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曹魏建立直到隋朝灭亡的400年间,是中国历史进入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个乱世,也是秦制确立以后,中国历史上分裂割据时间最长的一段乱世,更是后人津津乐道、指手画脚的历史“富矿”。张程所著《乱世三部曲》(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将这座富矿分为《魏晋:历史大变局下的个人命运》《南北朝:帝国黎明前的生存启示录》《隋朝:走向伟大帝国的开端》三册,作出了新的解读尝试。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发现虚拟资本与资本主义终结的关系。世界资本主义从1973年以来的时期很怪异,这个时期如果不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怪异的阶段,也是最怪异的阶段之一。2005年美国经济中存在着33万亿美元的债务(联邦、州、地方、公司、个人),其金额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倍。美国各级政府(包括联邦、州以及地方)消耗了40%的国内生产总  相似文献   

3.
一、编史势在必行,但须持积极慎重的科学态度“乱世兴武,盛世兴文”,是历史的规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泰民安的政局出现,特别是经过那场惊心动魄而又发人深思的政治风波后,人们冷静地思考过去、思索未来,越发感到正确地记述总结历史经验之必要;越发  相似文献   

4.
范希贤  戴强 《求实》2004,(7):20-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历史命题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 ,但同时 ,也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注释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要求 ,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江泽民同志对党的先进性作出的全面完整的新概括,目的是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够更好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新的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党应该根据新环境、新任务,解决新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从而密切党群关系,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执政兴国的基本指导思想,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保证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政党,也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去做,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曹普 《前线》2014,(2):22-23
201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这一重要论述,观点鲜明,针对性强,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8.
同几位大学生闲谈,有人发出“生不逢时”的感叹:“若能生活于乱世,我等数人都能轰轰烈烈地千上一番。”我不禁哑然。思考之余,颇有所感。人们经常谈及“乱世出英雄”和它的许多佐证。然而,是否只有“乱世”才是“时”。才能造就英雄、人才呢?回答应是否定的。诚然,“乱世”这种严酷的社会环境,确能磨炼人的意志,  相似文献   

9.
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10.
尤子吟 《共产党人》2004,(14):49-50
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辅政,三次光临诸葛亮所居的茅庐,终于使这位原本“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的卧龙先生成为旷世名相,也成就了刘备三分天下的宏图大业。古往今来,“三顾茅庐”便成了有识之士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代名词。闲暇时间,笔者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曾经这样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0,(11):46-4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表示.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十二五”的历史发展时期有一个定位,那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的“十二五”时期仍然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总的来说,这个定位“稳”、“准”、“全”。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肩负的任务的变化,对党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党的十六大和新党章对全党同志提出了做合格党员的要求,这是每个党员最高的政治行为规范。我们只有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五种意识”,才能成为新时期合格党员。  相似文献   

14.
李文军 《求实》2006,(Z2):42-43
自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后,“和谐社会”成了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第四代领导核心的执政理念、哲学基点;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冯国瑞 《求实》2004,(2):24-25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它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是指导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纲领和根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定的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 ,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要求 ,也是向社会主义发达阶段过渡的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6.
吴健 《探索》2006,(2):62-65
随着西方政治发展研究出现的普遍主义与多元主义的主张,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走出“西方中心论”的困扰,形成自身政治发展的合理道路,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愿望。我们应当以科学理解“政治发展”为进路,在中国政治事物的实际背景中,寻找政治发展问题逻辑的和历史的契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20世纪50-70年代在冷战和两极对抗的国际政治背景下中国与联邦德国的双边贸易。它突出了这一时段两国贸易交往中由“非官方”向“官方化”演进和转变的历史脉络,进而揭示了冷战时期两国关系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8.
曹操之节俭     
于佩常 《奋斗》2008,(7):49-51
正如名士许子将当面对曹操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曹操之人之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演义。本文避开这些.仅就曹操之节俭作一些探讨。在曹操这样具有多重性格的历史人物身上.节俭虽然只是其生活中的一个细节.但也应该作为曹操的一个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19.
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赶超”思想。文章就邓小平“赶超”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及进一步丰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王金玉 《唯实》2002,(11):67-68
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大转折时期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各种关系 ,包括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社会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状况 ,特别是人们“对于生活意义的追寻” ,迫切地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符合历史发展进步潮流的社会价值观体系 ,以鼓舞人们奋发向上 ,以更高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社会主义价值观应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1.“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主体 ,其全部活动的指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