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许晨 《党建》2020,(3):54-56
烽火硝烟跨战马,铁道英豪绽芳华;风雨征程志如铁,痴心不渝一文侠。20世纪50年代中期,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铁道线上,游击队员们浴血奋战,扒火车、打鬼子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问世立即红遍大江南北,也让大队长刘洪和众多铁道游击队战士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公映,山东枣庄抗日壮士扒火车、炸桥梁、杀日寇、除汉奸的英雄群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出了铁道游击队员抗日杀敌的豪迈情怀。  相似文献   

3.
铁道游击队是一支主要活动于津浦铁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支线上的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也不过200余人。徐广田从铁道游击队创立到抗日战争胜利一直在游击队工作,并且长期担任铁道游击队长枪中队的中队长,为铁道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徐广田却改变了革命立场。  相似文献   

4.
崔新明 《世纪桥》2007,(1):82-83
铁道游击队举世闻名,鲁南铁道大队是他的原型。这支小型抗日武装创建时只有11人,最多时200余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这支小部队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注重部队自身的建设;以鲁南抗日根据地为依托,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敌人严密统治区内立住脚跟,创造出一系列光辉业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根据刘知侠所著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说起这部小说的创作,还得追溯到1943年夏天。当时,刘知侠参加在滨海抗日根据地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会议期间,鲁南地区铁道游击大队的抗日事迹激起了他的创作欲望。会后,他两次穿越封锁线.前往鲁南游击大队进行实地采访。尽管当时已积累了不少素材,也写了一些相关的作品,但刘知侠对这些作品并不满意。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多次来到当年鲁南铁道游击大队战斗的地方收集资料,精心揣摩,终于在1952年以鲁南铁道游击大队为原型,  相似文献   

6.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唱着这支优美的老歌,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英雄人物一一浮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7.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铁道游击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诞生在枣庄的一支抗日武装。它和兄弟部队一起开辟和保护了华东经鲁南过微山湖到延安的秘密交通线,安全护送了刘少奇、陈毅、罗荣恒等过往干部千余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肖华将军誉为游击队的“一面鲜明旗帜”,“怀里利剑,袖中匕首”。  相似文献   

8.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8,(12):15-18
2005年8月.新版35集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在荧屏播出。该剧有一段情节.描写了“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过津浦铁路时扣人心弦的故事。由于篇幅的限制.剧中没有对“铁道游击队”护送刘少奇和刘少奇关心“铁道游击队”进行详细的描述.实际上.刘少奇与“铁道游击队”之间.有着一段值得称颂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黄强  老柯 《世纪桥》2012,(6):45-48
抗日英雄、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支铁路工人抗日游击队的创建者李延青,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02年生于渤海莱州湾一个贫苦人家。  相似文献   

10.
随着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的出版和影片《铁道游击队》的上映,铁道游击队政委方正的形象已是家喻户晓。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方正──1942年11月至1943年6月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的文立徵却于1945年2月22日在鲁南临城县(今山东省滕州市西冈镇)丁家堂村牺牲,年仅34岁。关于这位英雄烈士的战斗经历,《山东军区抗日战争时期战史》附件《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我军革命烈士英名录》,将他的籍贯记作“江苏铜山县”;在烈士的故乡湖南省衡山县,由于“找不到入党证明人”等原因,不承认他的“烈士”身份,甚至认为他是“在外干坏事而下落不明的人”…  相似文献   

11.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和电影《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可是,也许有人并不知道,他们艺术形象的原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1954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立刻风靡全国,深受读者喜爱,并相继被译成英、俄、朝、日等近10种文字,总发行量达400万册。1956年和1985年,《铁道游击队》先后被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为同名电影、电视剧,2005年又被翻拍成35集大型电视连续剧。  相似文献   

13.
海伦有着一段荡气回肠的抗日斗争历史。海伦抗日游击队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上赫赫有名。1936年2月20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东北抗日联军第1—6军军长杨靖宇、赵尚志和周保中等名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在这个历史文献中,海伦游击队与汤原游击队齐名,列入"宣言"的倡导者之一。由于海伦游击队后来失败了,没有像汤原游击队那样发展壮大起来,后来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因  相似文献   

14.
小说《铁道游击队》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枣庄的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出来的。著名作家刘知侠在创作这部长篇小说时,为了点明这支铁道大队“游击”的战斗性质,将小说取名为《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15.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潮汕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华南抗日游击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前身是抗战初期的潮汕青年抗日游击大队(曾称汕头青抗会武装大队,简称汕青游击队),及以后的韩江三角洲地区的潮澄饶敌后抗日游击队和潮汕人民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中,韩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的情况下,坚决执行党的指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潮汕人民和潮籍侨胞的大力支援下,  相似文献   

16.
刘威  老柯 《党史纵横》2011,(6):29-30
抗日英雄、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支铁路工人抗日游击队的创建者李延青,是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1902年生于莱州湾一个贫苦人家。掖县地处莱阳西北,民国年间,“西北菜子”以有头脑、许多人家都有男子“闯关东、下崴子”经商做买卖而闻名山东半岛。由于家境贫寒,李延青童年时便随父兄下海打渔,  相似文献   

17.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随着近期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的热播,人们再次领略到当年铁道游击队神出鬼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当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山东微山湖的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首先看到的是由王震将军题写碑名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2,(16):21-21
尚志烈士陵园位于哈尔滨尚志市尚志镇北环街176号。 该陵园是为纪念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和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烈士而建立的。陵园内建有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纪念馆、珠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及革命烈士纪念碑12座。  相似文献   

19.
肖毅 《广东党史》2011,(10):48-50,5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由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组成,以下简称“东江纵队”)是华南敌后抗日战场的主要力量,是“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它在东江地区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协同英美对日作战,有力地打击了盘踞在东江流域的日本侵略军,...  相似文献   

20.
刘高华  伍少林 《湘潮》2010,(9):50-50
<正>吕慎1918年5月出生于湖南零陵县堡里桥(今永州市冷水滩区普利桥镇)岐山村。青年时喜好广交朋友,为人正直,嫉恶如仇。1944年9月零陵沦陷后,吕慎在当地组织了抗日游击队,自任大队长,带领游击队在四明山与日寇周旋,曾打死打伤过小股入侵日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