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玉祥 《求知》2000,(4):12-14
农村思想教育工作的对象包括四种人:一是乡镇党委、政府干部;二是街村干部;三是广大党员;四是农民群众。应该确定以党委、政府为龙头,以街村干部为关键,以党员和群众为重点的思想教育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0,(50)
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中,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村级收入相对减少,目前多数村的经济负担过重,一些村的财务管理较为混乱。为保障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安徽省出台了减轻村级负担的相关政策。   一、取消涉及村集体和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   二、严禁向集体和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重点:农村用电要严格实行计量收费;用水也要逐步取消基本水费,向全部实行计量收费 a过渡,收费标准由物价部门会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等部门核定并公布。)   三、切实精减检查评比活动。   四、禁止向村集体摊派和强行征订…  相似文献   

3.
金耀武 《学理论》2010,(4):77-78
2006年国家对农民取消农业税并且对农民种地给予各种形式的补贴政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延续两千多年来的农民交“皇粮”的历史,农民的负担得到进一步的减轻,生产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本人通过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扎朗格村土地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进一步了解这些惠农政策在农村的具体实施情况,访谈了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农民,征求他们对未来土地政策如何调整实施的意见,本人参照当前学术界对未来土地政策走向的评议,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构划出对未来农村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湖北省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零税费时代”的到来,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干部队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基层法院工作,与农村村委打交道多些,在村委换届中曾看到这样的镜头:村民们拿着村委会组织法和刑法,就他们看到的问题向村干部讲起了法律课,而我们的村干部则无言以对。这一情景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增多,秋菊们  相似文献   

6.
农村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方针的宣传者与执行者,村干部政治认同的程度影响着新农村建设成效.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村干部作为联结国家——农民关系的桥梁,对国家的政治工具、政治价值理念与政治绩效持高度支持、认同态度.然而,村干部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着工作难以开展、政治价值难以实现、农村问题复杂多变等困境与挑战.究其原因,农村干部的政治权威遭到挑战,政治价值实现条件苛刻,“三农”问题惯性等是问题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冯秋燕 《理论探讨》2006,(2):125-127
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界定不清、权利义务模糊等原因,中国农民承载着来自于二元社会结构的沉重赋税。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农民的负担减轻了,同时也意味着单位面积产值的提高和土地的增值,对集体土地的征用应当把这些因素予以实现才符合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原则。广东省率先实行的农地直接入市办法开创了征地制与农地直接入市并存的新格局,打破了国家对集体土地征用的垄断。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农忙季节某村发生了一件农民赌场抓书记的“趣事”。那天村里停水停电,村民们因整田缺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其中有3位农民自告奋勇去找村干部解决电水之忧。遍找无着,有“知情人”指路曰:干部们在某某家赌钱呢!村民们听后跑去一看,书记、副村长、组长果然正聚在一起赌钱。几位农民火了,一哄而上将赌具、赌资全抓了,还将人证、物证送到了镇纪检部门。  相似文献   

9.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要靠村干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税前扣除项目的不合理因素对我国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管理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的税负较重,自主空间窄小。一些企业的核算失实增加了税收管理的难度,企业所得税的“内在稳定器”的功能难以奏效。因此,改革税前扣除项目与成本核算体系应该坚持便利性原则、简捷性原则、宽松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并可推行5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一是取消计税工资,鼓励多劳多得;二是放宽业务执行费列支标准,减轻企业税后支出包袱;二是压缩有关税收,减轻企业负担;四是确定标准成本,制约逃税行为;五是严格报损审批,控制效益流失.  相似文献   

11.
农村干部是农村发展与治理的核心力量,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中介,农村干部的工作不仅影响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受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地域差异的影响,不同地区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出现较大的差异,村干部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与分化。而村干部选举、计划生育与土地转让及房屋拆迁则是村干部履职中最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村干部是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关键角色。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村干部廉政风险也随之加大,一旦对村干部权力监督不够,容易引发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进而侵害农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党的执政根基。应通过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村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质量,创新农村基层民主监督方式方法,夯实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职责任,推动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等系统综合治理举措,为基层组织廉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以确保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乡村建设的初衷是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作为乡村建设的关键行动者,村干部的行为逻辑尚未获得已有研究的充分关注。采用内容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地区M镇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村干部在道义逻辑——"安全第一"的农民生存伦理驱动下成为守义人。面对基层政府避责行为,村干部坚守道义方式升级加码,并在基层政府政绩追求转向助推下,迫使基层政府承认并顺应道义逻辑,进而形成代理倒逼行政机制。"村干部的道义驱动"是对中国基层治理研究领域的理论增补,更新了村干部角色与行为逻辑微观理论,扩充了乡村社会自我保护理论,修正了"‘双轨政治’转向‘单轨政治’"的学理判断,改进了对基层政权运行状态的理论描摹,但适用范围仍有待进一步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4.
村干部腐败案例分析——以广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发生在村民身边的村干部腐败现象,直接损害了村民的切身利益,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整个制度和政权的社会认同度,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与形象。针对广西村干部腐败案例的分析,不难看出当前村干部腐败呈现出手段多样化、犯罪主体多元化、"小额工程"腐败增多等新特点。部分村干部思想蜕变、村干部在村民中的强势地位、上级部门对村干部监督缺位、村干部腐败案件的查处难度大是导致村干部腐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根据广西农村的实际情况,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保证国家惠农政策在广西农村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财产权和民主是现代社会的两种基本的制度安排。通过这两者,国家可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调控。为从这一角度论证产权与民主的演进,文章首先提出两个假设:一是假设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会促使人们作出政治上的选择,他们要求国家创造一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其产权的政治体制;二是假设只有立宪的政治秩序才能有效保护人民的个人产权,从而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验证上述假设,文章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农村政治调控的变化,认为农民的变革要求和国家对此的回应以及国家出于节约费用的考虑,导致了国家调整农村政策。而政策调整所导致的农民个人产权的成长和自由的增多,使农民、进而是农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农村社区基层民主制的成长;二是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的农户权益的维护;三是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6.
农业税的废除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惠农举措,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取消农业税前的税费尾欠成为当前农村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妥善处理农村税费尾欠,对于化解乡村债务、均衡农民税费负担、构建和谐农村,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村干部是农村小康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坚持地校合作办学,加强村干部学历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尽快建立一支学习型、知识型、开拓型的村干部队伍,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重要课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村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着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采取地校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迅速提高村干部知识层次和综合素质势在必行。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是加快农村小…  相似文献   

18.
广大村干部长期工作在一线,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村干部出现了许多不良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对于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以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是困扰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难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措施的出发点是农民利益,落实到基层的效果如何,以及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会不会出现问题,必须回到实际中去检验。近几年来。国家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减轻农民负担的工程中,以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电纲改造最为典型。农村税费改革和电网改造两项宏观政策的绩效和遇到的问题,与现有的研究结论是否相符?政策成本有多大?政策是否可持续?这些政策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何启示?带着这些疑问,本次调研以安徽省定远县为对象,综合考察税费改革和电网改造两个工程的实际效果,探察存在的问题。在一个理论框架下。从缓解“三农”问题宏观层面讨论国家扶农政策制定的着眼点和协调关系。调研过程申,我们采用领导访谈、实地考察和问卷发放的形式.走访了定远县分管财税和工业的两位副县长,到农业、财政、电力等具体部门详细了解情况,实地深入两个乡镇的政府、走访三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在全县37个乡镇平均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在数据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比了税费改革和电网改造的绩效,井从实施方式、改革成本、实质效益三个角度对适两种减负方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出新形势下有关“三农”问题政策制定的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20.
裴志军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64-73,125,126
基于需求ERG理论与适应性行为理论,研究讨论了我国现阶段参与村干部选举中的竞选者动机,并根据事实驱动的研究策略,构建了参与村干部竞选的竞选动机量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干部竞选者的竞选动机特征.研究表明,村干部竞选者参与竞选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经济收入、权力权利、公共服务和跟风盲从等五种动机.研究发现,从村干部竞选者整体来看,最重要竞选动机是对社会关系的追求,其次是对经济收入和权力权利的追求,对公共服务和对跟风盲从的追求显著低于前三者;从村干部竞选者个体来看,基于性别、年龄、教育、收入、工作经历等不同的需求各异的竞选者竞选动机各有不同.研究丰富了我们对村民自治参与的认识、农民政治参与的认识,为村庄选举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