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与西方国家类似的变化,非婚同居逐渐盛行起来,因而就社会现实需求而言,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构建已无法回避.法律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非婚同居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法学领域面临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非婚同居基本概念的解读,明确了同居和非婚同居的含义,细化了非婚同居的类型,在分析现阶段对我国非婚同居关系的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构建的社会基础,从立法模式选择和具体内容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非婚同居制度的设想.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引起人们,尤其是法律,以理性的姿态对待非婚同居现象.  相似文献   

2.
未婚同居现象在中国日趋增多,但对于年轻人如何从约会发展到同居、性别是否以及怎样影响同居的动机与意义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94名正在同居和近期经历同居的"90后"乡-城流动青年的深入访谈,从性别视角探讨了影响年轻人从恋爱交往向同居转变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青年受访者的同居,无论男女大部分发生在有结婚意图甚至是订婚之后,但在同居决定如何受结婚目标推动上出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更多地因道德规范压力,男性更多地出于经济和时间成本。同时,一些流动青年的同居决策也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如为了相处或居住上的便利以及意外怀孕的发生,往往会推动男女加快向同居的转变;经济层面的考虑对同居决定的影响则因性别而异,女性更有可能出于经济需要而加快同居,而男性更多地因经济紧张而推迟同居。总之,传统性别文化规范和农村婚姻市场变动延伸到同居,并影响流动青年男女的同居决策。  相似文献   

3.
1970年以前,同居现象在美国被称为"姘居"或者"同住",并且在美联邦各州均属非法.但是30年来同居现象在不断增多,尽管仍然是家庭伦理话题中的隐蔽一角.这是为什么呢?路特吉亚大学美国国家婚姻课题组的大卫·波佩诺和丹佛·怀特海德认为,不象离婚或婚外情,同居增多的倾向事实上并没有激起公众赞同或愤慨的情绪.社会学家帕梅拉L·斯莫克经过研究发现,尽管与1 960年10%的同居比例相对照,现在几乎有一半多的美国新婚夫妇曾在婚前同居,但是大多数美国人仍没有意识到同居现象的明显扩大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频繁发生,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涉外非婚同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涉外非婚同居是一种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关系。根据“自体法”在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法律选择方面的运用,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自体法”应当这样表述:涉外非婚同居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未选择法律时应当适用当事人的同居地法或者共同的国籍国家的法律;上述法律不得违反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5.
宋娟 《求索》2012,(2):225-228
同居共财是唐律规定的一种家庭制度,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在唐代有所增多。文章从唐律对家庭经济关系的限定出发,考察了同居大家庭中各级成员间的经济地位,同时透析史料,进一步对同居共财家庭经济生活进行探讨,揭示了唐代同居共财大家庭中和谐稳定与矛盾冲突并存的经济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6.
法律问答     
编辑同志:某家长来我村反映,其子现年13岁,与一19岁的女子已同居月余,经多方劝阻教育无效,他们要求处理该女子。成年女子与未满14岁的男孩同居怎样处理,法律没有规定。访问:对此案应如何处理为妥。贵州叶慧琴叶四年同志:如果两人仅是同居关系,则应解除其非法同居关系,并对该女子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同居过程中该女子实施了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则应根据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刊法律问问结辑同志:多米尼加籍公民李某(祖籍广东,1993年加入该国国籍)。1996年10月19H入境来汉合资办厂,中方…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节,北京女子监狱将开设同居会见,允许女服刑人员与前来会见的配偶同居。届时,将挑选12名女犯与探监丈夫同居24小时。对于监狱同居房,不少人是抱宽容态度的,也不乏喝彩者,认为这是人性化的体现。笔者对此是有异议的。对服刑犯人表达人性关怀的举措,近年来已经有不少探索,比如让死刑犯临刑前与家人合影。在监狱为犯人  相似文献   

8.
根据一份对香港青年婚姻态度的研究报告(1985)显示,青年人对性的态度显得相对开放和宽容,特别是对将要结婚的两人之间的婚前性关系及婚外性关系更是如此.但是,青年人仍旧倾向于过合法的夫妻生活,而不是单身或同居.也有资料表明他们倾向于共同做家务和决定家庭大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今社会,同居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居财产纠纷也时有所见。针对同居财产纠纷,我国相关立法缺乏具有针对性与体系化的法律规定,司法实务中对同居财产的归属认定与具体分割结果也各不相同。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也无所适从,强化立法规制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定单行《同居伴侣法》或者《同居伴侣条例》,明确同居财产归属认定与分割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与解决同居财产纠纷。  相似文献   

10.
《党建研究》2012,(4):40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申请入党人的入党动机是否纯正,直接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最近我们对申请入党人的入党动机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分析显示,75.8%的调查对象在回答"入党动机或目的"时,选择"认同党的纲领和宗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13%的人申请入党并非  相似文献   

11.
胡卫东  曾昭皓 《前沿》2005,(12):104-107
未婚同居现象是法律不能回避,也不应该回避的社会问题。当前,法律对未婚同居进行调整实为必要。未婚同居立法须以价值中立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契约规则原则和保护及补偿原则为指导,规定同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同居期间所得财产的归属,对子女和同居关系的解除等问题作出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婚同居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非婚同居引发的各种纠纷也越发凸显,尤其是财产纠纷更为突出.对于我国非婚同居的财产问题,我国的现行规定则是少而又少,缺乏实际意义上的操作性,且过于原则化,不足以应对在实践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纠纷.法律应当做出必要的规范,以统一司法认识,对于同居予以立法规制,可以更好地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保护弱者的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3.
夫妻同居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础要件,各国立法中,在明确规定夫妻有同居共同生活义务的基础上,对违反该义务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都进行了规范。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同居义务,只在判决离婚时才有所体现,这对规范夫妻人身关系,履行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忠实义力都是不利的。本文就同居的涵义、国外的相关立法,我国的《婚姻法》如何改善相关规定等方面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未婚怀孕现象在中国呈上升趋势,而且随着未婚同居的兴起,未婚怀孕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同居伴侣中。本文通过分析来自35位有未婚怀孕经历(自己或伴侣)和30位正面临未婚怀孕风险的两类流动青年男女同居者的深度访谈材料,探讨了流动青年的同居怀孕意愿,以及导致或阻止他们在同居关系中怀孕的因素。研究发现,同居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流动青年女性意外怀孕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增加往往是由于避孕时的疏忽大意和依赖有效程度较低的避孕方式所致,很少是因为缺乏避孕意识和知识。研究还发现,同居怀孕情况的增多部分取决于计划内怀孕的增多,同居关系特征、家庭期待和生育的年龄规范压力是影响怀孕意愿的关键因素,怀孕成为结婚准备过程中的一步,有时甚至是结婚前必要的一步。总之,在流动青年群体中,一种关于同居、怀孕和婚姻的联合决策模式正在形成,尽管这打破了组建家庭的传统顺序,但由婚姻来组织生育行为的社会规范并未被动摇。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1997年上半年,独居多年的王男经人介绍与李女相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双方感觉甚好,遂于1997年年底开始同居。王男无固定工作,经济条件较差;李女多年经商,有较丰厚的积蓄。两人同居的房屋、家电及其他生活用品均系李女所购置。同居后,李女常委托王男帮助其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务。2000年上半年,二人开始因一些琐事发生争吵,感情日趋淡漠。2000年8月上旬,李女委托王男代其购进一批价值一万多元的货物,贮存于某货仓。8月20日王男趁李女外出之机,将其同居房屋中的所有财物连同该批货物一起带走,之后…  相似文献   

16.
龚志军 《求索》2013,(2):202-204
国际私法主要是通过冲突规范指引选择应适用的准据法这一间接方法来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大都认为这一过程尤其是准据法的选择主要是一种纯技术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私法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注重伦理价值,将伦理因素引入准据法选择因有利于国际私法实质正义价值的实现而日益得到关注。因此.重视国际私法对涉外非婚同居关系调整的伦理基础,认真研究涉外非婚同居关系准据法选择需考虑的伦理因素.对完善涉外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适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调查数据以及对“80后”和“90后”人学生的深度访谈,得以归纳卅“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从恋爱动机、恋爱对象、同居现象及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存:爱情与情爱,恋爱与结婚,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线性与非线性。  相似文献   

18.
以自我实现理论为代表的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和需要构成的,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主要是有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构成的;马斯洛的思想和存在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对存在主义提出的人的自由问题的一种解答,展望了人性所能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13,(23):64-64
刘明读者: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马某与杨某在离婚j时所订立的协议约定房屋归马某所有,马某柽女儿读大学之前不准与他人结婚或同居,  相似文献   

20.
在对传统动机理论反思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兴起了公共服务动机理论.该理论基于“理性公共人”假设,从公共服务动机这一概念出发分析公共部门员工行为,其包含的理论内在逻辑是,公共服务动机是公共部门员工利他行为的内在动机;公共服务动机形成于体制传递公共性的价值逻辑;公共服务动机使公共部门员工对内部激励更具有适用性.上述理论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动机理论的局限性,对在我国公共部门中实施有效激励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