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7月8日,在内蒙古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大法庭里,一名少妇拉着一个老者的双手泣不成声:“您自己想开点。咱啥也不要了!就等你回去……只要你身体好好的,我们就是吃糠咽菜……我们好好孝敬你……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少妇的痛悔之情溢于言表,老者也满面无奈与感慨。  相似文献   

2.
自从1989年从政法专科学校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基层检察院工作.长期的基层工作给了我接触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案件的机会.在面对各种案件的过程中,我从一页一页的卷宗材料的审查到提审.从与一个个犯罪嫌疑人的较量到倾听受害人的哭诉.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之中发现疑点到处理时的情与法的妥善处理……在不断的学习着大量的法律修订与司法解释之中度过了20年.在努力的理解和执行职责的过程中渐渐感觉着自以为是的“成熟”与“历练”。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3.
阿峻 《江淮法治》2012,(18):14-15
他是个十里八乡闻名的孝子。悉心照顾中风瘫痪的母亲近20年,从未言过半声苦累。同时,他又是个杀人犯。他从街上买回农药,看着自己的母亲喝下后断气。“孝子弑母”一经披露,立刻引发社会关注。2012年5月30日,他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此案背后,“安乐死”作为一个争议话题,引发人们对情与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阿峻 《检察纵横》2012,(9):24-25
他是个十里八乡闻名的孝子,悉心照顾中风瘫痪的母亲近20年。从未言过半声苦累。同时,他又是个杀人犯,他从街上买回农药,看着自己的母亲喝下后断气。“孝子弑母”一经披露,立刻引发社会关注。2012年5月30日,他被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此案背后,“安乐死”作为一个争议话题,引发人们对情与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世间最宝贵的莫过于一个“情”字。亲情、爱情、友情、恩情……处处在人间。痴情男女多为“情”字所困,不能自拔,而当为“情”所做的一切与“法”背道而驰时,他们的选择常常令人深思。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有的话,请告诉我。本期这位朋友,无端猜疑醋意大发。没了女友,没了钱财,没了自由,只剩下身在狱中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案子总算了结,但我心中却留下了一个解不开的‘结’……这桩情与法的较量,至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原则。而这个最起码的原则在贯彻起来竟也这么举步维艰……”刚走进法律服务机构,所接办的第一桩案件就是一场情与法的较量,不合情理但合国法,理与法之间又将如何选择?案情其实很简单:甲男与乙女亲翁媳关系,乙女的前夫是甲男的二儿子。甲男几年前早死了老伴,乙女于前两年离了婚。甲男与乙女由于感情发展,现准备登记结婚,成为正式夫妻,但申办登记时遭到了有关部门的重重阻碍,他们特此来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的支…  相似文献   

7.
“赵家富太累了”、“赵局长太累了”、“家富太累了”,无论是群众、同事、还是亲人,都这样感叹着……“等雨小些再清障,尽量保证人员、机械安全。”身处险境的他还惦念着他人的安全,然而不久,他自己却被急降的泥石流卷走吞没了,献出了年仅39岁的生命……面对情与理、情与法、公与私的矛盾,他的准则是:宁做“恶人”,不做“罪人”。他牺牲后,交通部授予他“交通局长的楷模”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法律至上,“刀枪不入”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作为一名法官,特别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刑事法官,时常经受公与私、情与法的特殊考验。王鹏翔以他“什么大也不如法律大,任何时候都要对法律负责”的坚定信念和坦荡胸怀,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人民法官本色,从未让天平在他手中倾斜。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官在审判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人情”的问题。如何摆正情与法的关系,巧妙化解情与法的碰撞,是每名法官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是感情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能够交往、交际,就是因为人情使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多几分情,多几分爱。没有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世界。然而情的作用不是无限制的,在原则问题上,“情”应该退避三舍,而“理”应该首当其冲。不可让情遮住眼睛、遮住理智。总之,情可助人,亦可误人。比如某人违了法或犯了罪,让情介入其间,就会出现偏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大还是法大?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才有法律是无情的说法。在我国封建社会,舍弃亲情秉公执法之事屡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1999年至2001年期间,厦门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楼房未建成前,在报刊上刊登广告并多次推出商品房项目的宣传册,宣传中曾有这样的描述:“钻石店面”、“恰如上海南京路”、“厦门中山路,24米宽度刚刚好……”、“二期独立店面,间间沿街,直面人潮……”,“更有厦门温州企业积极介入”,同时在广告中的项目位置示意图中标明该项目相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与金钱,无情与有情,够人琢磨一生。1995年5月,35岁的卢景银走上河北省平泉县国税局局长岗位,七年来,他在权、钱、法、情的碰撞中演绎着耐人寻味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税法不容情1995年,卢景银上任仅一个月,就有人看中了他这个局长手中的权力,找他的人突然多了起来。一位搞个体的老同学,在被查出偷税6万元的当天晚上,便来到他家里叙旧,说:“老同学,你当了局长,我也有了靠山。现在买卖不好做,挣俩钱不容易。今天犯到你手上了,说啥也得看在老同学的面上照顾照顾。”说着掏出一个信封放到茶几上。卢景林的脸当…  相似文献   

13.
荆戈 《政府法制》2005,(22):24-27
2005年的“母亲节”这一天,北京某 监狱的探监室里,两个年约二十出头的 少女和一个头发斑白的女人抱头痛哭。 一声声”妈妈”叫得撕心裂肺,一声声”妈 对不起你们,对不起你们死去的爸爸 ……”又使得人心里疑窦丛生。 殊不知,这个时年55岁的女人谭玉 荣曾是一家事业单位的副总经理、副局 级干部。在业内,她可是一位炙手可热的 “大姐大”级别的人物。如今她却因贪污 公款达147万元之巨,被判处有期徒刑15 年。 谭玉荣是如何从“大姐大”堕落为阶 下囚的?办案人员在审理此案时,十分震 惊地发现这一切源于一段与一个外交官 长达17年的婚外畸情……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史,国法、天理与人情的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不仅制定法律“必协情理”,“不能舍情理而别为法也”。而且在法律的施行中要遵循“败法乱政不可,违情不可,力求情法两尽”的原则,所谓“一代之法,不徒在立法之善,而在用法之得其平”。可见,“情法两尽”是中国传统法律施行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法、纪、理、情”如同一张无形的网,笼罩着每一个人。人们的思想、言语、行为,往往会被这四个字所左右,并在这四个字的矛盾交织中做出选择。坚持“法、纪、理、情”的和谐统一,应该成为每一个有理智和思想健全的人的行为规范。然而,有些人有些时候往往难以把握好情与理、情与纪、情与法的关系,为情所扰、为情所困、为情所迷、为情所累。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仅从感情的角度,而要从法律、制度、理性的高度来对待和处理问题。否则,就会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危害。法大于天,情入于微。处理好“法…  相似文献   

16.
孔凡义  程颖 《公共行政评论》2020,(1):99-115,198
农民工的利益表达一直是地方政府非常重视的议题。但是,其表达方式尤其是他们是如何把自己的利益赋予合法性仍缺乏中国化的研究。论文通过对1733份农民工领导留言的文本分析,深入观察到诉求者“利”的合法化方式和策略,以及内化的“情”“理”“法”的文化心理结构。研究发现,在“重义轻利”为主导的文化心理框架下,诉求者需要把“利”合法化。通过“情”“理”“法”来赋予“利”以道德涵义和逻辑,从而形成了“情”“理”“法”的交互关系。由此,论文根据“情”“理”“法”的三者关系把合法化结构分为三种类型:传统型的情理法模式、理想型的法理情模式和现实型的理情法模式。以“理”作为评判底层民众利益表达行为的标准和尺度存在模糊性的风险。现实型的理情法文化心理模式意味着诉求者的心理结构仍然处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之中。为此,政府在处理诉求者的利益表达时需要加强法治化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她是一个命途坎坷的女人。3岁时因父母离异而被弃。成为大学副教授后,又落入薄情郎君精心设计的制毒圈套。为救“情”,她在制售毒品的“陷阱”里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18.
狱情排查是强化监狱民警危机思维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提高改造质量的“金钥匙工程”。当前监狱排查工作中存在的狱情排查力度不“深”、排查方式不“细”、狱情报告不“实”、狱情掌控不“准”、收集渠道不“多”的弊端,应引起各级领导和监狱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狱情排查和防控的科学体现,应该是科学地认识狱情的来源;科学地排查狱情;科学地搜集狱情,建立科学的防控机制,这也是狱情排查与防控科学化的基本前提、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山西省长治县第二中学全面启动了“八项工程”,并按照“把握内涵,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部操作,责任到人,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持续有序推进。在“八项工程”中,该校特别注重坚持工程建设与学校校情、教师教情和学生学情相结合,坚持工程建设与严格细致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坚持工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努力把“八项工程”建设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动力工程。  相似文献   

20.
“情”属于人的精神生活范畴,而“法”是人行为规范的准则。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讲人情的。但这与法并不矛盾,法中亦可见真情。例如,交通民警处罚违章者,先敬礼后处罚。敬礼是对违章者人格的尊重,是交通民警与违章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做到文明执法,受罚者口服心服。同样,我们的执法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也处处充满着对人民大众的保护之情、对犯罪行为的憎恶之情以及对犯罪分子的挽救之情,否则就不可能产生如此之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然而,情与法是否可作交换呢?也是有的。我们有些党政官员和企事业领导干部的堡垒,不就是首先在人情交往中被不慎攻破的吗?他们因此而触犯法律,坠入法网,受到法律的严惩。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开辟了这么一个栏目,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到这里来“谈情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