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审判》2010,(8):49-51
有关人士认为,“见义勇为”本是光荣称号,从常理上讲,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面对这份荣誉都不会拒绝,然而,发生在济源市的这一幕却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2.
28岁的青年全国志为避免滔滔洪水中无人驾驶的脱锚游船与橡胶坝相撞发生船毁坝坏事故,演绎了一曲洪水中奋勇保护橡胶坝打捞游船的英雄绝唱。被追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然而,英雄的家人难以接受失去亲人的悲痛,便把游船和橡胶坝所属的两个单位告上法庭,索赔29万余元,引发一场——  相似文献   

3.
2002年初,学术界一场关于抄袭的官司在重庆市的高校闹得沸沸扬扬,因为官司的原、被告均是西南师范大学的教授。我作为该案被告陈国生的诉讼代理人之一,经历了这场官司,虽说过去了两年多,但总不能忘记在代理本案过程中的一次使案子起死回生的意外发现,以及这一经历给我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3月7日,江苏连云港“苏GK0380”车主刘成忠坐在记者对面,显得渺茫无助。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南阳市一名交警下班后去储蓄所取钱,在钱没来得及取的情况下,先抓了个抢包贼。这名交警被南阳市见义勇为奖励基金会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并给予2000元见义勇为奖金。市民在称赞这名交警的同时,也在质疑:警察抓贼也算见义勇为吗?  相似文献   

6.
仲裁因其"公正及时、程序简便、专家断案、一裁终局"的特点备受人们青睐,成为民商事纠纷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然而,在仲裁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却时有遭遇"半路夭折"的尴尬,在根基牢固的诉讼体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本案仲裁员在遭遇如此尴尬之后反复深思,从法的基本理念与精神出发,指出目前我国法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探讨为仲裁健康发展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7.
1985年12月14日夜,北京市某运输公司职工邓福民在上班的路上,遇见一车祸现场,在场的交通民警希望邓福民协助抢救伤员。邓在抢救伤员时,被过路的汽车撞伤,后经医院诊断为“脑挫裂伤,脾破裂,颅内血肿”。邓福民认为,自己在上班的路上见义勇为而负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应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待遇。但是他所在的单位一直不为他呈报工伤,工伤得不到认定,1994年北京市海淀劳动局经仲裁认定其为工伤并鉴定工伤7级。但是其单位仍不予理睬,于1998年单方终止了劳动合同,邓福民的生活陷入窘境。邓多次走访有关部门,得知北京市劳动局工伤处对他的伤情未给予工伤认定,也未出具不认定的书面意见。北京地方新闻媒体就此事做了报道,许多热心读者对邓福民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今年1月3日,邓福民向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告北京市劳动局履行工伤认定的法定责任,赔偿经济损失。4月24日法院下发判决:邓福民多次向北京市劳动局申请认定工伤意愿,作为企业劳动者工伤认定的行政主管机关的郑州市劳动局应履行法定职责。见义勇为者终于得到了法律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杜明 《四川审判》2002,(3):37-38
案情。2001年5月1日.原告余洪权、牟太莲之子余波与黄健等多位同学(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学生)购票进入泸州桂园林风景区内紧靠长江边的奇石场沙滩游玩。被告张永凯在该沙滩上合法开采沙石后留下的大坑被长江涨水淹没。风景区管理处在沙坑旁边的树上设置了警示标志,但未采取其他防范措施。被告张永凯未在此设置任何安全防范设施。黄健在沙滩上游玩时不慎掉入坑中。余波入水施救,与闻讯赶来的村民一道将黄健救起,自己却溺水死亡。当地政府追认余波为见义勇为少年。二原告因此获得了见义勇为基金会颁发的奖金和社会各界的捐赠10000余元。风景区管理处在有关部门做工作后捐赠了2000元。事后,二原告以二被告违反法定的安全防范保护义务,致使余波为抢救落水人员而溺水死亡,二被告及获救者分别应负赔偿、补偿责任为由.起诉要求二被告及获救者的父母共同承担其子死亡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和死亡赔偿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60000余元。开庭前,经法院做工作,获救者黄健的父母补偿了二原告9000元.二原告遂申请撤回了对黄健的起诉。  相似文献   

9.
见义勇为既是道德问题,也是法律问题。进行见义勇为立法的社会呼声很大,而见义勇为立法涉及到道德的法律化问题,见义勇为立法发挥道德和法律的互动作用。本文从道德的法律化问题对见义勇为立法进行了法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孟亚生 《检察风云》2014,(22):62-63
江苏南通一市民花300万元从南京一4S店买了辆手续齐全的宾利豪车,由于无法上牌,经追查发现,原来轿车之前在外省上过一次牌,后因轻微质量问题被撤销牌号。销售商的这一隐瞒行为是否构成欺诈?  相似文献   

11.
见义勇为作为道德标准倍受推崇,将其法律化呼声日高;见义勇为立法具有重要的社会安全价值和权利保障价值,本文所述试从见义勇为概念辨识;见义勇为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及无因管理的异同;现有见义勇为法律规范的得失等方面进行研讨,强调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解决见义勇为的法律机制问题,更好的实现见义勇为的社会保障价值,并有效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秦人 《法庭内外》2006,(3):19-21
2005年10月。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罕见的爱心纠纷官司做出了一审判决,判令受赠人小娟返还赠与人陈先生赠与的款项12000元。17岁的小娟是一名辍学不久的中学生,在就学期间因家庭条件困难得到了在澳门打工的陈先生的资助,为确保小娟学有所成,双方签订了一份《资助合同》,可后来小娟因不堪忍受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偷偷退了学,违反了《资助合同》中的规定,惹出了这起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关注和争议的奇特官司……  相似文献   

13.
见义勇为是人类社会的高尚义举,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实社会中经常会出现英雄勇斗歹徒、舍己为人,事后对于其在见义勇为过程中的财产、人身损害得不到救济的尴尬局面,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壮举"。本文就见义勇为者的损害赔偿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见义勇为精神是根植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优良品德之一。在古代,甚至还影响了统治阶级的立法改革。本文借由近期发生在社会上的几个典型事件作为契点,梳理了见义勇为的历史沿革、当前立法、法律定性、责任承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奥 《法制与社会》2011,(34):271-271
见义勇为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见义勇为立法是将道德问题法律化,符合法律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要与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问题区别对待,为见义勇为的立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生不写借条。只要贫困、差别和不可预测因素存在,借条便有理由存在。有的人可能现在不用写借条,但他不一定敢坚持过去没有写过借条,也不敢保证将来不写借条。基于此点,笔者要把几则有关借条的故事奉献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多个心眼看借条,及时识破借条里面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沈冰 《检察风云》2010,(21):50-51
见义勇为行为得到认定 回想起一年前王文明为救落水同伴而死亡的一幕,王文洁便感到一阵心痛。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我国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权益的法规、规章,但是对于见义勇为人员的二次救济却鲜有提及,本文拟通过制度的构建为其提供行政诉讼上的救济。  相似文献   

19.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需要继承和发扬.本文从法律角度重新对见义勇为进行了分析,鼓励人们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实施见义勇为.  相似文献   

20.
浅谈见义勇为受益人的民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法律的立法功能、价值取向、构成要件等方面对见义勇为收益人的民事责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认为见义勇为受益人民事责任更应适用无因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