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益兵 《求索》2012,(4):141-143
意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涵上看,美学意象分为单一意象和多元意象。两者形成的机制不同。前者是由诗歌创作者共同的审美体验造成的,后者则为诗歌创作者思维活动的个性差异所致。每一个意象都有其存在的理据。意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与客观物象的特性密切相关。把握住诗歌的美学意象,有利于更好地解读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对于现代诗歌的创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坛的常青树,创造了非凡的文学成就。他具有诗人气质,在小说里善于运用意象符码客观地反映普通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状况和人生诉求,其中隐喻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观念,而性意象则不仅是一种表现观念颠覆和人生追求的象征,甚至成为一种新宗教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秦兰 《青年论坛》2001,(4):76-77
本文先从钟的来历及何为意象入手,然后重点论述了唐诗中的钟声意象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与时代思潮紧密联系,最后简要论述了唐代禀赋各异的诗人对钟声意象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文章旨在表现钟声这个古老意象在唐诗中的特有风韵及内涵.  相似文献   

4.
何阿珺 《求索》2008,(10):196-198
本文从李清照的生活轨迹以及词人所处的北宋、南宋交替的社会背景出发,对李清照词中频频出现的“花”与“酒”两种意象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种看似平常之物其实是词人心灵的载体,是词人对生活、生命的执著热爱与面对黑暗现实想要逃避的矛盾心理在词中的具体体现。也正因为如此,“花”与“酒”在词人的笔下也就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而被赋予某种比兴寄托的含义,从“花”与“酒”中我们可以感悟词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5.
论杜国清爱情诗中意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的爱情诗在积极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同时,也努力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养料,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不凡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单个意象的选择、意象群的组合和意象征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是中西美学思想相结合的典范,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6.
长城意象对于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功名与意气,阻隔与和平,其间隐含着唐诗之文化品格、诗人之文化心态与时代之审美精神、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唐诗之边塞、闺怨与咏物之作,使长城意象朝着最具文学活力的方向推进发展.唐诗长城意象最具诗学价值与意义之处,在于其大汉图腾的时空思维以及刚健悲壮之审美取向的奠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鬼诗”是一个常用术语,其内涵多指作品内容方面对幽冥世界的想像与摹写,风格幽曲凄迷、起落无迹,思想感情上的“不可磨灭之气”,其评价一般来说是正面的。“鬼诗”一是作者内心郁结所致,二是妙手偶得的名篇佳句。“鬼诗”说的产生,源于文人的谈鬼风尚及神秘化的创作思维模式,也受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贬谪与湖湘古代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推动着湖湘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也有力地推动着湖湘古代文学的发展 ,成为近年古代文学特别是湖湘地域性文学研究中的热点。本组笔谈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古代官员的贬谪活动与湖湘地区文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着重论述了古代湖湘贬谪文学的地域特色、历史地位和发展概况 ,并对湖湘古代文学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9.
流域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始源于特定地域内的生活,生活的地域之别产生风格各异的文学。就辽河、黄河、长江和珠江四大流域文化区而言,相应地,文学审美上可归为冷色调、黄色调、绿色调和黑色调;文学风格上可分为"清奇"、"高古"、"绮丽"和"实境";文学群体性格与流域特征具有内在作用机理,而文学群体的流向自秦至清呈现三条明显的流域性流动轴线。  相似文献   

10.
王刚 《黄埔》2007,(2):18-19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是全国先进黄埔会员、石河子黄埔同学联络组组长慈百兴爱说的一句话。笔者通过与慈老的多年交往,不断探知他的内心世界,对“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内涵有了更深切地理解。解读慈老的事迹,更像是听到了一曲动听的旋律,正好比是——  相似文献   

11.
在宋人的词曲生产过程中,汴京不仅是以都城的形象进入生产活动,而且更是以一种别致的词学意象进入生产活动。这种词学意象包括京阙意象、长安古道意象、玉京仙子意象等三种主要生存形态。汴京意象的兴盛与宋人的都城文化意识、地域文化意识、精神家园意识具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神意象的演进历史可以分为发生、会通、完型等三个基本阶段。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发生期的文学神意象是与各民族的原始神话一体诞生的。会通期产生了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通过神话、仙话、鬼话的发展,完成了神人、仙真、鬼魂等文学神意象基本类型的演变与互渗。完型期的文学神意象呈现为动态化合、立体发展的演化态势,其衡量标准是文学神意象的基本谱系和序列已经形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本民族文学神意象体系,还产生了大量标志性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徐永千 《人事管理》2001,(11):35-35
俗话说,食在民间。几年前我曾去过神秘的女儿国,知道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家有一种叫做猪膘肉的风味食品,非常可口。  相似文献   

14.
侯艳 《求索》2010,(2):171-173
白日意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体现了唐人对其浑厚蓬勃之特质的审美追求和唐诗“物象由我裁”的审美思维特征,证明了诗言志与主情的不可分割性,从而具有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的多重审美价值。白日意象是唐诗中一个常见意象,它在唐诗中出现达650次之多,仅在李白诗中就多达50次,这充分说明唐人对白日意象的偏爱。而白日作为审美对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有明一代近三百年,文学流派风起云涌,其中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拟古思潮实为主流。在明代文学复古大潮的推动下,诗歌选本异常繁荣。其中古诗选本与唐诗选本争奇斗艳,呈现出编选的繁荣局面。明代古诗选本不仅文献学价值很高,而且古代文学批评价值也需要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最蓝的眼睛>是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在该部作品中,她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对她来说,食物承栽着浓厚的历史与文化,是文化的化身.小说中通过糖、牛奶和冰淇淋等食物意象的描写,莫里森想告诉黑人民族,他们真正的内在营养是黑人文化本身,而不是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17.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18.
侯立兵 《求索》2007,(10):168-170
蝉意象在汉魏六朝赋中较为常见,且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之叹、高洁之质和长生之梦。究其文化成因,则主要与崇蝉的传统习俗、文人的伤感气质和老庄的哲理之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月亮是中英诗歌中经常用到的意象,而且在中英诗歌中都可以表示诸如“美丽”、“宁静”、“和谐”等文化内涵,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在各自的自然生态环境,伦理文化心态及美学倾向中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月意象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马召辉 《青年论坛》2005,13(3):125-127
情感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在一个一切以利欲为人生首要价值的社会里,它无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黄金原型意象从巴尔扎克笔下溢出绝非偶然,作者所要弘扬的,正是当时快要失去的;作者所要拯救的,却是自己心中一直认为是永恒的,所以其中的悖谬之处,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