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要以完善城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城乡保障制度接轨。同时,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保障资金来源,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及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宋彬 《工会论坛》2009,15(4):8-9
在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是尚未解决的难题。我国构建完善的农民工社会权利保障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健全:(一)政府要重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二)建立规范的就业制度;(三)设计具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四)构建保障农民工权利的配套制度;(五)实行一体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尽管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农民工的各种社会权益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基于此,应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剥离户籍上的各种“附加值”,以土地换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劳动监察和司法监督,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对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将农民工问题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同时有计划、分层次地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面临诸如社会保险状况不佳、社会救助缺失、社会福利欠缺等困境,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观念偏执、二元户籍制限制、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政府服务和监督力度不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提出"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的明确目标,无疑为困境的解决提出了破局之道:即转变观念,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改革户籍制度,共享社会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守住底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服务供给,强化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化正快速发展,农民工大量进城,大量城郊土地被征用,但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处理好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城镇化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提升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应做到土地征用程序公开透明,并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应完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并落实好最低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建构是维护其合法利益、实现市民化、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由于缺乏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率低、退保率高、保障效果差、统筹层次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维护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7.
公民权利理论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理念基础,为公民享受社会保障提供了正当性来源。农民工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公民权利,但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违背社会权利价值理念的现象。为此,有必要从公民社会权利视角出发,指出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基本的、独立的人权,是农民工应当具有的法定权利。国家应通过法律强制力保障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使农民工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应该专门为农民工建立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依然存在农民工就业领域相关权利先天不足、就业时显性社会权益受损严重、就业后隐性社会权益严重缺失等问题,农民工的各种社会权益依然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要遵循以下原则:尽量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坚持灵活性与可衔接性相结合,遵循“部分强制+部分自愿”,采取“部分统筹+差别参与”的统筹方式等。其路径选择有二:一是将有固定职业、收入稳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二是要区别对待就业不稳定、从事个体经营或自谋职业的农民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因各种原因还存在很多问题,社会保障状况令人堪忧,集中体现在工作环境恶劣、安全保障缺乏,享受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比较困难,未被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等方面。造成农民工社会保障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户籍制度带来的限制性政策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各主体的意识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一种适应中国国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对于真正维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就非常重要。其根本点在于:改革现有的社会保障模式,实行全国范围的统筹;改革社保资金的筹集模式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