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曲"英雄赞歌"响彻了大江南北,一句"向我开炮"激荡着无数中国人的心。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激情的影片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无可争议地成为红色经典之一。这部深受人们喜爱的影片是如何诞生的?它的原作者巴金经历了怎样的激情岁月?  相似文献   

2.
<正>不久前,北京一家传媒公司宣布将打造3D现代超级英雄电影《神笔》,使其成为真人版的"中国式哈利波特"。该电影的原型为"神笔  相似文献   

3.
党利奎 《学习月刊》2023,(11):51-56
<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同时兼收并蓄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其中的红色电影,以其直观、形象和鲜活的特点,辉映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成为红色文化的一条主线。红色电影,在表象上虽是描述革命战争、社会变革,以及社会建设之恢弘景象和英雄人物的电影,但就其内涵来看,  相似文献   

4.
魏联军 《党建》2021,(10):48-50
如果把王占山的英雄之旅喻为"红色剧本",那么可分为上下两集,上集是"为党战斗",下集是"为党代言".40年军旅生涯,如雄壮激昂的"交响乐",高潮迭起;34年离休岁月,是沉潜缓慢的"轻音乐",波澜不惊.前者像山峰,后者是幽谷;山峰有多高,幽谷就有多深.熟悉他的人无不感佩:"老爷子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也是英雄!"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有一部黑白故事片经常被全国各地电影院、电视台放映播出,它就是曾经风靡神州、家喻户晓、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那么,它在由小说到电影的过程中,以及电影公映之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正>有"林海雪原"之称的海林并不缺少红色底蕴,英雄杨子荣就曾战斗并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然而,在以"新生代"为主的海林市经济开发区,虽有红色精神为依托,对党建工作支持度相对较高,但许多党组织成立时间短,党员过于年轻,存在着党务经验不足、两个作用发挥亟待提高的问题。鉴于此,海林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有序引导。  相似文献   

7.
正1962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反映抗日战争的电影《地雷战》一经公映,在全国风靡一时,其中主人公民兵队长赵虎、女民兵玉兰等成为观众崇拜的英雄人物,而他们的原型正是昔日抗日英雄于化虎、赵守福和孙玉敏。在抗日战争期间,于化虎用地雷炸死敌人171人,许世友还为他改名字;赵守福则创下了用地雷毙敌183人的记录;孙玉敏用地雷一人杀敌17人。1950年,他们3人出席"全国民兵英雄"表彰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9年,于化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相似文献   

8.
基层动态     
《共产党人》2011,(10):45-46
海原县"千场红色电影"激发爱国热情海原县从5月到7月,集中两个多月时间,在全县农村、广场、学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民工地等放映红色电影1000余场。其中海喇嘟广场、新区每周各放映6场(次),各乡镇政府驻地每周放映1场(次),全县167个行政村每村每月放映2场(次),8个社区每个社区每周放映1场(次),给干部职工、企业员工、学生放映96场(次)。同时,为确保"千场红色电影"放映活动取得实效,海原县专门印发了放映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培训了放映人员等,旨在通过红色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土壤中,凝聚着中华民族之精神,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概念和历史文化现象。哈尔滨是革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红色文化积淀的英雄城市,但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由于顶层设计和政策规划性欠缺、文化建设从业人员匮乏,存在反映哈尔滨红色文化特色的成熟作品较少、文化传播方式粗放、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哈尔滨红色文化的知名度不大、影响力也不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提升哈尔滨红色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优化顶层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定位中红色因素;要打破市、区、县之间的行政界限,推动形成市区及外围郊区的红色旅游联动发展态势;要用活用好载体,增强哈尔滨红色文化的引导力;要打造原创红色文艺精品,成就红色文化影响力;要加强红色文化建设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6)
<正>中国红办批准命名的第64所红军小学——八女英烈冷云红军小学,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始建于1930年。英雄冷云曾在这里任教,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因而以此命名。学校党委秉承"弘扬冷云精神、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深度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扎实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首站走进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重温红军长征时"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并深情地说"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我要不断接受教育、接受洗礼"。在湖南考察期间,总书记还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无论是总书记的身教示范还是殷切嘱托,都体现了总书记深厚的红色情怀以及对红色基因传承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管仕廷 《唯实》2012,(5):61-63
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红色文化热"缘何再度兴起?红色文化热契合了时下大众的心灵渴望与精神需要;红色文化热折射出了大众文化的危机;红色文化彰显时代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种现实有效的探索;红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巨大的发展前景成为红色文化热的经济社会动因。  相似文献   

13.
1 电影《英雄儿女》及其“风烟滚滚唱英雄”的插曲,充分展示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顽强不屈的英雄品格。电影中的主人公王成,只是千千万万个志愿军英雄的化身。当年,在朝鲜战场上,这样的英雄,可以说是无计其数,有的存活下来了;有的牺牲了,甚至连他们的姓名也无从知晓。 那是1953年6、7月间,我志愿军对美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我所在的46军136师406团参加了第三次攻打由美军陆一师盘踞的马  相似文献   

14.
70年前的朝鲜战场上,杨根思怀抱炸药包纵身跃入敌群的情景,成为一个时代的红色经典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英雄壮举并非偶然。杨根思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和胆识,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了300余次炮火洗礼,屡建奇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英雄之路是一条战火淬炼之路。  相似文献   

15.
<正>建国后,随着著名作家刘知侠创作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随后的同名电影风靡全国,"刘洪"(原著和电影中一直"老洪"称之)等众多抗日英雄从此家喻户晓。"刘洪"的主要原型,就是铁道游击队的首任大队长洪振海。他生前率领铁道游击队"血洗洋行"、"飞车搞机枪"等许多传奇抗日故事,至今仍在鲁南地区广为传颂。自小练成"飞车"绝技洪振海1910年出生在山东省滕  相似文献   

16.
看过电影<英雄虎胆>的人,无不为我军侦察科长曾泰入虎穴擒匪首的英雄行为所感动.但那毕竟是艺术作品,现实中的侦察英雄却大多默默无闻,很少让人耳濡目染.瓦房店市的转业军人孟宪绪就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英雄.  相似文献   

17.
电影《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烽烟滚滚唱英雄……"一曲《英雄赞歌》唱遍全国,《英雄儿女》——志愿军英雄战士王成、女文工团员王芳、军政治部主任王文清,老工人王福彪等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形象,深深烙印在全国人民的心中。电影表现了祖国儿女在朝鲜战场上发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豪迈气概和我军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作为朝鲜战场上我军政治工作指挥员、王文清原型人物之一的王直老将军,深情讲述《英雄儿女》背后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齐鲁红潮涌,丰功载史册。有着"齐鲁之邦,礼仪之乡"的山东,同样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不乏可歌可泣的英雄、轰轰烈烈的故事甚至曲折离奇的传说。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齐鲁儿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一页,更是点燃了齐鲁大地的希望和未来,完成了齐鲁新的涅槃。  相似文献   

19.
正与新中国同年诞生的《中华女儿》,是我党直接领导建立的电影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于创办之初拍摄的。它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的"八女投江"壮举,再现了八位抗联女战士为牵制敌人掩护主力,与日军血战到底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殉国的英雄业绩。初涉人民电影事业的艺术家,满怀虔诚地将她们的动人事迹搬上银幕,使之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抗日题材的影片。影片生活气息浓厚,表演朴素真实,情节激动人心,有颇强的艺术感染力量,曾在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自由斗争奖"。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拍摄好贵州省"十三五"重点文艺精品、大型电视连续剧《伟大的转折》,遵义市打造集历史、文化、影视、旅游为一体的遵义古城影视文化基地,一个红色文化旅游地标正在崛起。"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生长在贵州的人,对这首《四渡赤水出奇兵》一点也不陌生。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无疑是红军长征这篇英雄史诗中最壮丽的章节,遵义是红军长征从黑暗走向黎明的伟大转折,"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