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着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自觉这一主题,生态信仰以生态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核心价值观实效构筑在信仰与文化的互动逻辑上。因此,生态文明视域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在于对生态信仰文化价值的自觉。在当前互联网发展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视野必须拓展和实现网络生态下的实效,构建生态信仰文化价值信息网络;同时,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核心价值中的大学生生态信仰文化价值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2.
李星星 《传承》2010,(12):104-105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他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至关重要的手段。高校德育应当自觉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建设,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贡献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培养新型生态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内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他们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的至关重要的手段.高校德育应当自觉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内容体系,加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建设,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贡献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培养新型生态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4.
生态意识主要包括生态认识、生态情感、生态意志和生态参与。它的时代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它是生态理性转化为生态行为的中介,是整体自觉转化为个体自觉的中介,是学理自觉转化为生活自觉的中介。公民生态意识的提升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杏玲 《理论月刊》2010,(10):182-184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人民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生态精神的支撑、导引。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当代大学生。因而,着力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生态精神培养,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那么,什么是生态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又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精神的培养,则是本文所试图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紧密联系,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新代的新要求、新任务。每个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推动者、受益者。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要把生态文明意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加以教育培育,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二者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学生创业需要考虑的宏观背景,大学生创业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和经济支持。实现大学生创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接,能够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要确立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调整专项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实现大学生创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互促共进。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9,(1)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及其素养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培育有助于实现美丽中国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通过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建设美丽校园、开展生态教育实践、加强制度约束规范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高度的政治觉悟紧抓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宁建设的重要战  相似文献   

10.
郑孟阳 《当代广西》2011,(13):52-53
广西“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离不开生态文化的建设。因为只有生态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和自觉的公众行为,才能达成生态文明的繁荣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族自强源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一些大学生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高校要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大学生也要强化自我教育,提升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2.
张微  董玉宽 《前沿》2013,(8):100-102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加入到"五位一体"国家建设布局中,由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被提升到新的高度。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是加强公民生态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体现,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福建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努力建设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区域,推动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传承》2015,(5)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明确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界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统一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杨改红 《传承》2010,(33):60-6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并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重大历史任务。高校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生力量,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一项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具有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同的制度特征,即内生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具有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目标特征,即国家目标与人类目标的兼容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自觉基础上进行的,具有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路径特征,即主动性、发展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明确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之一,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教育的目的是给大学生普及一般的、基础的生态知识,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厘清高校思政课生态教育的内容是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推进生态法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法治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当前需加强立法,强化执法,鼓励和倡导全民形成守法自觉,依靠全方位的法治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扬州版图上三分之二是田园,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离不开美丽田园的支撑。省市部署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263"专项行动、江淮生态经济区战略,对建设美丽田园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打造美丽田园,应让"生态+特色+富民"成为主基调。为此建议:一、认识为基,提升行动自觉。思想决定行动。建设美丽田园,行动自觉是前提是基础,只有内化于心,进而才能外化于行。怎么提升行动自觉,当前应力避"四化"。力避"口号化"。美丽田园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