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的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领域 ,对于异质文明或异质文化的“异质”性的界说及对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关系的吁求正在进入学术话语的核心地段。作为文化研究的关键性词汇 ,“异质”和“对话”均一度被当作结构不同表述体系的要素而得到强调 ,这为笔者进行二度界说铺设了前提。这里进行二度界说的目的在于 ,把“异质”和“对话”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放到真实的文明关系背景中去加以考虑 ,以充实作为抽象图式而存在的“异质”和“对话”概念 ,从而活化这两个概念 ,使它们获得应有的活力。“异质”的概念生长于不同文明间真实关系的土壤中 ,…  相似文献   

2.
“南北对话”,指的是发展中国家同工业国家所进行的“对话”。这种“对话”为什么被叫成“南北对话”呢?因为南半球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国家大多在北半球。因此有人把发展中国家同工业国家之间进行的对话称之为“南北对话”。  相似文献   

3.
崔之元 《人权》2009,(2):40-42
本文为作者在2008年第九届“中德人权对话”会上发言的修订稿。在北京举行的本届人权对话主题为“人权与和谐社会”。中德人权对话已有10年历史,人权对话已成为两国战略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传人中国时经历了与“社会改良主义9966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的三次主要的论战,在论战中,马克思主义不仅最终战胜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诘难,展现出自身的比较优势,而且也从论战中汲取了合理的成分,体现了在“对话”中的沟通交流,使自身得到升华。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继续秉承“对话”精神,坚持一个原则,把握两个具体要求,把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提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可以消除对峙,跨越隔膜,实现哲学的进步与发展。但由于多种因素使然,这种对话存有一个个谜点:作为对话的主体,“我”与“你”究竟是谁?在同一时间和条件产生的两大哲学系统,在不同的思维路径上走过一百多年后的当代,其对话的方式和对象是否具有共同点?进行哲学的对话,厘清对话的方法方是根本。由此,哲学对话,要保持对话的“自我”主体性;要有对话的具体性;有自觉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随着世界历史的演进,多方的世界对话关系已被紧缩成东西方文化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双方对话。这就是说世界业已濒临巴赫金所说的,“两种声音”这一“生命的最低条件”。不仅如此,对话双方的平等关系也正被文化帝国主义打破。于是,对于对话双方,尤其对于东方文化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强调“一种对话立场”具有十分迫切而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世界文化因没有对话关系而成为西方文化的独白,陷入孤立,并最终也“退化乃至死亡”。而要强调“一种对话立场”,“这不仅表现在辩论的内容中,而且表现在形式上,不仅表现在说些什么上面,也表现在怎样说,由谁说,在哪里说和为谁而说上面”。  相似文献   

7.
近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和台湾有关方面负责人对外频频制造舆论,一方面宣称台湾当局“已做好准备与大陆复谈”,“我们的位子及待客的茶皆已准备好,就等对方坐下来展开对话”,另一方面又表示“不可能接受以一个中国作为复谈的预设前提”,并再次将1992年海协与台湾海基会就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歪曲为“各说各话、搁置争议”、“并无共识”。认同1992年两会共识已成为台湾主流民意,但台湾当局依然一再企图靠歪曲、否定共识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他们究竟是真有重开对话的诚意,还是不断恶化两岸商谈气氛,把两  相似文献   

8.
宣传与平等     
一、把宣传和平等联系起来思考,是从领导同群众“对话”这一方式中得到的启示。近来,不少领导同志到基层同学生、工人直接“对话”,讲形势,谈改革,交流信息,沟通思想,收到较好效果。平等地“对话”,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也是党以民  相似文献   

9.
“京沪对话”之一: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北京主持人:扬长征上海主持人:金大陆·主持人的话·从本期起我刊与上海的《青年学报》杂志同时推出“京沪对话”系列笔会,旨在发挥两大都市文化学人集中的优势,共同探讨、交流与青年有关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头一炮我们打出“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本想引出个“精神家园”的大问囹,但一个回合下来,不过是抛砖问路而已。精彩的对话永远在每一个“下一次”,就看京沪同仁们的胆量与智慧了。“京沪对话”之一:港台文化与大陆青年  相似文献   

10.
在矛盾同一性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许多分歧,我认为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未能把同一性的内容与形式相区分。矛盾的同一性有内容与形式之别,其内容就是对立面内部的“共同之处”。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错误观点时问道:“这两种对立的力量怎样调和呢?怎样使它们取得一致呢?能不能在它们中间找出哪怕是一点共同之处呢?”(《哲学的贫困》第29页)在这里马克思清楚地把对立面的“共同之处”看成对立面“取得一致”、表现出“调和”的内部根据和要素,显然,这就是矛盾同一性的内容与实质;而对立面由于存在这种“共同之处”在相互关系中表现的“一致”与“调和”则是矛盾同一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银行不再把客户当“上帝”了,也许它们从来就没真正把客户当过“上帝”。这一次它们就是要打劫“上帝”。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与央视主持人的对话视频在网上受到追捧,“幽默睿智、妙语连珠”的郑宇民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比如,在谈到国企与民企关系时,他把国有企业比作酒,把民营企业比作水,虽然“一万瓶水比不过一瓶酒的酒精含量,但人没有酒可以,绝不能没有水”。  相似文献   

13.
意义理论是20世纪哲学研究的中心领域.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们围绕着“语词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形成了众多的意义理论.但是,普特南认为,这些传统意义理论有两个错误的假定,即把意义等同于心理实体(“内涵”),以及把意义等同于外延,这就使得它们无法把“意义”这个概念搞清楚,甚至它们所谈论的那些所谓的“意义”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意义”.我们必须放弃意义就是心理实体的教条,把外延作为意义的一部分,然后来重新建构“意义”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王尧 《探索与争鸣》2024,(1):53-60+178
思想史与文学史之间存在“关联性”。“思想史视野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不是研究作为思想史一部分的文学,不是把文学史作为思想史的分析材料,而是将“思想史”作为“文学史”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只是关注思想影响了文学,而是讨论思想如何影响了文学,文学又以怎样的方式传达和创造了思想。因此,这一研究凸显的是“思想”与“问题”的对话——视野是思想史的,问题则在文学史。思想史视野下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清理和呈现“外在影响”的同时更侧重关注“思想”如何成为“文学”的“内在”构成,因而,也是把“外在影响”转换为“内部生成”的一种考察,由此或可打开进入文学史乃至人类精神史的另一条路径,重启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谢都全  郭应可 《求索》2007,(9):163-164
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是当今语言学的两大潮流。它们都有各自的主张、各自的语言哲学基础、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本文从双方差异入手,分析了彼此进行对话的可能性,并对它们的对话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 相信看过《手机》的观众都会把影片中的“严守一”和崔永元联系起来,这不,《手机》的热度还没减,崔永元就站起来发表“言论”了。日前,北京某周刊发表了央视主持人崔永元与自由撰稿人何东的一篇对话,文中对刚刚热映全国的电影《手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直指导演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无聊、肉麻、滑头、庸俗”,《手机》就是“乱搞男女关系”。崔的激烈批评招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解释≠解决     
前不久,笔者在某局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局长,人大代表提出在城区兴办一所社会福利院的建议,你们办理得怎样?”“已经解决了。由于难以筹措资金,征地、设计图纸无钱开工,我们把这些情况都向人大代表作了解释。”听罢对话,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两岸对话与谈判问题上,“不预设任何前提”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仿佛台湾当局对重开两岸对话与谈判持一种无条件的、开放的态度;而祖国大陆方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为对话与谈判设置不合理的前提。这种舆论造势,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台湾当局真有所谓对话的“诚意”和“善意”,但它却经不住两岸关系的现实和两会商谈的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9.
袁佳玲 《求索》2008,(9):183-184
将魏源“经世致用”、“变古”与“师夷长技”、“势变道不变”等思想观念,置于近代中西文化对话语境中思考。他的这些思想观念与文化对话理论中的文化参与观、异质文化整合方式、自我文化身份认识存在一定的契合,对近现代中西文化对话有着深刻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说艺术中对话观念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 ,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 :其一是由言语对话向思想交锋的对话性的转变 ,其二是由言语表层的“显”对话到言语深层的“潜”对话 ,其三是由思想交锋到文体交错的对话。本文旨在讨论传统“显”对话到现代“潜”对话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