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网络伦理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和迅速普及,产生了一种新的全球性的社会组织形式———"网络社会",它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伦理体系提出了挑战,使人们面临着技术上的"可能"与伦理上的"应该"的严峻挑战,并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问题。本文就构建网络伦理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伦理是对企业道德行为、道德关系等企业道德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当前,在华跨国公司在伦理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跨国企业伦理道德存在问题的分析让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社会和市场用伦理道德来调控和约束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经济张力——伦理道德与经济相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海山 《思想战线》2006,32(6):50-56
伦理精神作为一种中介,它有可能使非经济因素的伦理道德转化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因素。伦理精神激励社会和个人的潜能,促使社会和个人将伦理信念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行动,使道德成为一种实践性的伦理,实现非经济因素转化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锡军  赵本纲 《前沿》2014,(21):68-69
纵观古今中外伦理学、伦理、道德与道德观的研究和社会发展历史的演变,基本可以将伦理、道德体系和相关的学说、学术体系划分为四种。对伦理道德体系进行科学划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伦理道德现象,明确理想的现实主义需要构建怎样的道德理论体系和道德实体。  相似文献   

5.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追究的价值目标,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职业伦理开始由"自律"走向"他律",甚至成为了一种与毫无道德关系的"技术性指引规则"。职业伦理的"非道德性",使我国法学教育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更高了伦理道德关怀。因此,法学教育应当确立"以德为先"的目标,将学生的德性培育放到更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浅论网络环境下信息伦理与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网络空间中的信息伦理、网络伦理和如何加强道德自律方面的正负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探索生命伦理道德教化在当今时代仍然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以中国传统道德教化历程的回顾与反思为主题,从思想到实践分析了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成型;从内容到形式阐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理念;最后道出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是“吃人”的礼教,即人们为伦理而生,依伦理而死,伦理的尺规成为人们生命存在的唯一尺规。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伦理道德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忠友 《理论月刊》2005,(2):115-117
互联网究竟向何处发展,是造福于人类还是祸害人类,这不是互联网本身所能决定的。互联网只有在正确伦理道德原则的引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适时建构起一种新的网络伦理道德,以启发和唤醒网络伦理主体的道德自觉和道德良心,进而形成道德自律,自觉地抵制有违伦理精神、有害社会道德风尚的网络言行,以保障网络世界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任何社会都会存在伦理道德上的问题,而由市场化社会所引发的伦理道德危机却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根本的。这不仅仅是一种直觉,更是一种深刻的生活体验。这种真实的深度体验指示给人们的是,无论是德性、德行,还是幸福或一种好生活都显得那么艰难。作为整体伦理的拔根使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伦理传统的民族陷于风险境地。由现代性所引发的道德危机表现在诸多方面,但我们不可拘泥于个别的道德现象而就事论事,以致不得整体要领。解决危机的根本道路乃在于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行动的重建,而重建的主体依然是权威者集团和成人者群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时代"的临近,我们在看到网络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如何加强伦理道德建设,以消除网络生活存在的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尽最大力量实现传统伦理道德的良好变革,即从他律型道德走向自律型的道德。 当然,健全网络伦理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目前网络伦理道德的现实出发,网络伦理只有从建设与防范两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伦理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可风 《理论月刊》2002,(10):65-67
在探讨全球伦理的可能性之前,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全球化本身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本文认为,由于现实的全球化进程带有强烈的西方伦理价值色彩,它不可能使人类普遍受惠。因此,目前所谈论的全球伦理缺乏现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网络道德含义释析--兼论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军 《前沿》2004,(11):144-147
伴随网络社会伦理问题的增多,网络道德一直颇为引人关注.然而何谓网络道德,由于目前我国网络发展的水平和网络社会化的程度,对"网络社会"界定的偏差,导致人们对此一直存有歧义.本文拟在网络社会-道德运行的新型社会基础上,通过对"网络社会"含义的辨析,指出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道德运行的差异,揭示网络道德既非简单地等同于一般道德,亦非独立于现实社会伦理之外的"虚拟道德".实质乃是作为主体的人本身,并在此基础上指明网络道德主体的建构乃是网络道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王珺鹏  高文汉 《求索》2013,(6):139-141
身份认同与道德选择日益成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他者”呼之欲出,成为20世纪当代伦理思想转向的显著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其文学创作展示了多重身份认同和道德选择的不确定性。库切不能认同白人身份。也不认同南非黑人,他缺乏黑人生存体验。库切同情南非黑人.但后殖民时代南非黑人实施暴力复仇的现实.让他在黑人获得解放与自由的限度问题上持保留态度。此外,生命伦理在当下炙手可热,与库切的多元伦理观一脉相承。库切主张敬畏所有的生命。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14.
由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引发的公众讨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伦理事件。这一事件折射出的是人们在"人对动物是否负有、以及负有何种道德义务"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对人们用来证明"人对动物不负有道德义务"的几种常见理据的批驳,为人们认可并接受人对动物的道德义务扫除了重要的理论障碍。不伤害动物是人对动物负有的一种初始义务,这一义务蕴涵三个伦理内涵:伤害动物的有错推定论;伤害动物者承担举证责任;即使能够获得伦理辩护,伤害动物也不是人的一种权利,而只是一种被允许的行为。在对人的义务与对动物的义务发生冲突的场合,应遵循三条权衡原则,即自卫原则、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伤害最小化原则。人们对野生动物与对驯养动物的实际义务是有差别的,对前者的实际义务主要表现为不干涉,对后者的实际义务则主要表现为关心其福利。推动动物福利立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闫玉 《前沿》2012,(4):6-8
确立转型期中国婚姻伦理的合理导向,是解决当前婚姻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措施。转型期的婚姻伦理应是在吸纳中国传统婚姻伦理道德和国外婚姻伦理道德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符合现代中国人渴望走出婚姻道德困境要求的婚姻伦理规范体系。是以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强调爱情在婚姻中的基础地位、自由与自律相结合的婚姻生活态度、平等和尊重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互相忠实并相互宽容的情感要求、宽松和谐的婚姻生活状态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16.
伦理实体: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在讨论道德教化问题时,一般都认为只要制定一套合理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人们遵守执行,就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而实际上,道德教化是人的内在心灵的整体生长,所以需要社会的伦理环境的支持、营养。因此使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成为伦理实体,对道德教化来说是绝对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环境伦理是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革命的产物,是自然界发展到人类历史阶段,伴随着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完善而爆发的人类理性观念的一场革命。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人类环境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现代人类道德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与人际道德教育相并存;在环境教育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核心内容;在环境伦理学体系中,环境伦理道德教育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方宁 《理论月刊》2009,(5):121-123
现代基因技术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科学本身的问题,更多的是与基因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人类必须对基因研究给予伦理导向,在基因研究中建立相应的伦理体系.基因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提出的伦理挑战,也就是所谓基因伦理,大致上围绕五个层面而展开,即基因-检测、基因-治疗、基因-生殖、基因-克隆和基因-生态层面.这五个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基因伦理评判的关键是基因技术的具体运用对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价值和意义,评判的基础是从生命伦理角度考虑在尊重人的生命、生存权利和生命价值前提下的生活质量、生命健康、生存环境、人生价值等.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不仅是融通休闲活动诸维度的中介,而且是休闲活动境界提升的内在动力。道德作为人们把握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最活跃的因素,渗透在休闲活动的各个维度中。虽然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古老的话题,但是休闲在伦理学领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专门探讨,"休闲伦理学"还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随着休闲在人们全部生活中的比重的增加,相关伦理问题在休闲研究中逐渐突出,休闲伦理研究的迫切性日益凸显。考察休闲伦理研究的历史源流,对于未来休闲伦理学学科的建立,以及当代中国休闲伦理建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的客观性基础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是一个伦理-道德的社会体系,社会伦理法则作为制约人的社会实践的原则是伦理实质与伦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如果说伦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礼法制度,那么,道德则是对社会礼法制度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