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家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年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刚刚和正在经历的当代史——由于发展和变化的迅猛——在时间意义上无形中被拉长了。15年,在西方只够一个事物的生成,中国人在相同的时间内却足以经历沧海桑田。MBA,工商管理硕士,于20世纪初叶出现在美国,50年代传入欧洲,90年代才进入中国。1991年,中国国家教委首批批准9家院校试办MBA教育,仅仅15年后的今天,开办MBA课程的院校已近百家。在这些MBA项目中,虽然大部分仍处在缺生源、缺师资、缺理念的…  相似文献   

2.
市委书记的美国从政与临沂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近60名来自中国各地政府部门的官员出现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准备在此接受为期六周的“公共管理”培训。此前,国家外国专家局的“中国高级行政人员赴美培训项目”中已有49名中国官员在肯尼迪政府学院接受过培训。而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河南、山东等地也曾经多次选派省内的政府官员前往美国各大知名院校接受“公共管理”培训。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到今天为止,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是一个并不完整的故事。 现在,我们终于有了一个观察他们的机会。在《南风窗》耐心表达采访意愿和等候了很长时间之后,现任临沂市委书记李群先生终于接受了我们记者的采访。1999年,李群率山东省公派出国干部代表团赴美,在康狄格州纽海文大学研修“公共管理”,为期半年。其间,作为此次教学实习的内容,他被安排至康州纽海文市政府任市长助理。对李群来说,在美国的这段“从政”经历对他的影响甚至要超过大学里的学习生涯。回国后,2000年1月,李群被任命为山东省临沂市市长。他开始在临沂把他在美国实习期间所形成的一些改革思路付诸实施。2002年12月,李出任市委书记,改革者获得了更大的权威。 李群的海外学习心得已经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被指对地方政府转变工作方式很有好处。其实,像李群这样,有一段从政经历,然后在国外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回国后到一个经济亟待振兴的落后地级市推动改革的例子,并非“只此一家”。前不久,《远东经济评论》就曾经报道了有哈佛MPA(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的广东省云浮市市长郑利平。他们年富力强。李群出任临沂市长时仅59岁,郑利平年仅37岁。更重要的是,先进的公共管理理念和体制性障碍集中的落后地区能够结合在一起吗?这些具有新色彩的官员正在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美国最没有文化,但美国人最为自己的“文化”自豪。在他们的“文化”中,有一个让全世界的人都怦然心动的“美国梦”——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美国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美国已建国200多年,而现在仍然充满机会。 但美国梦虽迷人,中国梦更精彩。“美国梦”现在在中国更广泛、更深刻。一位公司总裁认为,世界上最大规模产生百万富翁、最快速度产生百万富翁、最大机会表达自己理想的地方现在已不是美国,而是中国。20年来,无数创业者的故事已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里,信息产业正成为最活跃的一个经济领域。而计算机业则是信息产业中最具传奇色彩、最有活力的部分。与国际日益接轨的中国也不例外。 本刊推出中国计算机业6位创业先锋,不是为其树碑立传,也并非想总结什么成功秘诀。虽然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出身贫寒能吃苦、坚韧不拔、善于学习和总结等,但“成功需要许多因素,而失败则有一个因素就够了”。所以,如果我们能从这些创业先锋的故事中得到一点启发、一点灵感,产生一点观念的突破,则个人有幸,社会有幸。疲软的中国经济正呼唤一批能打开新天地的创业先锋,“中国梦”正引导产生一批市场经济的当代英雄。(注:计算机业的创业传奇即将集结成《影响中关村的50个人》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4.
媒体     
《南风窗》2016,(16)
正01中国慈善事业渐入佳境英《经济学人》7月16日2010年,两位世界顶级富翁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来到北京邀请50位中国富豪参加的一场"慈善晚宴",他们希望能够劝说中国富豪参与慈善募捐。然而当时他们的这一期许并未得到强烈的回应。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强调说,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吝啬,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在发展初期。现如今,中国拥有的亿万富翁超过了美国。虽然中国慈善事业仍然滞后于美国,但是已经在高速发展。美籍华裔金融家、慈善家唐骝千谈到本月初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以及美国"百人会"举办的"全  相似文献   

5.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即公共管理硕士),在西方,其热门程度及影响力仅次于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即工商管理硕士)。 MPA,1924年创立于美国。在欧洲的发展始于二战后,有称为MBAPS(公共服务工商管理硕士),借助于MBA的影响力,只是在后面加了Public Service;也有称为EMPA(Europe)(欧洲公共管理硕士)。 现全美开设MPA课程的院校已达220多所,在学学生有3万多名,在联邦政府任职中的人有10%~20%拥有MPA学位,美国马克  相似文献   

6.
策划人语公司一旦遇到麻烦,执掌权杖的CEO——他们大多有名牌商学院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往往会成为人们的出气筒,于是一本叫做《颠覆MBA》的书从两年前就开始在全球流行。与其说这是美国文化所致,不如说是股东文化的结果。事实上,政治家们也这么想,邱吉尔有一句政治名言如今已被当作政治常识:“无论你的战略有多么完美,你都应该关注一下结果。”很显然,股东以及政治家们没时间也没有理由去想一想——麻烦来临之前的辉煌是从哪里来的。1983年春季的一天,身着牛仔服的苹果创始人卓布斯找到司考利——司考利当时已在声名赫赫的百事…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2,(15):18-18
01中国:让雇主头痛的假文凭英《经济学人》7月7日这个夏天,中国有接近700万大学毕业生,如何从新鲜人获得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对他们而言压力颇大。而当几乎任何一个人都能买到假文凭的时候,这种竞争就更激烈了。7月3日,教育部某前任官员出席了北京一宗欺诈案的审理,一批试图申请留学美国的学生卷入此案。涉案4名男子声称是某所名叫"国家大学"的美国高校的代理人,而这所大学根本是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8.
豪华阵营的特殊行动近期,一群大有来头的人正在中国金融界操办着一件大事。虽然所有的活动都是公开的,但每一个参与其事的人都异常低调谨慎,这使得整件事情不由得带上了一种浓厚的神秘色彩。这是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些什么事? 事情要从今年7月9日说起。当时,一批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们借赴美探亲之机,从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市,横跨美国大陆,到位于美国东部的华盛顿、纽约、大西洋城等地游览,途经10多个州市,在领略美国风光的同时,也对中国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着意做了一番了解。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都有各自国家的文化背景,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向往已久。  相似文献   

10.
媒体     
《南风窗》2016,(10)
正01中国转基因食品政策英《经济学人》4月23日多年以来关于是否应该允许转基因粮食作物在中国大量种植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的食品安全仍然面临很大挑战,中国需要掌握转基因技术的命脉。20年前,一些访问中国的欧洲科学家看到中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的巨大发展感到十分惊讶,当时他们为了申请几百平方  相似文献   

11.
随着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将使中国加入美国和俄罗斯的专属俱乐部,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中国的太空计划雄心勃勃,引起了美国及全世界的关注和担心。鉴于中国发射载人飞船事关重大,有四个基本问题似乎值得探讨。 首先,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载人航天计划?中国在2000年的政府白皮书中称,航天活动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载人航天活动风险大、花费高,为什么一定要走这条路呢?美国的一  相似文献   

12.
“我一生唯一犯的错误,就是相信你们——美国人。”——斯拉克·米塔克引子1975年4月30日,这是美国人最不堪回首的一天。他们的狼狈通过电视,传播到全世界。清晨5点半,当最后一批美国人乘坐的海军陆战队的CH-46直升机离开西贡美国大使馆楼顶,前往“冲绳”号两栖攻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08,(16):53-56
1932年7月31日,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100米短跑预赛赛场。起跑线前,在那些高大魁梧的欧美运动员中间,出现了一个身材矮小、肤色黝黑的中国选手。他就是第一位走进奥运赛场的中国人,也是代表当时4亿中国人单刀赴会的——刘长春。当时,中国首次派出由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  相似文献   

14.
托尼·赛奇(Anthony Saich)教授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亚洲民主管理与创新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亚洲及中国公共政策项目机构主席。2002年,他发起并主持了一项影响巨大的中国高级官员培训项目,一轮为期5年,旨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政府官员在公共管理战略和技术水平以及科学决策上的能力。2008年开始实施第二轮培训。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长张冠梓研究员在美学术交流期间与赛奇教授就中国的改革事业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5.
为本土公司培养它们所需要的管理人才,是中国MBA教育的重要挑战。要迈向这条道路,尚有巨大的鸿沟要跨越。但“不能照搬美国做法”,正是其中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6.
汤敏 《南风窗》2012,(8):61-63
任何一个民族要在世界范围内竞争,都需要有一大批人去琢磨新东西,否则她就会停滞,落后,而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这一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是最有能力去琢磨新东西的,国家需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发挥创造力的环境,去引导他们进入那些最应该由他们开拓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朝鲜加入了核俱乐部,其他各国纷纷表达了它们的不快。它们果真如此吗?与这一事件真正相关的有五个国家:朝鲜、美国、韩国、中国和日本。它们实际上作出了非常不同的反应。在这些国家中,朝鲜无疑是最满意的。他们实施核爆出于几个明显的理由。他们深信,手上拥有核武器将杜绝美国  相似文献   

18.
乔治.W.布什援引越南来为美国继续留在伊拉克进行辩护,这种类比反映了他的绝望和恶毒。很长一段时间里,布什政府一直拒绝这种类比。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很明显。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记忆中的越南是美国被打败了,而这一失败削弱了美国的世界影响力。但是,美国国内有相当一批人相信,  相似文献   

19.
媒体     
《南风窗》2006,(9)
[看中国]美中关系的演变对许多中国人眼里,美国代表着财富、进步和现代化。在另一方面,美国又是一个“仗势欺人”的国家,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有意阻止中国的发展。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说:“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极具矛盾性,混合了憎恨和赞赏、害怕和尊重以及羡慕和试图效仿的渴望。”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2/3的受访者认为美中关系比上一年有所改善,有3/4的受访者表示喜欢美国文化。不过,美国也被列为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约56%的人认为美国人不尊重中国。或许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情绪有可能激变为愤怒。美中关系负载着沉…  相似文献   

20.
1970年中国的国庆之际,斯诺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站在了中国的巨人毛泽东的身边。斯诺所站的位置是任何一个美国人从未得到的,这正象1936年他的陕北之行,是当时一个外国人难以做到的一样。 1936年,当仅幸存几万人的中国工农红军以他们的双脚走过了万里征途到达陕北时,斯诺以一个自由的、独立的美国新闻记者的身份,穿过国民党的军事封锁,采访了陕北苏区。他告诉全世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不是“赤匪”,而是纪律严明的革命者,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