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先秦古籍,正文与解说,经与传记,均有定制,其体例有三: 一、经与传记分别独立成书者。如《汉书·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别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有《诗经》,别有《鲁故》、《齐后故》、《韩故》、《毛诗故训传》。经传合在一书,大致始于东汉魏晋间。以《春秋》与三传言之:据杜预《左传序》:“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比其义类,各随而解之,名曰‘经传集解’。”孔颖达疏云:“丘明作传,不敢与圣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由于其撰写年代久远,该书成为了目前最难读的古书之一。因此,有关《诗经》的训诂变成了难点与热点。本文撮录《诗经》训诂三则如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经学尤其《诗经》仍然是支撑魏晋文学的主流意识之一。在诗歌体式上,魏晋文学大量摹拟《诗经》,以四言为主;在诗歌题材和主旨上,直接摹拟《诗经》,创造出拟经诗、补亡诗、拟《诗》诗三种类型,复古之风达到了空前炽烈的局面;在艺术风格上,以雅颂为主、又以风入雅,从而对如何继承《诗经》的文学传统提供一次集大成式的探索,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诗经》原名为《诗》,或称《诗三百》。汉代尊称之为《诗经》,现在只是沿用它作为书名而已。《诗经》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部诗歌集子;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集子。其中某些诗篇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中国诗歌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也即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共五百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传统分法为《风》、(十五国国风)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春秋以前的许多重要诗篇,但它还不能完全反映出那个时代诗歌创作的面貌:《诗经》时代的诗作远不止三百五篇。基于此点,这里根据一己对这一时期逸诗的粗浅了解,略陈管见,总为三题,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 ,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各个时代各个学派的学者 ,按照自己的政治观点、历史观点和艺术观点对《诗经》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他们对《诗经》的研究都没有越出经学的范围。真正超出经学研究潮流 ,把《诗经》作为文学作品欣赏研究而影响较大的 ,有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方玉润在《诗经原始·卷首上》中指出 :“今之经文 ,多分章离句 ,不相连属。在明者 ,固可会而贯通 :在初学 ,殊难缀而成韵。解之者又往往泥于字句间 ,以至全诗首尾不能相贯。无怪说《诗》者之难于解颐也。”所谓“分章离句 ,不相连属”是指…  相似文献   

7.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引用了许多来自《诗经》的诗歌。考察其引用的具体篇目以及比例,可以发现《四书》在内在精神上与《诗经》提倡的“思无邪”、“温柔敦厚”诗教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即强调培养个人道德修养,教化民众,以平天下,同时对统治者的举措失误和道德败坏,给以及时讥刺。这些是《四书》引《诗经》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国风,是周王朝属下各地的诗歌总汇,反映了当地的风俗。《卫风·木瓜》是一首爱情诗,描写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有七篇作品被战国秦汉学者指实为周公所作,但后人颇多争议,驳论之说多可成立。秦汉时代流传的《诗经》本事偏重于道德之善,而相对忽略事实之真,多为战国时人臆造。清华简所载《蟋蟀》本事当是后人拟撰附会。  相似文献   

10.
《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其中关于女性服饰的描写具体而细致,很具开发性和经济价值。我们应该对诗集中女性服饰的款式、图案、色泽等进行研究,将古代服饰的特点融入到现代服饰的设计中,丰富现代人们服饰的样式。  相似文献   

11.
东汉是经学兴盛的时期,《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在当时具有很大影响,对赋的学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东汉作家由于对《诗经》认识不同,在赋的创作中,一些作家注重接受颂德和讽谏内容,以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另一些作家则从学方面吸收《诗经》的养分,表现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就学史而言,后的意义固然重要,但前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2.
《诗经》产生在与现存迥然不同的地理生态环境之中:黄河的支流与支津构成了一张巨大的水网,上百的湖泊星罗棋布于其间.充沛的雨水,造就了许许多多的隰地;川流水泊之间,形成了不少人类居住的洲岛与土丘;山林之中,泽薮之畔,生长着梅竹之类亚热带植物,并活动着犀牛之类热带动物,野猪时出,鹿群觅食,水鸟云集。这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先民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心理、情感,形成了《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还乡"母题渊源于原始蒙昧时代的生命体验和思考,及至<诗经><楚辞>时代衍生出现实性以及个体生命"存在之思"的精神性"还乡"内容,成为后世文学的书写和想象的灵感源泉.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第一次集中书写了农耕文明背景上的"还乡",在回归家园以及对生命来源的感恩中,<诗经>流贯着人世之归的素朴世俗情怀.比较而言,诞生于巫风盛行楚地的<楚辞>,因其更多原始文明神秘性和宗教感的存续,诗人一方面行吟于人世之归的"还乡"之路,另一方面又走向超迈的神界之游.  相似文献   

14.
初唐时期在诗歌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前人对初唐诗哥革新理论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误解和偏差。本认为:高宗、武后时期已基本肃清了浮靡轻艳的齐、梁诗风的影响,杨炯、卢藏用、王勃的有关章与陈子昂的《修竹篇序》一样,都是讨伐齐、梁诗风的檄。初唐诗风的转变,主要是诗歌内部矛盾斗争的必然,也是许多有识之士共同努力的结果;追求浓烈的情思和高昂的基调,倡导“风骨”、“兴寄”、“风雅”,正是矫正南朝诗风的正确途径。其实质就是主张诗歌创作应该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干预生活,干预政治。初唐时期的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完善了律诗这一形式,律诗在比“沈宋”略早的“四友”,特别是在杜审言的手中已经成熟、定型了。  相似文献   

15.
程政举 《法律科学》2012,(1):187-194
汉代经义决狱是以《春秋》、《诗经》等儒家经典中有关法律适用的记述,以及有关历史事件、客观事物的记述中所体现的"义理"判决案件,进而弥补当代立法之不足,发展、完善汉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实践活动。经学理论是对先秦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公平、正义的成分。经义决狱的产生与汉代经学研究密不可分。经学研究的产生、兴盛为经义决狱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儒家经典中所体现的"义理"具有公平、正义、理性的特点,符合时宜、事宜之意,依之所作的具有拘束力的判决,进而形成有拘束力的判例、判令可称之为汉代衡平法。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战国时李悝的《法经》提出了一些饶有新意的理解。作者认为,从战国至秦,法家的思想虽盛极一时,也不过是儒家法思想在一个方面的极端表现,并没有跳出儒家法思想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17.
《汉书·刑法志》《晋书·刑法志》《魏书·刑罚志》《隋书·刑法志》既勾勒出秦汉直至隋代这一历史阶段法律发展的宏观景象,又记载了当时法律实践的诸多细节.秦尊法家、汉承秦制后,已经建立起形式法律观.西汉中期以降,儒家法律思想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实质法律观逐渐形成.自汉末至晋隋时期,法律儒家化不断加深,由此建立起系统的儒家式君...  相似文献   

18.
《易经》中的“讼”卦反映的是商周之际的法律变迁;“讼”卦的法律观念意蕴悠远,包含了王权至上的法律渊源观,明德慎罚的司法道德观、谨守成事的判例适用观,无讼息争的法律畏避观。  相似文献   

19.
THE BOOK SHELF     
NICHOLS, William C., Jr., (Editor) Marriage and Family Therapy: A Reader from the NCFR Journals
FERBER, MENDOLHSON & NAPIER, The Book of Family Therapy
GARDNER, Richard A., M.D., The Boys and Girls Book About Divorce
BURR, Wesley R.,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the Sociology of the Family  相似文献   

20.
钱大群 《北方法学》2015,(3):124-138
在分析唐代法律体系及唐律性质的史籍中,《唐六典》及《新唐书·刑法志》的有关观点曾起了不同的导向作用。《新唐书》由于错误地以“四刑书”概括唐代法律,违反了唐人“文法有四”的正确概括;《新唐书》的“四刑书说”促使后代有些学者提出了唐代法律“皆刑法”的主张;“四刑书说”与其自身对唐四法的界定,有不可克服的矛盾;与汉、北齐、唐、五代、宋、元各代政治家与史学界的概括之法相乖违;支持“四刑法说”之观点与方法皆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