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周期波动及其宏观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宏观经济政策既是经济周期波动产生的原因,又是经济波动的治理工具。本文中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相关性作了分析,并对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明越 《前沿》2012,(15):85-87,155
马克思经济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进行了分析,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熊彼特通过其创新理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形成和特征.由于两种经济学在分析问题的立场、方法和目的上具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在经济周期形成机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经济周期的特征以及经济周期波动后产生的后果和救治措施等方面存在理论差异.两种经济周期的理论精髓和差异对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采取何种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平稳、有序的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波及全球范围的6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凸显了经济法这一独立部门法在调控宏观经济方面所起到的与其他部门法不同的重要价值功能,充分体现了经济法在缓冲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及恢复和振兴我国经济上的重要作用。可以说,这次经济危机也是对经济法功能性的一次严峻考验,它对我国经济法的理论和制度能带来一些启示,使我国经济法理论和相关制度得到更加完善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建立了一个封闭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和一个小型开放RBC模型来模拟台湾经济周期波动,并在模型参数校准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两种模型对台湾经济波动典型化事实的模拟能力,以及小型开放RBC模型中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对台湾经济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开放模型对台湾经济波动的模拟能力较封闭模型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小型开放RBC模型的动态响应函数表明技术和对外贸易冲击是造成台湾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经济波动研究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领域,经济波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经济波动的实证考察,又可以考证某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效。本文通过对1953-2006期间我国经济波动的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经济波动差异表现出由小到大再到小的规律。1953-1977期间,我国东西部经济波动的差异很小;1978-1995期间,东西部经济波动的差异是最大的,而且东部的波动幅度远大于西部;1996-2006期间,差异变小,而且东部的波幅小于西部的波幅。在改革之后的整个时期,东部的经济增长水平大于西部的经济的增长水平。市场化进程对东西部经济波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化进程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传导。东西部经济波动的这些差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得成效的重要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李星 《求索》2012,(7):17-19
根据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理论,本文从贸易密度与贸易结构两个角度对美国经济波动的传导过程进行研究。数据表明,美国经济波动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影响是明显的,尤其表现在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上。但是,鉴于两国较低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美国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传导效应将受到这一因素的限制,降低美国经济波动因规模效应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顾湘  杨有志 《求索》2011,(1):33-35
经济周期理论中的"冲击—传导"学说,有助于诠释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形成机制,但对于探索中国建筑业经济波动的运行机制而言,该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基于"冲击—传导"学说的拓展性阐述结论,确立了中国建筑业经济波动运行机制的组织构架,即由外部冲击机制、内在形成机制和传导机制等三个方面有机构成。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不同的是现在社会保障和宏观经济政策比1929~1933年改进和成熟一些。目前形势对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提出了一系列需要重新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在2008年9、10月份曾讲过一个存货模型。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存货相对增加、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存货会减少。这次经济周期下行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叠  相似文献   

9.
一、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点 所谓经济的周期波动,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高涨与低潮连续反复出现,即经济运动不断经历“高潮→下落→低谷→回升→高涨→…”的循环。按经济波动的性质划分,存在两种波动形态,一种是古典波动,一种是增长波动,我国经济波动主要是增长波动,波动时间跨度多为短周期。从50年代到80年  相似文献   

10.
事物发展变化的周期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台湾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周期惯势波动规律,呈现出一个波浪式的演进过程。探讨这一周期性波动,对于认识战后台湾经济增长的历史积累过程,把握其发展轨迹与发展趋势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一、台湾经济波动的型态与特征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规则地连续反复地出现上升和下降的循环运动。进一步描述,就是经济运动不断经历高涨、衰退、低潮、回升、高涨这样的循环过程。经济发展的循环波动,在理论上又被概括为经济周期。一个经济周期是由一个扩张期和接下来的一个收缩期所构成。例如,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就包含着由高涨、危机、萧条、复苏再至高涨的循  相似文献   

11.
论宏观经济周期下的区域经济运行蔡自新本文队经济成长过程的分析入手,力图探索宏观经济周期下的区域经济运行问题。一、经济周期的宏观震荡我们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经济周期。那么,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存在经济周期?在以往的教科书中都回避了这一问题。事实上,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王立志 《前沿》2008,(12):57-60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波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波动趋缓,无论是90年代以后的周期下行区间还是2000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的上行区间都明显延长且平缓。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引起周期自身的波动机理发生变化的角度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发现改革前后由于经济制度发生变化,经济周期自身的乘数一加速数作用机制、产业关联机制、上下限缓冲机制发生重大变化是经济波动微波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为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客观基础,经济危机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充分展开;社会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制度根源,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全面激化;信用经济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成的重要杠杆,经济危机是需求泡沫破灭在宏观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马克思经济危机成因理论对认识和应对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具有重要启示,防范和应对经济危机要求提高驾驭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类无时无刻不在幻想,有的幻想能变成现实,而有些却好梦难圆。拿发展经济来说,人们总是希望一帆风顺,欣欣向荣。可不幸的是,经济像个调皮的顽童,老是在繁荣与萧条之间荡秋千。为治愈这一怪疾,经济学家一个个呕心沥血,殚精竭虑。193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伯勒,集西方经济周期理论之大成,出版了《繁荣与萧条》一书,对经济波动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相似文献   

15.
李松龄 《湖湘论坛》2002,15(5):55-58
一、引言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波动。在探讨经济波动原因,或者说经济波动的力量时,人们通常将计划经济的波动归咎于政府的作用,即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波动周期大致为5年,与五年计划的时间间隔大致相同,经济波动是因为政府的五年计划引起的,政府作用是经济波动的力量。而在分析市场经济波动的原因时,人们却从经济运行层次的角度提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可以概括为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论、心理论、太阳黑子论和政治周期论等。就我的认识来说,尽管人们提出了引起经济周期波动的…  相似文献   

16.
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宏观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经济有其内在不稳定性,如果放任经济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经济中出现波动甚至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消除经济波动,就必须由国家进行全面而直接的干预。宏观经济理论揭示了国民经济中各种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规律,为国家如何干预经济提供了依据。这就是要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进行于预,而且重点是对总需求进行调节。这种干预可以为稳定经济作出重大贡献。我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不断开拓需求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仍是对现代宏观经济运行有效的、科学的解释工具,特别是世界进入新常态,马克思这一理论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针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背后的马克思周期理论依据,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作出相应的解读,实现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经济周期尽管与过去周期有着相似之处,但不会是机械重复。故把握其基本特点,对于在今后经济工作中的顺向而为,科学运作,不无好处。由于本轮经济周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两个根本性转变深入推进,宏观经济调控主要目标基本到位和  相似文献   

19.
建国44年来,我国经济并非总是平衡协调发展的。除去最初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经济已经历了多次从高涨到低落交替的周期波动。 而1958年至1962年、1963年至1968年、1969年至1972年,这三次波动导致的生产比例关系遭受破坏的程度和国民经济大起大落的震荡,都大大超过日、美、英、法、西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同期的经济状况。 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经济周期波动是我们熟知的。那么,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也发生周期性的经济波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波动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波动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改革开放前后波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当前正  相似文献   

20.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3,(4X):42-43
<正>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自1949年以来似乎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最多只有"经济波动"。但"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书中却认为,当代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先后有过8次,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按温铁军的观察和研究,在当代中国60多年历史中,发生了4次外资引进,每次外资运作的内容和结果都类似——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伴生两次经济危机:第一次,在1950-1960年期间,因前苏联连续投资和单方面骤然中止投资而导致经济先高涨后下滑,造成1960年和1968年先后两次赤字和就业危机;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