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巨灾风险暴露与巨灾保险赔付不对称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旭升 《求索》2010,(3):51-53
中国巨灾风险暴露与巨灾保险赔付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并非由于中国保险业对自然灾害的保险赔付率低,而是自然灾害风险保险程度低,自然灾害风险商业保险的发展速度慢;这种不对称虽然与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有一定联系,但巨灾保险制度本身也非不对称产生的根源。不对称产生之理论根源在于巨灾保险供需双方的双重正外部性,主观根源在于囿于旧保险观的政府“缺位”,客观根源在于受制于保险业发展水平的巨灾风险保险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今年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震撼了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社会。在对这场灾害形成原因、应对措施以及方方面面的深入反思中,如何强化巨灾保险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再次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次灾害中保险赔偿数额与灾害损失的极大反差.凸显了保险在整个自然灾害救助中的尴尬地位,同时也凸显了加强巨灾保险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马辉 《前沿》2011,(23):165-167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对率先构建我国西部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巨灾形势,我国应该首先在西部省份建立以地震保险为龙头的"地震—巨灾"保险制度,以点带面下一步再扩展到全国范围,建立由国家主导、适合全国乃至各地区特点的巨灾风险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灾害类型繁多及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已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从巨灾保险立法角度出发,在考察西部民族地区自然灾害实际情况基础上,探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巨灾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我国巨灾保险立法的若干建议,以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洋巨灾风险具有区域性、相关性和高损害性等特点,是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巨灾保险作为运用市场机制分散海洋巨灾风险的金融工具,具有基本保障性、经济政策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等特点。对于我国而言,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是促进海洋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海洋巨灾受害者财产权益、矫正海洋巨灾保险市场失灵、转变政府海洋巨灾风险管理职能的必要选择。从现代保险理论发展、保险技术进步、域外实践经验和国内制度铺垫来看,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现已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海洋巨灾保险相关立法、完善海洋巨灾保险政策体系以及建立多层次海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6.
《山东人大工作》2008,(8):62-62
目前,我国对地震、洪水等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实行国家财政支持的政府主导型巨灾风险管理模式,这种制度很难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如何尽可能降低巨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在赴重灾区实地考察后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过程,明确自然灾害保险政策内容,本刊通过梳理巨灾保险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近些年,因灾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我国还没有制定巨灾保险法律,灾害保险的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不足等问题仍然明显。因此,加强巨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精算数学的损失分布理论对我国地震巨灾数据进行损失强度、损失频率分布拟合,从而建立地震巨灾总损失聚合风险模型,并在Cox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设计出以面值发行为对象的我国地震巨灾债券的票面利率。从而为地震巨灾债券的定价与发行提供经济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梁昊然 《求索》2013,(2):190-192
文章以我国推行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制度建构为切入点.对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交易结构进行全面梳理,围绕特殊目的再保险机构的设立、风险隔离机制的实现对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制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镜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制度推进应以试点探索为起点逐步展开.须在特殊目的再保险机构的设立、经营行为限制、治理结构的规范及信息披露义务方面针对既有制度进行适应性调整,为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在我国的推行提供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巨灾保险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柏  陈培 《中国减灾》2009,(5):35-35
一直以来,巨灾(主要指地震、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风险的损失基本上是由政府承担,但由于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无论是财力还是物力都非常有限,因此单纯依靠政府转移各类巨灾风险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健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霞 《中国减灾》2008,(10):17-18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其中巨灾风险导致的国民经济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面对巨灾风险,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政府救灾并进行灾后补偿。与此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普遍采取保险等市场化方式应对巨灾风险和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在灾害风险融资体系中,巨灾保险占有重要地位,保险赔偿占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平均可达30%。我国产险领域巨灾保险十分缺乏,人身保险中虽然覆盖巨灾风险,但由于保险密度很低,保险赔付的比例很小。巨灾保险面临的问题巨灾保险不仅在中国难以实践,在世界上也是巨灾风险管理领域的难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高度重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巨灾保险。”笔者通过对巨灾与民生保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多层次巨灾保险与民生保险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汶川地震后,社会各界强烈意识到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专家学者对巨灾保险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本刊邀请中国保险学会专家,分析巨灾保险的意义、成效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巨灾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国家综合减灾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  相似文献   

15.
《楚天主人》2008,(5):21-21
建议人:全国人大代表、湖北保监局局长任建国案由:我国是各种自然灾害多发国,平均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GDP的3%到4%,今年的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过干亿元,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与严峻的灾害形势比,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利用保险手段分散巨灾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截至目前保险赔付只占雪灾损失不到2%,远低于全球36%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6.
袁辉  潘谭锐 《求索》2011,(2):72-74
20世纪以来,全球地震灾情比过去任何一个世纪都要严重。由于中国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地质构造环境的特殊性,使得我国地震频发,给人们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地震灾害的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研究内容上,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地震灾害对经济物质系统的影响以及地震灾害对经济制度系统的影响等方面。本文拟突破传统的研究路径,利用期权定价理论对地震灾害产生的经济影响及地震巨灾风险管理展开量化研究,拟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30日,《深圳市巨灾保险方案》经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意味着巨灾保险制度在深圳率先建立,一些媒体认为深圳成为中国巨灾保险试行的首个"样本"。2014年6月1日起,深圳市民政局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签订的《深圳市巨灾保险协议》,作为全国首单巨灾保险合同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8.
正日本、新西兰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情况已为人们熟知,然而他们的制度在发展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本文将说明这两个国家的地震保险制度改革。同时,近年来一些学者对于巨灾保险区域内多国合作的情况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因此本文对加勒比巨灾风险保险共同体也予以介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灾害保险是灾害风险分散和转移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手段,本文分析了农房灾害保险、农业灾害保险、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巨灾保险四种类型的灾害保险在我国的实践,指出政府支持下的政策性保险是我国自然灾害保险的主流模式,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房屋按揭贷款中的法律关系,地震中毁损房屋的按揭贷款的法律责任应由受灾人承担。但在现实中受灾人不具有承担能力,执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发生冲突。因此,有必要通过完善配套保险法律制度、建立国家巨灾风险专项基金、建立灾难法律援助制度、引进个人破产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