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稼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中,王稼祥为党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泽东曾评价说:“王稼祥是有大功的人。”2006年是王稼祥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这些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回顾过往的点点滴滴,并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写就此文,表达对他的纪念与缅怀。一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泾县厚岸村,7岁入本村小学校读书。小学毕业后,又在村里读了两年私塾。1922年,16岁的王稼祥离开家乡到南陵县乐育学校上中学,是学校的高材生,1924年毕业后,未经考试…  相似文献   

2.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1906-1974),是中共建党以来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多次在党和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决支持毛泽东,使革命转危为安,走向坦途.因此,党和毛泽东对他进行高度评价,尤其是毛泽东的评价一直是肯定的.在中共"七大"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讲了三个问题,其中第二个问题就是专门讲王稼祥的贡献的,并实事求是地对他的功过作了全面的、客观的和公正的评价.毛泽东除在"七大"上积极推荐王稼祥进入中央委员会,建国后还推举他担任我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以及中央书记处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王稼祥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当毛泽东读完王稼祥给他的一封信之后,十分动情而恳切地说:"这样的老同志只讲过,不讲功,很难得,应该很快让他出来工作."说他功大于过,是有功的人等等,再一次肯定和赞誉王稼祥的功劳.直到党的"十大"时,毛泽东还排除"四人帮"之流的干扰,继续推荐王稼祥为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中,王稼祥与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无论是在中央苏区的艰苦岁月,还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周恩来对王稼祥一直关怀有加,王稼祥对周恩来也极为尊重。同为中央苏区红军四大领袖之一1925年冬,王稼祥受党组织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夏又进入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读书。他是在中共六大期间认识周恩来的。周恩来当时是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王稼祥是红色教授学院的学生,两人并没有更多的接触。  相似文献   

4.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王稼祥回国。临行前,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与王稼祥和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进行了重要的谈话。据王稼祥回忆,季米特洛夫说:“应该告诉全党,要支持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他是在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领袖。其他人如王明,就不要再争了。”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为领袖。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多次说过:“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投了我关键的一票.”其实,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主要是王稼祥是第一个从“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的骨干.毛泽东也多次称赞洛南(张闻天)是“明君”.其实,毛泽东还应感谢另一位同志,那就是康克清.她在长征途中任特务队和担架队长期间,要求特务队绝对保证张闻天、王稼祥、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安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使毛泽东有充足的时间争取洛南、王稼祥圆满地实现后来被戏称的“担架上的阴谋”.这一点好像被修史的学者完全忽视了,而康克清也从来没向外人谈及此事.  相似文献   

6.
《王稼祥传》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于1996年12月出版。一部50万字的人物传记,笔透纸背,将老一代革命家王稼祥光辉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王稼祥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一位从经历、地位到思想都很有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革命是他生活的主旋律。68年间,他从厚岸走向社会,鸠江求学,赤都求真,戎马苏  相似文献   

7.
1931年4月,王稼祥与任弼时、顾作霖一起,作为中央代表团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王稼祥到中央苏区后,在同毛泽东的接触和交往中,认识到毛泽东所代表的路线是正确的,逐步地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公开地站到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上来,从瑞金到延安,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王稼祥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从1938年到1943年,王稼祥还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他对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成熟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他的革命功勋、坚强党性和崇高品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9.
1945年6月10日,党的七大进入大会选举中央候补委员的议程.在此前一天的中央委员选举中,由于不少党代表对党的历史缺乏准确的认识,将王稼祥归到错误路线的行列中,王稼祥得票仅204张,不足半数,没有当选为中央委员.毛泽东得悉后,大吃一惊,于是,他亲自来到会场,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王稼祥的功劳.最后,毛泽东说:"主席团把王稼祥同志作为候补中央委员的第一名候选人,希望大家选他."  相似文献   

10.
1936年7月,作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之一的王稼祥,被党中央送到苏联去治病。 一天,苏联的一个同志兴冲冲地找到王稼祥,一见面就说:“王稼祥同志,我奉命向您报告一个消息,我为您感到光荣和幸福,我们敬爱的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准备在最近接见几位中国同志。除了王明(共产国  相似文献   

11.
正1954年,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跟随周恩来去参加日内瓦会议。到了日内瓦,中国代表团下榻在一座大花园。一天饭后,周恩来拿起一只两头尖尖的意大利橘子,递给朱仲丽:"这橘子很好吃!"朱仲丽伸手接过,又放回盘子。周恩来奇怪地问:"为什么不吃?""我的胃口和他一样,饭后不能吃凉。"朱仲丽指了指王稼祥。"啊,你们配成一对了。"周恩来说道。  相似文献   

12.
徐则浩研究员1981年起研究王稼祥,相继主持编辑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回忆王稼祥》和《王稼祥选集》。其专著《王稼祥研究论集》、《王稼祥传》也已出版。本文拟对徐则浩研究员及其“王稼祥研究”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13.
1 从赣南会议到宁都会议,毛泽东的正确理论、路线和政策不断地遭到批判,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职务也逐渐被解除。他利用这段时间开始了艰苦的说服工作。并很谨慎地将活动限制在政治局成员内进行,这是党的纪律所允许的。 他首先争取和说服了王稼祥。王稼祥1931年被派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是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重要成员之一。但王稼祥进入苏区同毛泽东接触后,思想却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回忆到:“1931年初,第二次反围剿之前,……在龙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5日是王稼祥诞生90周年纪念日。王稼祥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中.同上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先后三次在上海:第一次,1925年8月—10月在上海大学附中;第二次1930年3月从莫斯科回到上海,次年3月上旬离开上海;第三次,1937年3月从陕北到上海,同年6月离开。他能够发展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党的历史上作出诸多重要的贡献,是同他三次在上海受党的培育、锻炼、考验和掩护是分不开的。王稼祥是在五卅运动后,于1925年8月来到上海,转入上海大学附中部高中三年级学习的王稼祥是安徽泾…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人们发现王稼祥是论述毛泽东思想的第一人。笔者也认为王稼祥最先论述毛泽东思想并最早提出毛泽东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本文拟对此进行论述,实事求是地评价王稼祥对毛泽东思想的重大贡献。远在党的七大召开前的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写了一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二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览》2002年第1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的文章,说的三个“三人团”是:长征出发前夕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具有最高指挥权的“三人团”;长征途中下放军团行军的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在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负责军事指挥工作的“三人团”。而在这三个“三人团”之前,还有一个“三人团”,即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到中央苏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当时被人称为“三人团”,这个“三人团”很少被提起过。  相似文献   

17.
在历史上,王稼祥曾数次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尤其是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还第一个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毛泽东对王稼祥的历史功绩也没有忘记。在建国后的多个场合,毛泽东曾多次表扬了王稼祥。 对毛泽东,王稼祥有一个认识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之处的  相似文献   

18.
1943年7月8日,王稼祥在延安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第一个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为什么王稼祥能准确地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并指出它是中国革命实践与马列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呢?第一,王稼祥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第二,王稼祥有  相似文献   

19.
博古、洛甫(即张闻天)、王稼祥三人,开头都是所谓“教条宗派”里的人,主张是同样的,都是相信共产国际的,认为共产国际说的都是对的;他们学的是本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国革命都没有实践过。这三个人也不一样,有区别。张闻天喜欢学习,喜欢研究问题,平易近人,不大愿意做整人的事。博古很有才气,是个锋芒毕露的人,比较喜欢整人。王稼祥比较灵活,但也没有经验。  相似文献   

20.
图说王稼祥     
《党史纵览》2006,(8):4-5
王稼祥,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徽省泾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被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苏联期间,加入了共产党。1930年回国,先在白区从事革命工作,1931年赴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局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为我军政治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1934年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他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重要作用。遵义会议后,他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作为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抗日战争初期,王稼祥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稼祥先后担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6年8月15日是王稼祥诞辰百年纪念日,本刊选编了一组文章和图片,以示对王稼祥的缅怀和崇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