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抓住"关键少数"。他指出,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部署各项工作,他总是要将"关键少数"突出讲——脱贫攻坚,他强调"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化改革,他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扑下身子抓落实";从严治党,他强调"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如何搞好党政分开,使党委和政府部门真正按照十三大的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目前,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正在进行认真的探索。联  相似文献   

3.
党政关系问题是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难点问题.针对党政长期不分的现象,张闻天对党政关系发展的准则、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进行了理性反思和积极构建,暗含了将党政关系由不分引向规范化之意,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批判性、辩证性.重视他这一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资源,对当今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极强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政适当分工,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工人阶级政党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作用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很重视这个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局面已有所改变,但是总的看来,这个问题在许多地方还没有真正解决,党委包揽政府行政和经济事务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比较严重,需要我们进一步引起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列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曾作过多方面的大量的论述,至今仍成为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党政关系绕不过的话题。列宁在构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发现存在着复杂的党政关系问题。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列宁并不讳言党政关系的矛盾情况。相反,他从矛盾的对立统一学说出发,深刻地揭示了政治领域存在的党政关系"二律背反"规律。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认真研究思考,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基础上给出科学的解释,以推动党政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政企的关系问题,是乡镇管理特别是乡镇政权管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乡镇党政企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二方面:一、在党政关系方面:一是统而不分。党务、政务、事务全由乡党委会讨论决策,基本上是政社分设以前的状况。二是明分暗统。形式上是职责分开,党务、政务、事务等几大统,但实际上仍是党委一大统。三是重党轻政。对政府领导配备弱于党委领导。除了历史的原因外,当前这个倾向依旧,故党政分开自然就削弱了乡镇政府领导。四是以  相似文献   

7.
最近参加了两个关于依法执政的研讨会,听到了一些精彩的发言,颇受启发。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关于党和政的关系。这里所谓的党政关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关系。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甚至在任何国家,执政党和国家政权都是不可分的,有学者还提出“党政一体化”的概念;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党政必须分开,不应相混。到底是党政不分,还是党政要分?我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而应明确:在什么意…  相似文献   

8.
党政关系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政关系问题一直是我国政治实践中的难题。关于党政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党政关系问题的历史定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的原则、实现和谐党政关系的路径,也是我国研究者一直关注和探讨的焦点。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民主政治的向前发展,必然促使我们党政关系朝着制度化、法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大家最为关注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党政分开,一件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今天先来谈谈对党政分开的看法。有的同志担心,党政分开之后,许多权力不在党委手中,如何加强党的领导,如何实施监督保证?说心里话,在没有认真学习十三大文件之前,我也有这个担心。在反复钻研十三大文件之后,在向先行试点的江门市委书记黎子流请教后,我消除了这个担心,坚定了一个信念:只有实行党政分开,才能真正加强并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大问题,意义非凡.省委提出在全省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中组织开展"三树一创"活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十分及时.我们感到,在县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开展好"三树一创"活动,重点是加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好活动的探索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理顺领导体制健全保证机制中共蚌埠市委组织部实行厂长负责制以来,党政关系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企业,而安徽省蚌埠卷烟厂则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党政关系融洽,党务干部精神振作,努力探索着新形势下企业党的工作的途径。1985年,这个厂实行了厂长、书记"一人兼"的领...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对我国党政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他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明确指出了改革前党政关系中存在的弊端,深刻分析了产生弊端的原因,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命题。其党政关系改革思想的核心主要包括: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关键所在,指出了调整党和国家领导关系的长期性;强调了发扬民主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党政关系改革的基础;阐明了党政分开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提出了改革不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等内容。邓小平党政关系改革思想不但具有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探索性与渐进性并存、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把改革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等特色,而且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党政关系的改革仍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党的小央组织和地方组织所处的地位和情况不同,实行党政分开的具体形式也应有所不同。十三大报告明确规定了地方党委的基本职能和主要职责,提出“它们与同级地方政权机关的关系,应在实践中探索,逐步形成规范和制度”。根据这个要求,我们先后去我省几个政治体制改革试点市、县,就地方党政分开的问题进行丁调查。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0,(4):39-43
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中共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大纲》(试行)。这个《考试大纲》具体回答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什么和怎样考的问题。根据规定,这个《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正副司局长和地方省(区、市)、地(市)、县(市)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副职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考试。各级人大常委会、政协、纪委、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机关相应职位的公开选拔考试,可参照这个《考试大纲》。事业、企业单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和党政机关竞争上岗考试也可参照。  相似文献   

15.
从我们进入中央党校的那一天起,大家就在认真思考:新时期的党政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特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如何把我们锻炼成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支部上学期在大家各自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了两次专题讨论。现将讨论中的观点综述如下。一、党政領导干部的素质集中体現为总揽全局和行使綜合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16.
实行党政分开,是当前我国领导制度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党政分开的本质要求,在于通过职能分开,克服过去在领导制度上的弊端,从而强化党政各自的功能。企业不同于地方,企业党政分开,又有许多特殊性。本文试图从企业党政的分开面和联系面的矛盾运动中,研究企业领导活动合理的分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行政伦理与个人道德观点 行政伦理可以被看做对公职人员的从事党政公务活动的行为规范。人们也期待它成为公职人员从事党政公务活动的生活规范。在这个方面,还需要基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闫东 《人大研究》2005,(7):13-16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指在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下,党运作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和。其中内含了党的执政方式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问题,即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是党政合一、以党代政还是党政分工的政治架构,或者是党政职能分开的政治架构。二是党的执政机制问题,党应该以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途径来运作国家政权。这两大问题紧密相联,合理、科学的党政政治架构决定党的执政机制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程度。党的执政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会使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  相似文献   

19.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董必武同志是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担负党和国家在政法方面的领导工作。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党政关系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发表过许多极为精辟的见解。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的《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收集了董必武同志从1940年到1959年的有关文章,其中不少篇目  相似文献   

20.
党政关系是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是中国政治的主要问题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研究西方党政关系的发展,借鉴其中有益的东西;考察中国党政关系的演进,继承其中合理的成分.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范式选择:党政关系规范化.并简析了党政关系规范化与政党执政能力、政党执政方式、政党执政规律、政党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