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远祚20年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履历,还不如说是他20年来所走过的新闻之路,坚实的足迹,快捷的步伐,使人称羡,令人叹服。管远祚在20年的新闻生涯中,共获全国晚报新闻奖9个,贵州省新闻奖12个,贵阳市新闻奖15个,出版个人作品集4部;他作为一般编辑工作了4年,任正、副部主任7年,迄今为止,任报社领导9年;他不论到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团结同志,深入实际,恪尽职守。  相似文献   

2.
正1935年7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名义赴西北进行新闻考察与采访。他以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历尽艰辛,追踪采访红军长征,迅速、及时地向世人报道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消息。范长江部分通讯此后汇辑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在一年多时间内连出9版,风行全国。范长江创造了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三个第一":他是在国内报纸上公  相似文献   

3.
正一位81岁老人,从处女作发表到用稿突破25000篇,他在新闻战线整整笔耕了60个春秋。60年来,他采写的稿件巳被全国230家媒体采用。他只有小学文化,却被十多家新闻媒体聘为特约记者。他是谁?他就是八师一四三团机关退休干部王仁斯。他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新闻、文化战线上奋战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艰难曲折、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坚韧、清白、纯朴的共产主义优秀战士——廖沫沙同志,于1990年12月27日19时30分,在他的寓所辞世长眠了。我们失去了一位终生笔耕  相似文献   

5.
1974年,当人们在新闻纪录片里看到毛泽东那熟悉的面孔时,并不知道此时他因为患白内障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看不见东西了。如何为毛泽东安全稳妥地治疗眼疾,成为了党中央的一件大事。经过一年多的筛选,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北京一位中医眼科大夫唐由之身上。唐由之从准备到施行手术总共用了10个月时间,为毛泽东的左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在那段时间里,他不仅是一名医生,  相似文献   

6.
<正>摄影战士沙飞用手中的相机,创造了中国革命摄影的多项“第一”:人民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中共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领导者,中共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的创办者,被誉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沙飞有幸与鲁迅交往,尊其为精神导师,鲁迅对他摄影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沙飞于1912年5月5日出生于广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高小毕业后他考入广东省无线电学校,1926年毕业后,入北伐军当电台报务员,随军转战上海、宁波、济南、北京等地,后又在广西梧州军用电台工作3年。  相似文献   

7.
他,拥有1万余件古代和苏区红色文物藏品,有1万余册藏书。他,创办了江西省首家县市级民办客家文化博物馆,并发起成立了有200多名会员的"瑞金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20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15日,让北京大学蒙羞的"北大博士"喻晓最终把自己骗进了监狱。在此之前,"喻晓"经常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局长"、"联合国专家"等身份出席各种会议,甚至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凭借这些闪光的头衔,他从多个机关和企业共骗取475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正>赵强,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县委宣传部新闻科,3年后,他被任命为新闻科科长,再过两年,他当上了县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可又过了两年,在当地人眼里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却突然辞职去了南方某公司。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新办)主任王晨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包括奥运会期间举办的300多场新闻发布活动,2008年国新办、中央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三个层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的总数已达1587场,大大超过了往年。2009年国新办将邀请更多中央有关部门负责  相似文献   

11.
本人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已有19个年头了,先后有60多篇稿件获得了地市级以上好新闻奖或新闻论文奖。2004年我采写的消息《取消"皇粮国税"港城敢为  相似文献   

12.
据报道,韩国国务总理黄寅性,于1993年12月16日向金泳三总统递交了辞呈。说他对政府在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未能防止开放韩国大米市场负有责任,唯辞职以谢国民。这则新闻只有70多个字,在报纸上也被放在最不显眼的地方,但读了却令人难忘。对黄公此  相似文献   

13.
李志江  马静 《先锋队》2012,(29):32-33
几十年来,曹克顺硬是凭着两条腿加一支笔,从机关科室到生产一线,从居民社区到老年大学,几乎走遍了太重的每一个角落……在太重集团公司《太重新闻》编辑部里,你会看到一位默默地伏案工作的老同志。他,是一名普通的编辑、记者,名叫曹克顺。62岁的他从事新闻写作至今已有40年了。一眼看上去,曹克顺质朴中透出几分憨厚,并没什么过人之处,但勤能补拙,多少年来,他凭着一股子韧劲和毅力,成为新闻战线一名永不下鞍的战士。仅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的八年中,他发  相似文献   

14.
领导小组过多,引发会议多、文件多、检查评比多等等弊端,为此,安徽省毫州市将现有的236个领导小组撤销了109个,一"刀"砍掉近一半,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支持.(引自7月27日《江淮晨报》)乍一听,不禁欣喜,但细一想,这不是新闻的"新闻"却怎么也让人高兴不起来."领导小组"过多过滥,年年都有撤销的新闻,而且喊了几十年,但怎么越"撤"越多,大有"撤"不完的势头?这不免让人疑窦顿生.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读报     
毛泽东同志之所以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广阔,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他关心时事,嗜报成癖有关。有时读报竟达到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可以追溯到他青年时代。1911年,他从韶山冲来到长沙的湘乡县驻省中学读书。在学校他第一次看到报纸上有新闻、有政论及其他各种文章,觉得世界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此后,他就特别酷爱读报,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6.
1983年,中央政府部门始设新闻发言人制度。2004年.这一制度在地方政府出现。2010年,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成为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近一段时间.多个地方党委宣布设立或即将设立新闻发言人。中国的新闻发者人制度.正从政府层面向执政党内部全面推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毛泽东与《大公报》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这年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  相似文献   

18.
张中林是达茂旗委副书记。由于他30多年笔耕不辍,写了大量新闻作品,也由于他经常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言百姓之所言,被人们称为草原上的“新闻书记”。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1954年参加工作后,便开始了新闻写作生涯。从不知新闻如何写到写出近千篇作品,到作品连连获奖,张中林走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路。” 17岁那年,张中林正式参加工作,在区公所当文书。此后,他先后当过公社秘书、组宣委员、副书记、书记等。在写作上,他一步一个台阶,由写小消息发展为写通讯、调查报告、理论性文章等。他生活在基层,最使他感兴趣的莫过于发生在群众…  相似文献   

19.
1936年6月,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作为第一个西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封锁由北平出发,经西安,进入红色区域——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为期4个多月的新闻采访.他不仅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等红军高级将领,同时也采访了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一年后,斯诺把在红区的采访通讯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1938年,该书中译本用了《西行漫记》这个书名.《西行漫记》的封面是一位英姿勃发的红军号兵正迎着朝阳,吹奏前进的号角.从此,《西行漫记》流传到哪里,红军战士的军号就“吹”到哪里,《西行漫记》经久不衰,红军战士  相似文献   

20.
谢光辉年收入高达12万元。一时间成了农五师八十四的一条新闻。 对谢光辉来说,这还不能算大新闻,发生在他身上最大的新闻应推到一年前。 2000年12月,身为八十四团一连指导员的谢光辉,辞去了公职,成了一名平头百姓。 掐指算算,谢光辉已在干部工作岗位上干了20多年。不论在什么单位,他都尽职尽责、埋头苦干,并于199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多年的领导岗位上,谢光辉时时都在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