使中医药的认同群体在印尼不断扩大,促进了印尼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印尼也通过香药贸易等方式丰富和补充着中医药宝库。如此既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又加强和巩固了中印(尼)两国友善的邦邻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广西和越南都具有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具有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往的重要门户。广西境内山清水秀,旅游资源和景点都相当丰富。自199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广西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以来,广西的旅游业已取得很大发展。(一)广西的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河流湖泊景观。广西的河流众多,而且很多在地域上多与奇峰交相辉映,奇峰气势磅礴,河水旖旎清澈,形成了山水环绕、山水相依的秀丽迷人景象。广西有举世闻名的漓江,这是广西乃至全国以及全世界秀美…  相似文献   

17.
《往津日记》是关于越南阮朝特使阮述第二次使华经历的记录,是越南汉籍中保存并流传至今的仅有的几种"燕行记"之一。该日记的孤本由法国戴密微教授于1939年左右在越南河内首度发现,后经陈荆和教授整理,于1980年由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出版。《往津日记》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可以为近代中越关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为深入研究轮船招商局提供新的史料依据,为中越文化交流提供新的资料等,这种价值应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中越两国在历史上曾有近千年的宗藩关系,越南常定期或不定期遣使出使中国。这些受命使节们大多谙熟汉文化,汉诗赋才能出众,在使华往返途中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汉文诗。本文拟就国内学界对历代越南来华使节及其汉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汉字在越南的兴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越南历史发展进程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可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历史阶段。"千年郡县时期"1,越族接受汉文化和汉字;封建自主时期,越族主动接受它们,并充分吸收和本土化,形成颇具特色的越南文化和字喃;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后,通过法令废除汉字,转而推广使用拉丁国语字。20世纪40年代"八月革命"后,越南正式通过法令确立拉丁国语字作为全国通用书写文字。  相似文献   

20.
越南文化具有鲜明的本民族文化特色,同时又深受外来文化,尤其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外来文化从陆路、海上和媒体信息等各种渠道进入越南。越南仍能保持其文化的民族特色并使其不断发展。本文阐述了中国南方邻近越南地区及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历史上与越南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