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袁娟娟 《河北法学》2012,(8):46-47,48,49,50,51,52
自保护的责任概念的出现,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保护的责任认为主权不仅是一种权利,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试图从保护的责任角度,对国家主权进行新诠释,重新演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关系,并探讨主权新的内涵和在行使方式上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
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倒台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安理会决议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的内涵及其与人权关系的广泛讨论。主权概念从起源到发展,以及近来在"保护的责任"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而主权与人权并不是对立的,而应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应明确表明一国主权不容他国恣意践踏的立场,并在促进人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保护责任”这一新术语,用以说明一个国家的主权不仅是对其人民的一种“权力”,更是一种保护其本国公民基本权利的“责任”。这是对传统的“主权”概念的发展。“保护责任”的出现与国际人权法发展和“人道干涉”引起的争论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保护责任”是一个新事物,而“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又是国际法的基石,因此关于“保护责任”的规则还在发展当中。  相似文献   

4.
杨永红 《法学评论》2012,(2):120-126
保护责任这一新兴概念的核心是保护人民免遭种族灭绝、种族清洗、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的涂炭,迄今还只是一个概念,尚不构成一项国际法规则。尽管如此,2011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依据保护责任决定对利比亚实行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责任的执行有赖于国家的参与,目前尚未建立保护责任执行机制,因而对于国家的行动特别是军事行动缺乏约束,因而导致多国部队及北约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具有很大的任意性,脱离了原本保护人民的色彩,转而推动利比亚的政府更迭,实质上是对利比亚内政的干预。无疑,对利比亚进行的保护责任的实践对现有的国际法规则提出了挑战,因而规制并完善保护责任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赵洲 《北方法学》2013,(2):111-120
"保护的责任"是一种新的人权保护观念和规范,它要求主权国家必须承担和履行保护其国内人民的重大责任,当一国不能或不愿履行这一责任时,国际社会将有责任介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行动。由于"保护的责任"在内涵发展与具体适用等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与分歧,为使"保护的责任"得到正确的解释运用,防止其被滥用,应当坚持国际社会的容忍性、多样性,以宽容、多元的人权价值及其相应的国际秩序为基础来指导国内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6.
国家保护责任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河北法学》2007,25(4):79-82
国家保护责任理论认为国家与国际社会有向处在危险中的人民提供生命支持保护及援助的预防责任、做出反应责任以及重建责任.国家保护责任理论是对传统的主权、安全观的重新阐释.国家保护责任理论通过对安理会作用的扩张解释,赋予了国际社会解决人道主义危机的责任.国家保护责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应付日益复杂的国际危机,但是我们必须关注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将“保护的责任”的范围限定于“保护人民免遭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的责任”,并明确国际社会提供保护的责任是国家保护的责任的补充。国际社会提供保护的前提是国家不能或怠于提供保护。灭绝种族、战争罪、族裔清洗和危害人类罪之害属于威胁人类安全的事项,因此,国际社会必须在联合国及其集体安全制度的框架范围内提供保护的责任。联合国框架下的“保护的责任”有利于防止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和保护人类的安全,但在相关国际实践中要防止以此为借口破坏不干涉内政原则与联合国现行的集体安全制度。  相似文献   

8.
国际人权法的晚近发展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人权法的迅速发展对以国家利益为核心的传统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提出严峻挑战。从过去单一强调"国家安全"到人本回归;从"保护的责任"概念的提出,强调国家主权更意味着对人民的保护责任。这些有关国家与个人关系的理念上的变化,表明国际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国家主权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而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和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诞生,则彰显了国际社会意欲强化国际人权法的实施监督机制的决心,这是国际人权法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论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法的协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树立了生命权的特殊保护观念 ,确立了严格限制并逐步废除死刑的目标 ,并从实体和程序上确立了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 ,但这一标准只有得到主权国家的遵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力。为了使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在国内得到实施 ,必须协调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现行刑法的死刑立法与国际标准相比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故而为了与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接轨 ,我国刑法应当减少适用死刑的罪名、限制适用死刑的对象、严格死刑适用的证明标准、完善死刑的复核程序和减刑制度以及增设死刑的赦免制度与确立死刑犯不引渡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贺璐 《法制与社会》2014,(11):81-82,87
保护的责任这一国际法的新兴概念甫一出世,就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2005年更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其制裁手段将是多样化的,如经济制裁、军事制裁及军事打击等,因此支持及反对者皆有。支持者认为该理论很好地填补了国际社会的漏洞,能更好地保护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然而保护的责任与国家主权这一国际法根本原则相冲突,造成了理论以及实践中的双重困难,因此国际社会亟需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12.
吴宁铂 《行政与法》2015,(4):123-129
在利比亚战争中,西方国家开创了以"保护的责任"为理由,通过安理会授权干预以推翻一国合法政权的先例,对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等国际法基本原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叙利亚内战从根本上说仍属于一国内部事务,西方国家则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到叙利亚问题上,以强行推动其政权更迭,使得"保护的责任"面临着既要保证在联合国授权下履行对平民的保护义务,同时又不得违背不干涉内政这一联合国体制所确立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保护的责任”:国际法院相关司法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杰 《法律科学》2009,(5):55-64
“保护的责任”自提出以来,迄今已在政治层面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共识。在法律层面特别是可操作性层面,国际法院通过对《灭种罪公约》及《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的解释和适用,提出了“作为一种义务存在的干涉”这样一种新观念,强调了所有公约当事国所应承担的“预防责任”,间接地回应了《国家对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条款草案第48条,也从法律实践的角度回应了“保护的责任”,特别是其中的“预防责任”。通过这种回应,就使国家基于“保护的责任”而采取的某些干涉行动具有合法性。这种回应,将会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行为模式。面对这种新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有必要调整自身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4.
行政问责制度从2002年在我国开始兴起,经历2003年的非典时间引起广泛的注意,到2008年的"问责风暴"行政问责已经是被推上立法、执法、司法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简要介绍行政问责制度及其存在的合理性,以期行政问责制度能在我国健康的发展,促进法治政府构建。  相似文献   

15.
“人道主义干涉”的国际法理论及其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实在国际法而言,目前只有国际条约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国际习惯还没有形成.但从类似“保护的责任”这样的新视角中,可以发现一些“最低限度的一致”已经存在,那就是:主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对人道主义的维护关系到国际和平与安全。这些最低限度的一致正是实行人道主义干涉的前提所在。在有关人道主义干涉的激烈辩论与交锋中,一个重要的隐含成果,就是对上述前提的分享。遗憾的是,过去人们往往只关注交锋的喧嚣,却忽视了这一隐含成果的存在。而尽管“保护的责任”注意到并运用了这些“最低限度的一致”,但其本身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不干涉内政原则,主要面临"内政"的概念有分歧、"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外延在扩大、"保护的责任"日益凸显以及国际法上的民主与法治价值观更受重视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国家利益的日益扩大,促使中国政府应反思并调整不干涉内政原则。"保护性干预"将成为中国应对不干涉内政原则挑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阙占文 《行政与法》2009,(11):111-114
自然灾害发生后,只有在灾害发生国同意且发出请求的情况下,其他国家或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救援队伍及其人员方可入境实施救援,现行国际法尚未将"保护的责任"适用于自然灾害。在灾害国际救助领域,现行国际法已经涵盖国际灾害救援队伍及其人员入境、特权与豁免、索赔与诉讼等。我国需要借鉴国际法,建立国际灾害救援规则。  相似文献   

18.
饶艳 《行政与法》2004,(1):52-54
金融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家金融主权作为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国际货币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有被弱化的趋向。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一味盲目迎合、过分的摒弃金融主权权利,极易引发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应充分享有并行使国家金融主权,以维护自身的经济权利。  相似文献   

19.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上的一个基本原则,人权的国际保护是国际法的一个新领域,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在实践中应该科学正确地对待两者关系,既要反对借口主权侵犯人权,又要反对借口人权干涉主权。  相似文献   

20.
"儿童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烧伤同伴案"成为我国影视制作公司因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而承担侵权责任的首例。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的侵权行为在我国《侵权责任法》上并非独立的侵权类型,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却具独特性,也对《侵权责任法》及其适用提出了挑战。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的行为具有非法性,行为人有过错。在我国特殊语境下,法律不宜只以保护他人的法律的抽象性为由否定违法性和过错。违反保护他人的法律的行为造成他人伤害,意味着该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在该案中并不因其他加害人故意行为的介入而阻断。法律应增加该案原告的证明责任,以便根据原因力大小及法律现实确定被告承担责任的范围。该案判决协调社会现实与法律原理冲突的尝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能推动良好社会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