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格拉底哲学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质,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归理性主义哲学传统之中。苏格拉底以日常对话的方式首创"非哲学"的哲学思考方式,以反讽的方式批判世人的"有知",以"助产士"的身份呈现"不可见者",以对话的力量引导人造就自己。闪耀着生命光辉的苏格拉底哲学是生活哲学、行动哲学的典范。而以对抗体系、瓦解知识、捕获差异和关怀自身为特质的后现代哲学,所努力忠诚的正是这种以苏格拉底为典范的古代哲学有活力、生存性的维度。后现代哲学与苏格拉底哲学有着不可割断的亲缘关系,苏格拉底哲学为后现代哲学提供了理论渊源、合法性的论证及发展的方向,而后现代哲学也在积极地回应和丰富着苏格拉底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古希腊苏格拉底之死为切入点,探求哲学的本质、使命以及哲学的生存发展问题.苏格拉底之死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大案”.导致苏格拉底之死的原因有起诉因、政治因和哲学性格因,而苏格拉底的哲学性格,即“牛虻精神”是苏格拉底之死最真实的原因.苏格拉底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哲学的三大使命:求善、授法和批判,这三大使命是哲学的生命之本、动力之源、发展之基,也是苏格拉底以死为代价给后来、当下乃至未来的哲学指明的生存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纵观西方哲学史,辩证法的实质内涵经历了由"对话"到"独白"再到"对话"的三阶段圆圈式变迁,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苏格拉底(对话)、柏拉图和黑格尔(独白)、伽达默尔(对话)。从语言哲学来看,上述变迁具有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一)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欧洲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大师。这位雅典哲学家是西方圣哲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柏拉图出身于雅典贵族家庭,二十岁投身子苏格拉底门下学习智慧,在苏格拉底被迫害至死后,他出亡海外,游历埃及和“大希腊”(即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等地,博采各家之长,结识了毕达哥斯学派。大约在公元前387年左右,柏拉图回到雅典,在传奇英雄阿卡德米圣殿  相似文献   

5.
吴国萍 《人民论坛》2012,(26):182-183
荣誉观是古希腊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苏格拉底时代,由于城邦衰落而导致的道德滑坡,使苏格拉底决心通过道德教化重建雅典人的道德体系。于是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寻求善"等哲学命题,从中反映出他对荣誉的独到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杨策 《长白学刊》2005,(3):106-107
施特劳斯与当代的其他哲学家一样,把苏格拉底作为自己思想最后的落脚点,只不过他把自己的思想建构在一种对苏格拉底的全新阐释之上.施特劳斯的本行是政治哲学史,而其对政治哲学史的梳理又以一种他自创的解释学为前提.施特劳斯的解释学不仅不是一种解释学技艺,更不是一种解释学理论,而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态度;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就是一种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7.
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解读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后者源于柏拉图对苏格拉底之死的分析,表现为哲学与政治的紧张关系.通过把握马克思的3个主要论题并将其与古希腊式政治活动的比较,阿伦特提出,马克思既终结了这一传统,同时又仍然处于传统的窠臼之中.阿伦特的分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但总体说来,这一分析只是在保守主义政治哲学传统中处理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资源,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城.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现代性视域主要表现为对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分析批判和由此展开的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对话,以及对现时代政治状况的批判和治疗作用.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现代性批判至今仍然是我们时代的理论主题.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史上的"苏格拉底问题"说明柏拉图等人对苏格拉底言行的记叙,与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并非一致,这一问题映射在身体的认识上,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思想绝然不同。与柏拉图坚决摒弃身体对思想的影响不同,苏格拉底认可感性的身体。苏格拉底实现古希腊哲学从自然转向身体,在社会上他以身为教,最后以身殉道。在他身体力行其哲学时,他既揭示灵魂的理性力量,又对感性的身体尽力彰显,以图把感性的身体作为其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思辩的学科,是通过思考和辩论发展起来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证明那些自认为有智慧的人是错误的,经常在街头跟他们进行辩论。辩论中他通过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并帮助别人产生新的思想。哲学课堂也需要苏格拉底式的"精神助产术",用对话、思考、辩论的方式追求哲学智慧、领悟哲学真谛。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与诗的关系是古希腊文教史上的重大问题之一,在柏拉图的作品中,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难辨。一方面,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与前辈自然哲人一样,站在哲学立场抨击诗人,另一方面,他又自称一直在努力学习写诗。尤其令人困惑的是,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哲人柏拉图自己就是诗人,他无不通过诗的方式来呈示哲学。因此,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对哲学与诗的关系的看法,迄今仍然让学界费尽思量。通过研读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中苏格拉底关于哲学和诗的两段戏言,可以看到,苏格拉底揭示了哲学为何必须隐藏,以及为何需要用诗这一外衣来掩饰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喜欢在公共场所谈论哲学,他自称"业余哲学研究者",以与人谈论哲学为乐,从不以老师自居,任何人想听就听,从不收费。两千多年后,很多当时靠哲学赚钱的所谓智者已湮没于历史的长河,苏格拉底的名字却依然如雷贯耳……2009年的岁末,当我偶然走进花卉园,巧遇一群以琴会友的中老年朋友,并得以认识《重庆晨报》3年前报道的《退休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岭南学刊》2006,(2):41-44
政治与哲学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域,这种张力结构从二者所属的各自领域(政治和哲学)不断分离,从而造就了政治哲学的生存空间。就此而言,政治哲学的本质即是对这种张力结构的理论表达。在逻辑上,这种张力结构体现为,政治对哲学的供给与哲学对政治的约束两个方面,这也是政治哲学之内涵生成的逻辑框架所在。在此框架下的政治哲学内涵的具体内容是,政治为哲学提供解读的文本并赋予其阶级意志,而哲学则为政治提供理性支持和正义保障。  相似文献   

13.
究其实质,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关于如何通过阶级(政治)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哲学。就此而论,《1857-1858年手稿》不仅是马克思成熟时期研究经济学的手稿,而且是表征着马克思政治哲学又一新高度的标志性文本。在此文本中,马克思阐明"社会个人"不仅是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存在,而且是空间性的存在,个人的解放必须经历"地域性的个人"向"世界历史的个人"变迁的空间化过程,才能最终实现向"自由自觉联合的个人"转变。马克思对交往过程空间变迁背后深层资本逻辑的解蔽,展示了其政治哲学鲜明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它警示我们在全球资本主义语境中无论是对资本展开空间批判,还是重新讨论阶级斗争、解放政治等政治哲学问题都必须面对现实历史的空间实践,不能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而陷入"空间决定论"或"空间拜物教"。  相似文献   

14.
"可行能力"是贯穿阿马蒂亚·森理论的重要范畴,也是其政治哲学观的核心:既是自由的实质和平等的焦点,也是权利的基础和责任的前提,是(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并内含着发展的渴望.这一范畴的政治哲学意蕴,为我们解读现代政治哲学理念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哲学之于人生就像罗盘之于航海 乔布斯曾说,他愿意用一生的财富,换取跟苏格拉底共处一个下午。苏格拉底是西方大哲学家,哲学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让乔布斯愿意倾其所有换取与大哲学家共处的一个下午呢?  相似文献   

16.
对话体对于理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话体在形式上体现了哲学的本质。对话体,以及相关的文学溯源不能证明柏拉图是诗人哲学家,论证柏拉图是诗人的研究者将陷入说谎者悖论中。苏格拉底在柏拉图对话中对诗的批评必须认真对待,对诗的批评显明了哲学的本质。诗的本质是无知的经验模仿,而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模仿理念,在于他凭借理性理解了理念世界,而诗人只是凭借感官看见了经验世界。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伪信息"涵盖了大信息哲学领域的全部内容。然而,通常我们讲的信息哲学(或者信息体系)往往只是单指"信息"研究历史(或者信息体系),"伪信息"哲学则被隐于信息哲学的氛围之下,为信息哲学所完全屏蔽。其实,"伪信息"也可以作为研究的重要领域。"打着真信息的帆儿,做着半信息的事儿,有着假信息的内在",我们可以将"伪信息"断定为一种信息哲学时代的寄生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不能完全忽略、否定"伪信息"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其在政治层面的功能发挥,还需要我们对其有价值部分进行真理、意义的解蔽。  相似文献   

18.
17世纪,法国自由思想家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开拓性地将孔子和苏格拉底进行平行比较,力举中国儒学文化精神、自然神论和道德哲学,为之后启蒙作家追寻"哲人国王"的理想开辟了路径;同一时期的哲学家帕斯卡尔的《致外省人书简》和《思想录》则通过"摩西与中国"问题的思考,将基督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融通定位于通过不懈地"寻找"和"观察"来发现共同人性,从而给予了彼时的欧洲人高度的哲学启示。我们也就此反观了作为全新的"思想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其对基督教文化所起到了复杂而深邃的"哲学注释"、"哲学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刚 《学习与实践》2012,(6):111-116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关注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来建立最佳的政治制度、政治秩序和生活方式,它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并超越了这一传统。近年来,作为探讨最好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政治哲学,几乎成为哲学中的显学。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克服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危机中走向了复兴。而伴随着这一复兴,作为"直接左右政治的发展"的马克思政治哲学也正在兴起。  相似文献   

20.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以身殉道的哲学家。他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他乐于与人交谈、劝人从善,并以此为己任;他忠于自己、不畏强权、捍卫正义并为此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追求真知,是真理的绝对忠实者。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不光是一种理论探讨,更是一种人生实践,他的人生与他的道德哲学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