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小明 《党史文汇》2006,(12):34-36
父亲极其不爱说话,我自小就觉得父亲十分陌生.一直到父亲晚年患病住院的日子里,才和父亲有了更多的语言交流.特别是我帮助父亲编辑出版了他一生心血的结晶<报坛六十年耕耘录>后,才算真正了解了父亲.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30日,父亲程子华安详地躺在灵柩里,像睡熟了一样.我握着父亲那双冰冷伤残的手,千呼万唤,多么希望能够唤醒他.我不愿相信,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隔开了我们.泪眼望着礼兵们抬着父亲的灵柩缓缓走出总后礼堂,我的思绪却好像随着父亲最后的人生历程漂移,追忆着父亲的一生.父亲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革命史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父亲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西阳泉市委机关工作.自<党史文汇>创刊以来,父亲一直是它的忠实读者.1999年父亲退休后回到了安徽老家,并自费订阅了一本<党史文汇>杂志.一晃4年过去了,<党史文汇>已成了父亲晚年生活的寄托和伴侣.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我的父亲程汝善走完了平凡的一生. 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是三本上世纪50年代末的党费证和一张特殊党费证明.每当我看到这些父亲精心保存了几十年的宝贝时,思绪就会飞到属于父亲的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5.
梦里千回忆父亲,醒来泪水湿衣襟. 父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三年了.1000多个日 日夜夜里,仿佛父亲还在书房里静静地读书看报,还在他固定的沙发上准时收看晚上七点钟的《新闻联播》.父亲的音容笑貌依然映满我的脑海,让我觉得父亲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们.每次回家,开门的瞬间我是多么期盼着再看到父亲和蔼的笑脸、关切的眼神,父亲啊,您知道我们多么爱您、多么舍不得您吗?  相似文献   

6.
在我的家里有一张攀枝花全景图,父亲生前总是把这张图摆放在书架之上,经常在图前驻足,久久凝视.父亲曾和我说过,攀枝花是他一生的骄傲.1991年3月,父亲去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在了攀枝花的青山绿水间.今年是父亲去世30周年,我怀着追忆父亲的心情,把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来,是追忆缅怀父亲,也是为了我不能忘却的思念……  相似文献   

7.
人物简介:郭凡礼,生于1927年10月,山东省嘉祥县人,现年88岁.1945年正式参军的郭凡礼,抗战经历虽短,但精神可歇可泣.因为,在父亲牺牲后,他义无反顾地接过了父亲的“枪”. 郭凡礼的父亲是八路军游击队的一名营长.童年记忆里,父亲一直在外打仗.12岁那年,为了支持父亲所在部队在前线的游击战,也为了多见几次父亲,机智勇敢的郭凡礼将50余发子弹放在竹篮里,然后在上面装满麦粒,先后两次通过敌占区,将子弹安全送抵游击队.  相似文献   

8.
真实的博古     
我和小妹吉玛从未见过父亲,我们是在各种史料中逐步了解父亲的.父亲1907年生,出身名门,我祖父秦肇煌是前清秀才,曾在浙江做过官.父亲9岁时,我祖父病故,我祖母卖了祖传的老屋,艰难地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活.父亲成长在中国大变动时代,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成立,各种新思潮新学说在社会上涌现.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刊载这些新思想的刊物,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知识水平,走出了个人狭小天地,逐步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命运.  相似文献   

9.
近日,我在整理一些保存的老物件时,看到了1986年9月《人民日报》和《安徽日报》发表的有关我的父亲桂蓬逝世的讣告和有关追悼活动的报道,不由得回忆起父亲的许多往事.屈指算来,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5年了,但他那慈祥和蔼的音容笑貌依然如昨,历历浮现在我的眼前.在这里,我把听父亲说过的几个故事,复述一下,以此怀念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晓琳  晓铁  晓青  晓云 《党史文汇》2002,(6):29-31
在中华黄埔同学会会员中,有一位革命老人,当年曾被阎锡山确定为"天字第一号共匪",密查严拿.他就是我们的父亲乔丁珊.父亲一生追求真理,出生入死,有勇有谋,令敌人闻风丧胆,为开辟太岳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解放后,父亲却甘于淡泊,长期居住乡下,直到1979年才搬到城里.如今,父亲已去世15个年头了,但他献身革命的奋斗足迹在我们的心中仍然是那样清晰.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一张关于"志愿者拄拐抗疫"的照片见诸省内多家媒体,也有很多人把它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而这张照片上的主人公正是我的父亲腾玉龙. 作为一家之主,父亲扛起了家庭的一切重担,多年的辛苦工作让他患上股骨头坏死,时常疼得无法入睡、无法行走.与病魔抗争了五年,父亲东拼西凑终于攒够了手术费用,在去年年底换上了人工髋关节,那个顶天立地的父亲又能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父亲     
经常读到报刊上关于父亲的文章,每次阅读,总是想起自己的父亲.父亲是儿女生活的依靠、成长的基石、做人的楷模、立业的先导,每次想起父亲,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字便一遍遍浮现在我的脑际.我已逝的父亲,正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和楷模.  相似文献   

13.
2月1日,一位网友从女儿的视角,将随手拍摄的父亲扑救路边野火的照片发布到了网上,并配发了相关文字说明.其中,父亲的一句"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冲上网络"热搜". 当天,父女俩在驾车回家的路上发现路边麦秸秆着火,蔓延速度极快,而旁边不远处就是一片树林.父亲二话没说,拿起车上的铁锹就冲了上去,在高温炙烤下和浓烟弥漫中,一锹一锹铲土,用了半小时才把火扑灭.事后,女儿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此前不久曾扑灭过一次路边火.感动之余,女儿说一定要给父亲颁个奖,父亲却说:"我是党员,需要什么奖!"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童立芳为国捐躯已有56个年头了.父亲是1912年生,肥东县店埠排头村人,生前曾任新四军巢湖支队店埠区游击大队副大队长.父亲当年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出生入死,牺牲的时候很壮烈,很英勇,在当地影响很大,1950年4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相似文献   

15.
父亲原是一名监狱警察,已退休多年.今年6月28日,当我将那枚落款为"中共中央"、代表无上荣光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交到父亲手中时,一辈子铁骨铮铮的父亲流下了热泪. 父亲激动地抚摸着勋章,眼里闪耀着光芒.他特意换了一身新衣服,连袜子都是新的.戴上纪念章,他颤颤巍巍地拿出一个红色布包,第一次向我展示了他的4件宝贝:第一件是1964年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司令部颁发给父亲的"神枪手"荣誉证;第二件是1992年人民警察首次授予警衔时,由时任司法部部长蔡诚签名的"授予警衔命令";第三件是2007年7月,由甘肃省司法厅党委颁发给父亲的"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以上)"红色荣誉证书;第四件是2008年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开具的父亲向汶川地震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的收据,编号是0623709.展示过后,父亲对我说:"党中央今天发给我的这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最为珍贵,是我的第五件宝贝!"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长征     
父亲李斌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14岁跟随贺龙长征.我从小就听父亲讲他那些长征故事,几乎到了耳熟能详的程度. 父亲1921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十几岁时,因生活所迫,跑到湖北公安县给地主放牛.1935年初,他跑回家乡参加了红二军团,被分到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一排三班.战友们都叫他李伢子.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5,(11):51
[案情介绍] 石某的父亲年近七旬,丧失了劳动能力,但石某因嫌其脏,一直让他独立生活.后来,石某的父亲因生病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石某在村里乡亲的劝说下,才勉强接其父亲一起居住,但石某和其妻子对照顾老人都很不耐烦.有一天,石某的父亲吃饭时因手发抖,将饭碗摔碎,石某便大发雷霆,将其父撵出家门.石父回到自己的草屋里,因发高烧三天没吃上任何东西而昏迷.后经村干部出面干预,石某才将其父亲送医院治疗,但老人因病情被耽误而死亡.石某被检察机关以遗弃罪送上法庭.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8日,与癌魔抗争了近一年的武胜县石盘乡钱树村党支部书记黄仁光要到县医院做一次检查.儿子黄勇为了让父亲免受颠簸之苦,一大早便起来绑扎滑竿,准备抄小路抬父亲到县城,却被黄仁光拒绝了.为了满足父亲再看一眼刚修好的村级公路的愿望,黄勇只得租了一辆面包车,沿公路送父亲去县城.在总长6.5公里的村级主体公路上,黄仁光望着已铺上片石的路面,满意地笑了,全然忘了颠簸给肝区带来的剧痛.一旁,扶着他的妻子涂明芬和儿子眼泪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相似文献   

19.
故乡的台阶     
通往故乡家门口有一段二十级的青条石台阶,是父亲担心山洪爆发冲走家园,挑石头一步步垒建而成. "快上来呀,孩子,别怕!爸爸在这等你呢,快上来!"父亲站在台阶上方张开了双臂.而年幼的我站在台阶下,仰望着那长长的二十级台阶,颤微微哆嗦着双腿不敢迈步,在历经大哭、耍泼无效后,终于鼓起勇气,小心翼翼,用手按住台阶,然后连走带爬扑进了早已微笑着等候的父亲的怀里.那时的我,三岁,父亲四十岁.二十级台阶,我一个台阶分两步走.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1月10日,笔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的某干休所,采访了王允刚少将.王允刚系开国中将王尚荣的长子,退休之前是海军装备部副部长、海军纪委委员.他出生于1940年8月,1998年退休.退休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王尚荣军史资料的搜集整理.他沿着父亲的足迹重走长征路,重寻父亲战斗过的每一个战场,重新梳理父亲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