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爽 《法制与社会》2010,(1):225-22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我国企业法律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当中要坚持依法治企,执法为员,公平正义,服务大局,服从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
3.
4.
梁木生 《法人》2004,(8):114-116
公众只有自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统一体,才能以自身强大的力量迫使国家政治权力接受法律的控束。市场经济通过自身特有的机制——经济制约整合经济活动的全体参与者——使公众为一个有机的社会整体,从而形成强大的经济力量“强制”国家政治权力依法运行,法治因此形成。所以,法治确立的根据是经济,即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整个社会始终处于深刻转型和快速发展之中,不仅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转型,而且逐步实现了从全能政府、管制政府向有限政府、服务政府的政府转型。  相似文献   

6.
马丽 《法人》2014,(12):18-19
正让法律在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风险防范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才是公司法律工作最重要的职责相对于数量不小的央企来说,中国华融法律事务部的员工觉得很幸运——很多央企法律事务部的地位在数年时间都很难得到提升,而华融公司的法律部门在最近几年已然成为整个企业转型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记者了解,中国华融赖小民董事长在许多场合多次表示,中国华融必须坚持走法治化道路,依法治企在中国华融不是个空洞的口号,而是有具体制度和措施支撑的一套行之有效、发挥巨大作用的风险防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法治的实现,亟待科学法治观念的正确引导。在推进我国经济法治的过程中,至今仍有许多错误的法治观念正在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经济法治的深入发展。加入WTO之后,为了顺利推进我国的经济法制建设,实现我国经济法治的目标,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引导政府公务员、广大市场主体走出下列妨害经济法治的观念误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法制经济向法治经济的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经济和法治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把意志形成法还是意志服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是法治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行客观上要求实现从法制经济向法治经济的过渡 ;为了实现这一过渡 ,无论立法还是执法都应对法制因素予以抑制 ,发扬法治精神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属于初级阶段的实际 ,法制因素在目前仍有重要作用 ,但需要经过一个过程逐步实现从法制经济向法治经济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顾功耘 《法学》2014,(3):3-15
经济法治战略是国家法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战略、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明确的经济法治战略的配合与支持。经济法治战略应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实施的价值标准。实施经济法治战略的本质要求是要用法治约束政府的权力,规范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保证市场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树立大法治观,推行积极法治、有成效的法治,建立大法治部门,激活法治人才队伍,从十二个方面来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以保障和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14,(9):5-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势在必然。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果不切实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就是一句空话。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是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要求。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越考械名的人口涌入城市。  相似文献   

13.
要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主要的是要理解中国国情,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以及与之相伴的法治,同时必须同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中国和平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机构改革的行政法治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建国后的50年中,政府机构的整编、精简和改革虽有多次,但始终没有走出“精简与膨胀”这一往复循环的怪圈。导致这种循环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没有将机构改革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精辟地指出过:“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要保证这场革命获得成功,我们就必须认真吸取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强化制度建设,学会用法律的手段约束政府机构的无序设立。职权的交叉重叠和人员的任意膨胀,使“精简与膨胀”的循环现象不再重复。本文中,笔者拟就政府机构改革的行政法…  相似文献   

15.
《北方法学》2018,(2):1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和良性互动的法治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渊源,基础于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是检讨和反思西方泛市场化现代性不足的结果,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立场,更是一种民生态度。民生领域适度去市场化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在此,我们既要澄清一些认识:应承认民生领域过度市场化的不可取;应重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功能;应正确认知西方法治在市场中的意义及在民生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坚守和强化以下观念: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在民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宪法解释的社会主义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国家积极作为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民主法治构成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既可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色,也可明晰中西法治的不同,更可为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做出自己的探索性和引领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考虑而对集体土地的征收是一种公权力,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实质是农民的土地财产权,是一种私权;我国现行集体土地征收法律体系延续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关规定,公权强势,农民权利出于弱势地位,公权和私权的失衡导致了社会的不和谐;在我国的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中,应该重视法治建设,切实践行宪法平等保护公有和私有财产的原则,合理界定公权和私权的界限,明确限定公权力的行使范围、方式、程序,明确失地农民应具有的各项权利及其行使方式以及法律救济途径,明确地方政府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发展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浙江海洋经济法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先凤 《法治研究》2014,(4):119-131
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离不开海洋法治的支撑,完善的法律制度及其有效实施可为浙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污染防治及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浙江省适应海洋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需要,将海洋方面的地方立法及时地列入了议事议程,在依法治海、保护海洋和利用海洋等方面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相似文献   

18.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如此任务。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法治,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  相似文献   

19.
作为普法宣传工作的重要执行主体,企业“五五”普法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应是创建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法治文化。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普法工作在总结以往普法工作经验及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是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的新要求。一、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企业法治文化的必要性就企业而言,各级领导干部及员工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素质的提高、依法经营等事关企业的长远发展,属于企业战略的范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法经营,违法经营必将付出…  相似文献   

20.
严浩 《中国审判》2020,(6):108-109
2019年金秋时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明确部署,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始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作为人民法院干警,理应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定制度自信和法治信仰,积极投身法治中国建设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贡献无限热情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