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模糊、传播内容相对乏味单一、信息传播缺少互动等新的问题。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实效性,就要进行精准传播,明确传播对象,整合传播资源,增强受众分析,把握好传播过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滥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提供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相应的挑战与机遇。只有不断在网络舆论中吸取其精华,强化网络思维,更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3.
推进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播学中的劝服理论认为劝服效果主要与传者、传播对象、传播方式三个要素相关,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有效性就必须做到: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尊重大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必须顺势而为。我们要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和形式,更好地迎合受众的需求、拓宽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优化传播环境,更加有效地发挥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力量、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指通过大众化的理论内容、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大众化的参与主体、大众化的运行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其中,创造大众化的理论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和重要基础;运用大众化的传播手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重要载体和技术支撑;培育大众化的参与主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核心要素和推动力量;构建大众化的运作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制度保障和有力规范。  相似文献   

6.
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新形势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传播方式,以党刊党媒为主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加快完善微媒体平台的相关道德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图像具有共享、复制、表征等特性,能够打破信息隔离,拓展价值观教育受众的范围和层次;破除价值观教育的时空限制,提升价值观教育的传播速度与频率;消除理解困境,促进价值观教育的可见可感和入脑入心,有效提高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本文在深入分析图像、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互构与生成关系的基础上,认为构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像化教育,应从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分类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科学运用图像化的教育方法三个层面着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被青少年所理解、认知、传播和践行。  相似文献   

8.
顾晓英 《前沿》2010,(2):18-20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必须胸怀受众意识,分析受众心理,把握受众与内容的关联,努力争取受众的好感;必须理清传播者的角色定位,提升传播者的话语能力;必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政治方向和路径;必须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意识与阵地意识,拓展有效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而且关系到是否能够应对国内外各种思潮和错误思想。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的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应从话语价值体系、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传播体系三个维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观点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意义体现为核心价值观决定国家文化软实力、用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和有效维护社会秩序。其基本路径主要是用大众化的运作机制、文化形态、传播方式来推动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欧融 《前沿》2014,(5):38-3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高校是传播社会意识的主阵地,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责任。本文在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提出了通过全程化、全民培养、全方位培育等路径对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程化。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媒介形式与符号功能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进行考量,择取报刊媒介、户外媒介、广播电视以及网络媒介中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中的文字、图片、视听等不同符号及其整合形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建构中所发挥的不同功能,评述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问题,以期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心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要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其本质表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的传播与发展,是我国舆论宣传阵地的主要职责。在众多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因素中,受众的心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基本心理机制主要包括:认知图示的运动与契合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结构;情感体验是受众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机制;需要驱动是受众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根本动力;行为实践是强化受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化,就是要通过生动和鲜活的具体形象来表现、展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具体、深刻和全面地把握、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借助现实人、事、物,以及一切艺术手段,通过一切可行的形象化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为社会思潮传播新路径和新载体的情况下,开展社会思潮网络空间传播及其对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涉及,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关系的把握、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战略策略构建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传导"是不同的,前者着眼于宣传教育,突出的是传播主体通过某种方式而使价值观得以扩散;后者则着眼于社会大环境下传播载体之间的联结、互动和作用而使价值观充分地社会化、生活化,突出的是制度机制的运转。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必须探讨和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自由传导机制,并构建科学的价值观载体体系。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天然载体。但实际生活中,红色文化微传播能力不强,红色文化面临"空壳化"危险。青年大学生是当前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也是各种异质社会思潮竞相争夺的主要传播对象。红色文化必须遵循"微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邵彦涛 《人民论坛》2021,(9):101-10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一个重大课题,要善于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制高点,需要做好由眼入脑的衔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在到内在的传递过程。应不断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互联网世界的传播,注重发挥环境涵育的功能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公众,通过精准传播提升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被看见到被认同的衔接问题,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真正进入头脑、产生实效,最终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全新的载体和平台。新媒体是新型的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全球性、数位性、互动性等特点。新媒体既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利条件,具有积极作用,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负面影响。因此,要探索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我国可以不断总结他国经验,通过借鉴他国价值观培养、传播和实践方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