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于受到亚洲货币、经济危机的影响,1998年菲律宾的外资投资额有了大幅度的减少。进入1999年,由于其主要投资来源国日本的经济继续衰退和菲律宾国内需求疲软导致制造业生产能力过剩,其外资投资额仍未见恢复。此外也有部分原投资外资企业由于菲律宾的国内需求疲软而关闭工厂,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面向出口型的外资投资企业对今后的出口需求持乐观预测而进行扩大投资。  相似文献   

2.
2014年,日本经济在经历了"高台跳水"之后,再次陷入衰退状态。事实说明,"安倍经济学"启动以来并未给日本经济带来真正复苏。展望未来,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中短期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导致经济长期萎靡不振的制度性因素未变,日本经济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日本经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数年改革,日本经济已走出“谷底”,呈现“新经济”特征。但日本经济隐忧仍不能忽视。依靠外需市场的日本经济无法摆脱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日本资金大量回流本土,进而引发日元升值,将打击出口企业收益。由此看来,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并透过全球市场机制波及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恐将重新脱离长期复苏轨道。  相似文献   

4.
试述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与人才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香港等东南亚和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迅速出现衰退。新加坡虽然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健康的国内金融体制及高效廉洁的政府,但是,由于它的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与前述深受危机影响的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危机的持续与深化,其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为了摆脱1985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新加坡政府采取了复苏经济的短期和长期措施。短期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和降低工资增长,降低公积金缴交率,降低土地、房屋的使用费用及税收等,减低…  相似文献   

5.
世界经济的衰退 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之前,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经济已明显衰退.2001年8月底,大多数国际组织的预测都认为2001年世界的GDP与2000年的4%相比,增长不到2.5%.美国经济增长只达1%(2001年6月),2000年则是4.3%(新调整后数据).日本的GDP在2001年前2个季度已出现连续负增长.欧洲经济也受到较大影响,年内增长不到2.5%,德国经济在2001年第二季度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6.
一、回顾(一)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1981—86年期间,东盟经济处于衰退期,这一时期内导致东盟经济趋向衰退的主要原因为:80年代上半期由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衰退(1981一85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4%)、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衰退严重地影响了东盟国家的出口与经济增长。80年代下半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所复苏(1986—90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5%)、特别是亚太地区出现了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东盟…  相似文献   

7.
初析21世纪首次美国经济衰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首次美国经济衰退是一次颇具争议的衰退,衰退期间GDP没有达到两个季度萎缩的传统界定标准;但从生产过剩和就业减少等角度看,它是符合衰退的界定标准。此次衰退是在全球化加快和IT革命引起产业结构调整的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高技术产业严重收缩、整体经济降幅较小、衰退由供应而非需求问题引发、西方经济衰退同步性加强等新特点。投资严重下降是衰退的直接因素,与前些年投资过度、股市泡沫破灭、油价上涨、紧缩货币政策及高贸易逆差、高私人债务等周期性和结构性因素相关,而“9·11”事件则是经济陷入衰退的关键。与二战后前9次衰退相比,此次衰退较轻微和短暂,预测2002年美国经济复苏也可能是相对温和的。  相似文献   

8.
安倍晋三上台后面对日本经济重陷衰退、长期顽疾挥之不去的严峻形势,强势推出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在内的"三松政策",意在尽快实现经济复苏,结束长期通缩,改变"扭曲国会"局面,实现自民党政令畅通。安倍提出的激进经济主张虽然会对日本经济形成短期刺激效应,但是对于解决日本经济长期顽疾效果有限,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一、"三松"政策的主要内容安倍晋三自命其内阁为"危机突破内阁",其面临的首要议题是"尽快刺激日本经济复苏、结束长期通缩"。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特别是2003年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结束了停滞和下降的局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连年衰退和中日关系恶化的情况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之所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乃是由中国经济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中国工业化进入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新阶段等因素所决定的。这意味着中日关系出现的“政冷”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热”,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热”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从财政看日本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是日本经济的一面镜子.当今日本的财政状况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导致税收减少,而政府为了刺激经济景气一而再、再而三地采取减税和增加公共投资等财政对策,同时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高龄化,养老金、医疗费等社会保障费用迅速增加.由于经济增长前景暗淡,改革财政与刺激景气的政策相互矛盾,加之财政改革面临巨大阻力等原因,日本的财政改革将经历一个漫长而险恶的历程.从财政看,今后10-20年的日本经济,其前景确实不容乐观.已经"失去了10年"的日本经济,目前正站在是否再失去10年、甚至20年的十字路口上.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衰退中的印度经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去年以来 ,一直强劲的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状态 ,经过长期停滞后的日本经济也陷入之衰退之中 ,复苏不久的欧盟经济也出现下降局面 ,整个世界经济已处于衰退之中。受此影响 ,刚经过金融危机不久的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大幅度下降 ,曾经遭受债务机打击的拉美各国经济也相继出现动荡 ,正在发展中的印度经济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 ,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之中 ,印度经济仍保持了较快增长。印度何以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印度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有何启示 ,这些正是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萧条而刚刚显现复苏迹象的日本经济,因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受到沉重打击而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中日经贸关系随着中日双边政治关系的改善刚刚开始回暖。全球金融危机一方面导致中日双边贸易额再度显现萎缩势头,另一方面又促使中日经贸关系相互依存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阿穆尔州企业发展预测中心始建于1998年.这个非商业性社会团体的成员包括专职企业顾问、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高等院校经济学教师和政府机关的经济师. 1998年,俄罗斯经历了经济危机.俄政府宣称的经济全面衰退导致进口下降,但是却促进了地方企业和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泰国是这次亚洲地区货币、经济危机的震源地,根据泰国投资委员会的统计数字,1997年泰国的外资直接资本投资额(指批准投资额)仍比1996年增长0.1%,保持了1996年的水平。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金融机构贷款困难导致流动资金的短缺、出口衰退、内需萎缩等原因,经济危机不断加深。1998年尽管泰铢汇率有所稳定,利率有所下降,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改善,但1998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会下降为战后最坏的-7—-8%(泰国政府公布的预测数字)。为此,1998年1-9月的外资投资额由于大型投资案例减少等原因而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26.6%,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15.
受美国经济衰退及“9·11”恐怖袭击的双重影响 ,2 0 0 1年世界经济增速大幅滑落。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步放缓 ,东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面临的困境不亚于 2 0世纪 90年代末那场金融危机。以网络股为主的“新经济”股泡沫破灭 ,导致全球股市大幅震荡。经济活动疲弱使国际贸易萎缩 ,跨国并购收缩致使外国直接投资滑落。此次衰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调整引发的“新经济”型衰退。全球联手采取空前的反衰退措施 ,美国经济复苏将推动2 0 0 2年世界经济转晴。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周期是以信息技术驱动的高新技术创新为主导的, 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型期的国 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波动。决定新经济周期的基本要素是金融市场及随机的外部冲击, 风险投资及固定资产 投资, 信息技术。新经济周期的形成机制是:在新经济繁荣期, 投资出现结构性失衡, 表现为种子资本不足, 而扩张期投资及创新模仿投资过剩,从而破坏了新经济的创新模式,导致市场垄断结构的形成, 遏制了重大 创新, 赢利前景恶化, 新经济进入衰退。新经济的复苏, 根本也在于投资的调整, 包括投资结构、市场方向及 人力资本的调整。新经济周期的运行模式将是更长的扩张期, 短暂的衰退与更长的复苏期。  相似文献   

17.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经历30多年的曲折发展,出现过两次高潮,现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地位和投资结构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而日本经济则陷入长期停滞,前景黯淡,日本企业纷纷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可望进一步呈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态势。为此,我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85年9月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协调了北北经济关系。之后,日元不断升值,导致了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政策调整,以及中小资本的大量外流投资,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亚太地区,主要对象是制造工业部门。这次日本资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与(?)的特点。为供国內有关对外经济关系的决策机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参考,(?)日本贸易振兴会调研员石川幸一、(山鸟)田正博所撰写的这编文章。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日本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循环周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8年日本经济受到了较关欧更为严重的冲击,股市暴跌,出口骤减,工矿业生产迅速下滑,企业效益下降,失业率攀升,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在恶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尚在蔓延,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出口依赖度较高的日本经济可能在2008年度和2009年度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但由于日本国内金融秩序仍较稳定、经济社会基础层面尚好,日本经济本身依然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陷入类似20世纪90年代的长期萧条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盛极趋衰及其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经济在持续近 1 0年的强劲扩张后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急速下滑。美联储接连 3次降息共 1 .5个百分点 ,仍未遏制滑势。形势比预期严重 ,谷底尚未显现 ,调整期可能延长 ,但传统意义上的衰退似可避免 ,更不会重蹈日本经济长期低迷不振之覆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