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菲律宾南海政策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经历了从“中立不介入”到“介入但不陷入”的转变.在“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国高调介入南海地区事务.菲美关系的加强影响了菲律宾亲美政治势力对南海问题的判断,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菲律宾南海政策的激进化.美南海政策对菲律宾的误导和菲律宾自身对形势的误判使菲南海政策已走上错误的轨道,菲律宾国内政治等因素限制了菲南海政策的回调.  相似文献   

2.
1934年菲律宾群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漲迫使美国国会通过了所谓的泰丁斯——麥克杜佛法案,根据这个法案菲律宾获得了自治权,並被允許十年后完全独立。但这“自治”政策是虛假的,因为虽然增加了当地资产阶級和地主階級上層分子参加殖民地管理机构的名额,可是仍然完全保存了美國总督无限制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从歷史上看來,在一千年以前,菲律宾和中國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西班牙佔有时期,曾有五次对華侨集团的大屠殺,其間因此卽死亡了五万四千人。由于西班牙政府嚴厉的限制入國,有三万多人是大批被放逐到國外去了。儘管这样,而菲律宾的華侨仍是年年增加,現在計已有二十五万多人。因此菲律宾对華侨說來,長年間不僅是投資的对象,產物的市場,而且已成为彼等的第二故鄉。另一方面,華侨也曾使菲律宾的文化、文物丰富起來,对其經济發展所作出的貢献、也决不是可以小視的。但战后乘着民族主义的風潮,对于華侨已在採取排斥的政策。華侨的經济活动被加以限制着,关于產業、金融及其他各种的國民化法  相似文献   

4.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美国亚太地区的条约盟国,菲律宾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上却选择了"静默退出"。现有的研究强调菲自身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在美菲不对称关系中,美国作为强势的一方拥有着更多的选择权,换言之,美国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奖罚手段来"调控"菲律宾所采取的政策,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菲的政策调整在更深层上也是美政策战略的产物。文章主要分析美国印太战略中新场域的开辟给菲律宾形成的外部压力,指出菲在印太战略中重要性被降低,菲在一定程度上被美"战略抛弃",这促使菲选择"静默退出"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东南亞各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曾經引起並且現在仍然引起帝國主义列强对这些國家的注意。战后美帝國主义者企圖建立全面的統治,这就使东南亞國家遭到更大的奴役。美國想要「…把全世界变为美國帝國主义者的殖民地,把自主的民族陷于奴隸的地位」。(註一)但是它日益遇到增多的困难,因为这些國家的人民坚决地反对帝國主义的擴張。东南亞增長着的民族解放运動打乱了帝國主义者的侵略計划。 國外出版了一些研述东南亞各个國家的書籍。在东南亞拥有殖民地的帝國主义列强的許多地理学家,經济学家,人种学家和殖民地官  相似文献   

7.
阿卜杜勒·拉赫曼及其在馬來亞的統治集团,在作为英帝國主义的走狗的同时,經过好几年同美帝國主义私下勾結,现在已經暴露出他們是美帝國主义在东南亞的头号代理人了。这就是拉赫曼在同美國官員經过三天会談之后,于1964年7月25日在華盛頓同約翰遜政府簽訂的协議的实質。美國毫不隱諱地同意要支持英國制造的“馬來西亞”陰謀的实現,要訓練拉赫曼的傀儡軍隊,并供应拉赫曼集团在其反对北加里曼丹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的骯髒战爭中可能时刻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一、美统时期菲律宾华侨经济发展的背景1898年美国击败西班牙取得菲律宾,接着又镇压了菲独立运动,于1901年完成了对菲的占领和控制。此后直到1946年7月菲宣布独立,菲律宾为美国殖民地。其中ig35年9月以后为自治领,1942年1月至1945年7月为日本占领时期。美国统治时期,菲律宾的生产有了发展,经济也趋向活跃,美菲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使美工业品得以向菲倾销,而菲之农业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亦可运销于美。西班牙对菲经济开发无所作为,美则力促菲的经济开发,它鼓励建立农场,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发展交通运输事业,设立银行信贷机构。…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华侨办学的历史始于1899年。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处于殖民政府专制制度压迫之下的华侨,根本无法建立华侨学校。1898年美国取代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宗主国地位后,在教育政策上,除大力发展公立学校体系外,亦放手让世俗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发展。对于华侨办学,菲美殖民政府则采取不予干预的政策,于是华侨学校便破土而出。华侨学校在菲律宾的发展演变以1973年为转折点。1973年以前是华侨学校兴起、发  相似文献   

10.
反对“馬來西亞”的斗爭已經進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階段。对抗“馬來西亞”的政策已經使帝國主义陷入絕望掙扎之中。一層薄薄的所謂“明智”的伪裝褪落了,他們現在采取更急燥的办法企圖避免失敗。今年12月,英帝國主义从本國增派了一部分廓尔喀軍隊去北加里曼丹。英帝國主义又在泰國修建了一个龐大的空軍基地和一个后勤总站。同时,美帝國主义宣佈其第七艦隊駛入印度洋。这是得到了尼赫鲁政府的同意的。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国内各政治集团对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制定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本位意识和立场,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共识有:坚持菲律宾所占据的南海岛礁的“主权”;要求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来解决南海争端;坚持南海仲裁“裁决”,等等。而硬实力的不足、美国安全承诺的不确定、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克制与和平立场以及菲律宾民情等因素导致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问题的共识。除了对策略手段运用的不同理解导致的分歧,菲律宾各政治集团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于菲美同盟及菲美双边军事协议存在着认同与强烈反对的不同声音,其深层原因来自于要求独立自主的反美民族主义与菲律宾国家安全需要之间的矛盾。菲律宾后续仍可能试图以南海“仲裁”结果对中国进行“软”抗争;菲美军事安全合作仍有强化的可能;中菲南海双边谈判以及共同开发协议有可能会随着菲律宾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动而受到影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以来,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在诸多领域加强了对菲律宾的援助,两国同盟关系不断强化并呈升温态势。美菲同盟强化间接推动了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对抗,使中国周边安全局势复杂化,促使中国重新思考地区政策。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之后,美菲防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短暂疏离”,美菲防务关系实现了“质”与“量”齐升,双边军事演习出现多边化苗头。这既是因为菲律宾自身亟待加强防务能力,需要得到美国支持,也与菲律宾国内亲美的民意基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再强烈指责菲律宾人权问题有关。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和经济支持难及预期,美菲在南海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存在分歧,菲律宾继续寻求外交多元化,诸如此类制约因素有可能致使美菲防务合作深化发展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4.
導言:菲律宾群島的經济、社会和政治發展情况和东南亞其他國家不同。在將近四百年的西方統治下,菲律宾居民成为了基督敎信徒,只有一些囘敎的摩洛族和偏远山区的原始部族是例外。对于菲律宾群島的居民來說,西方的文化和經济影响已經和本國的民族歷史合为一体,原來东方的傳統和習慣則很少保留下來。因此,菲律宾非常容易接受西方教育和文化輸入的影响,也很容易接受西欧經济和政治思想的傳播。  相似文献   

15.
独立后初期,菲律宾依然与美国保持着特殊关系,始终奉行"美国第一"的外交战略。马卡帕加尔总统上台后开启了菲律宾外交寻求回归亚洲的政策,迅速调整了菲美关系,并大力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追本溯源,民族主义的崛起是菲律宾外交转向亚洲的最主要动因。同时,寻求自身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量也成为影响菲律宾外交转向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卡帕加尔政府给其后的菲律宾外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美国统治菲律宾时期,美对菲的关税、贸易政策之演变及其背景、影响,达到诠释美国新殖民主义本质,解构美对菲的殖民本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经济的角度阐述了美国统治菲律宾时期,美对菲的关税、贸易政策之演变及其背景、影响。达到诠释美国新殖民主义本质,解构美对菲的殖民本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南海利益诉求与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重叠一直是两国海上安全关系的焦点。黄岩岛对峙事件和菲律宾将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使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直落谷底。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突变是美国再平衡亚洲战略背景下菲律宾亲美政策的产物,也是其国内军事和油气利益集团推动的结果。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变化改变了中菲两国以往相对稳定的海上安全关系。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矛盾及其负面影响的迅速扩张直接导致两国关系全面恶化。然而,当人们将审视中菲关系的视角聚焦南海矛盾的时候,原本丰实、厚重的中菲关系已经被抽空。中菲海上安全关系的短时期对立正成为伤害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隐患。菲律宾在依附美国谋求南海经济与安全利益的过程中,将一个原本睦邻友好的地区内最大的国家——中国——转变成了自己的“敌人”;而中国则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面临着其在菲律宾经济影响力迅速下滑的困境。中国无法改变美国和菲律宾的对华战略定位。然而,如果从中美战略博弈的高度理解中菲海上安全关系,中国的政策应对将更具战略效能。  相似文献   

19.
下文是从J.R海顚1942年太平洋战爭發生時所著「菲律賓民族發展研究」的一書第五篇「菲律賓对外關係」第一章「菲律賓、中國和日本」中有關中國部份節譯出來的。著者任美國米齐根大学政治学敎授,並于1933年——1935年曾任过美國駐菲副總督。書中对西班牙殖民專制統治頗多抨擊,而于1898后美國統治時期,不免有所迴護,但也指出,在美國統治期,菲島排華暴動反而增多。書中除附一些統計表外,对于中國人在菲的特殊地位,中國人对于排斥歧視外侨各种法案的斗爭始末,以及1935年菲律賓共和國成立后獎進本地人力圖替換中國人事業的各种動向,也多有論述。  相似文献   

20.
特朗普执政以来,大力推行"印太战略",加强与传统盟国菲律宾的安全合作是实施该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注重与菲律宾的安全合作,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美菲防务协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美国对菲律宾持续提供军事援助;美菲联合军事演习不断升级,尤其是海上安全合作不断深化。上述表现既是美国为实施"印太战略",维护其霸权地位的客观需求,也是基于美菲双方对于反恐以及海洋问题等多重因素的战略考量。目前,就美菲安全合作的发展态势来分析,未来美菲安全合作会继续得以维系,但因菲律宾在经济上对中美存在"双元依赖",美菲对华战略分歧,以及"美国优先"执政理念的利己主义色彩严重,导致美菲安全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增多。对此,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处理好与菲律宾的关系,化解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