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和7月两度在重要讲话中提到"新常态"以后,"新常态"一词很快就变成了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最热门词汇,也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种基本判断。到底"新常态"概念的涵义是什么?产生于一种什么样的背景?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什么特征?只有认真思考和解答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新常态,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进入2013年,中国经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一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世界经济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欧美一些主要经济体依然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不利形势下,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认为,新一届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握好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3.
张茉楠 《当代思潮》2012,(10):16-17
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到底是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冲击?这是认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关键因素。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当前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创造》2010,(1):30-31
<正>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形势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为中国和东盟带来怎样的多赢格局?急于"走出去"的内地企业,又将如何抢抓自贸区带来的巨大商机?  相似文献   

5.
辜胜阻 《人民论坛》2012,(22):38-39
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态势明显。目前经济增速已连续6个季度回落,尤其今年二季度经济同比增速降到8%以下。如何实现经济的"稳增长"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话题。那么,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哪些挑战?政府如何发力才能更好地"稳增长"呢?  相似文献   

6.
吕薇 《中国人大》2014,(15):32-32
当前,大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经济增长总体呈现趋稳态势,微刺激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经济有一定的回升,但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目前,解决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措施应实行短期政策与中长期政策相结合。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一是速度的换挡期,二是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对经济形势判断的争论十分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当前中国经济是"好转"还是已经"复苏",本轮经济是否已经见底?从国内来看,主要宏观经济指标有的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制造业采购经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时,一些研究者越来越偏爱用"后发优势"一词."后发"既针对现实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又着眼于振兴中华的决心.我不禁为中华民族语言的丰富叫绝,也为"后发"将至的"优势"而倍受鼓舞.然而,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与自己的过去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放眼看看世界,还是让人吃惊不小--近几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名不是前进了,而是后退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更远了.这就不能不使人深思这样的问题:我们所说的后发优势到底优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和发展逻辑没有变什么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基调?笔者在2011年7月曾指出:"从趋势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一个从过去两位数高增长平台,逐步迈向相对趋缓增长的平台。这一趋势并不是经济周期性问题,也不是宏观政策力量所能支配、调控的。"(见7月11日《中国证券报》)这一点,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到市场,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杜正艾 《人民论坛》2012,(30):44-46
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中经受阵痛,但是中国经济不会在转型中衰竭,而是在转型中酝酿着新的增长动力,中国经济发展引擎将在转型中变得更加强大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舆论对中国经济的前途引发了激烈的争吵。中国经济到底还行不行?国际评论界可谓泾渭分明,分为"牛派"和"熊派"两大阵营。"牛派"认为,像中国这样的体魄,即使偶感风寒,也能保持强健。"熊派"则认为,中国经济现在患的不是一般的感冒,而是高烧。美国彭博社曾公布一个民调,声称通过对1097名投资者调查,有"61%的全球投资者预计中国银行业  相似文献   

11.
张孝萍 《友声》2014,(4):37-38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时候因为战争而被遗弃在异国他乡,却被善良的中国人民养大;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却时刻都记挂着那个中国的家……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日本遗孤。日本遗孤,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可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群?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到底有着怎么离奇的人生和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直到2009年11月,一个叫做"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松州》2016,(6)
正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1981年,中国的GDP是美国的6%。2015年,也就是34年之后,中国的GDP已经是美国的60%。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相比,从6%到60%,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经济学家有很多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提出的问题是:究竟哪些因素是改革开放前后最大的不同?在我看来,从经济学原理看,有两类原因:一类叫作"开放",一类叫作"放开"。开放:积极"入关"、"入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抱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3.
胡石青 《两岸关系》2004,(12):34-35
从今年4月底开始.大陆开始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保证今后的经济持续发展。一些人因此怀疑大陆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加上岛内"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两岸对立形势没有丝毫缓和的迹象,台商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疑问。那么.当前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台商投资大陆的环境?台商在大陆还有广阔的空间吗?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想从这些变化中总结出一些特点和规律,就需要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作深入的分析。经济分析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短期分析主要涉及投资、物价水平、经济增长、贸易等;长期分析涉及人口、技术进步、资源的变化等。我就把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谈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和变化,并对2014年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世界经济,如果你稍留意一下媒体刊登的相关信息,就会发现大多数媒体一般用"复苏乏力"、"动力不足"等词汇来形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5年,各国都绞尽脑汁开了不少应对药方,全球经济在吃了一些速效、中效、长效药后,如今情况到底如何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签订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意愿强烈,大陆也积极推动此项议题。那么,签订ECFA对台湾经济到底有何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这个题目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想讲以下几点意见。第一,浙江大学的这个课题,能不能从一些案例中提炼出中国到底在哪方面做的比别的国家好?中东出了问题,中东为什么出问题?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包容性增长,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案例里头总结出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济时彦 《今日浙江》2013,(15):28-28
今年二季度,全国经济增幅7.5%,比2007年同期的14.9%,跌去了近一半。在这5年间,发生了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救市",政府出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搭配的宏观调控以"刺激"经济,就总体而言还是必要的。如果说问题,恐怕在于这种短期的"刺激"政策,和长期的结构调整未能很好地结合。面对困局,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9.
王国忠 《创造》2013,(7):48-50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中国经济要升级,云南怎么办?"这是一项重大课题.我们每个云南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勇敢面对这个课题,认真思考这个课题,切实研究这个课题,有效破解这个课题.依笔者之愚见,无论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还是要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要点、要义、要害、要招就是两句话:对内要深化改革,对外要扩大开放. 云南省如何通过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开放,打造云南经济升级版呢?在笔者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着力提高工业经济、城镇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通道经济、县域经济、文化经济、市场经济等"八个比重"上下功夫、花精力、求跨越.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已近30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少企业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追求短期效益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方案应运而生,均衡管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均衡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谐。"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蒋泓峰先生提出的这个命题尤为有着现实意义。结合了自身多年管理工作的心得,他融合当代的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