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进 《天津检察》2007,(6):23-25
一、侦查机关向证人取证与证人的作证义务 《刑诉法》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侦查一章也专门规定有询问证人一节,第98条规定,询问证人,  相似文献   

2.
鲁永刚 《法制与社会》2014,(13):133-134
在审查批捕阶段虽然审查案件的时间很有限,但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侦查职能,尽可能引导侦查机关全面查找、收集到定罪的有力证据,不要轻易就拿出不予批捕的意见,因为如果对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后,就会有串供、妨害证人作证的可能,使补充侦查更加困难,最终很可能因证据不足使犯罪嫌疑人逃脱了法律的追究。本文以一个案件为例,说明审查批捕阶段引导侦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孝清 《中国法学》2006,3(1):128-143
职务犯罪是智能型、高隐秘型犯罪。职务犯罪侦查较之普通犯罪侦查,具有案件一般不会自行暴露、侦查进路一般是“由人查事”、物证少而言词证据和书证地位突出、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外界干扰大和证据收集、固定难等特点。但是,我国法律并没有针对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性规定相应的特殊侦查措施,使得职务犯罪侦查步履维艰。为了提高职务犯罪的侦查能力,根据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需要,借鉴国外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关规定,我国法律应当增设技术侦查、派遣秘密侦查员、诱惑侦查等特殊侦查措施以及测谎、强制证人作证等措施,完善拘传、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并建立和完善有关的侦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证人证言是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在查明案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询问证人的过程中,侦查人员常常遇到证人拒绝作证的问题。由于证人拒绝作证(以下简称“证人拒证”)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影响了及时查明案情和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为了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这个既普遍又突出的问题,现对侦查中证人拒绝作证问题度试作如下探究。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的核心和基础是证据.贪污贿赂案件侦查中,全面、及时地收集符合案件真实情况的证人证言,对于突破案件,戳穿狡辩,揭露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非常重要.然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受各种不良观念和因素的影响,证人拒不作证、不如实作证,隐瞒事实,甚至捏造事实、作伪证、包庇犯罪的情况经常发生,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且有更加严重之势,已经影响和制约了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本文通过对贪污贿赂犯罪涉案人员如实作证的障碍及其突破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希望对贪污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修订的刑诉法的施行,律师辩护权得到较大扩充,这一方面有利于律师更加充分地行使其辩护权,从而更好地维护其委托人的权益,但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律师实施妨害作证行为的风险。贿赂案件自身所具有的对言词证据较为依赖的特点决定了,一旦律师实施妨害作证行为将会对案件侦查工作造成一定危害。文章分析了常见的贿赂案件中律师妨害作证行为的表现形式,明确了其对贿赂案件侦查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应对贿赂案件中律师妨害作证行为的对策,从而为防范律师妨害作证行为的发生,使贿赂案件侦查工作高效、有序推进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作证是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是指刑事诉讼中侦查人员在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时出席法庭,接受控辩双方以及人民法院的询问,就其侦查行为的合法性以及侦查过程中所接触的案件事实和搜集到的证据向人民法院作证,以查明案件事实的司法制度。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以正式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这一制度对指控犯罪和  相似文献   

8.
在贿赂犯罪案件中,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些证言往往来源于贿赂案件的贿赂相对人,然而,贿赂相对人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往往拒绝作证、不愿如实作证,或者隐瞒事实,甚至捏造事实,妨碍了贿赂案件的查处。虽然我国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证人强制出庭作证的制度,但这并不能解决贿赂犯罪案件中证人在侦查、起诉阶段拒绝作证或不如实作证的难题。如何让贿赂相对人放下各种心理包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达到有力打  相似文献   

9.
周建华 《江西律师》2002,(5):22-23,15
龙宗智先生在其《中国作证制度之三大怪现状评析》(《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一文中将“警察不作证”列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制度的一大怪现状。在英美法系国家,警察向法庭作证被认为是诉讼制度中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认为警察作为侦查活动的主体,对于证明目击犯罪的情况,对于被告人投案的情况,以及对于侦查中收集物证、获得口供的过程和方法,有着其他证人无法替代的“知情者”身份。  相似文献   

10.
侦查人员因其职务行为,无论是在案发时抓捕嫌疑犯,还是进行勘查、检验、讯问等侦查活动,均可以作为知道案件情况的人,在必要时出庭作证。出庭作证的侦查人员作为一种特殊的证人,就其执行职务过程中获悉的案件事实和相关情况向法庭进行说明,其作证程序应与一般证人有所区别。为保护侦查人员的安全,对于从事缉毒、反恐、打黑等特殊任务的侦查人员,在必要时可以视频屏蔽方式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与一般刑事案件不同,职务犯罪案件缺少物证,书证材料也相当有限,这就决定了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在相当程度上还要依赖于证人证言和嫌疑人的供述。职务犯罪案件具有一定的复杂陛,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何做好证人、嫌疑人的思想工作,取得侦破案件所需的证言及供述,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侦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张榕 《犯罪研究》2010,(1):104-108
取证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因为贿赂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很难找到相关证据证明贿赂事实的存在,而且行贿人在侦查机关要求其作证时,由于各种原因而拒不作证,这使得很多的受贿案件无法得到侦破,客观上加大了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证人证言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证人证言与其他证据相比,由于证人不是案件的当事人,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所以,其客观性较强,这对侦破刑事案件无疑是有好处的。但近几年,证人不愿作证,证人作证率比较低,尤其是证人出庭作证率不足5%。笔者认为保证和规范刑事诉讼中证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减少证人拒绝作证或拒绝出庭作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作为证据的一种,在案件侦查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高明的侦查谋略中把运用技巧获取证人证言作为办案的重点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根据新时期职务犯罪呈现的智能化、多样化的特点,检察机关反贪侦查工作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侦查观念,更新侦查方法,案件侦查工作逐渐从以获取口供为主的调查型向获取证据为主的侦查型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收集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刑事侦查中的询问证人,一般不需很长时间。短则几分钟,长则数小时,便可解决问题。但也有例外。如在侦查农赂案件时,当行贿人是唯一证人时,行除人因种种原因不愿如实作证,而这恰恰是案件是否能成立的关键,因此询问证人往往不是在较短时间内能解决的。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时询问证人的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于是有人便认为询问证人可以无时间限制,从而出现了个别将证人连续询问数日之现象。笔者认为,询问证人可以不受时间限制的观点是错误的,将证人连续询问数目的做法是严重违法的。l、询问证人是司法人员收集证据的一种侦查行为,必须…  相似文献   

16.
严新 《天津检察》2006,(2):32-33
一、证人不作证情形浅述 证人不作证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就所认识,了解的案件事实拒绝向司法机关提供证言的行为。当前,由于受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证人拒不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辩认是指在侦查人员主持下由被害人、证人、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尸体、场所进行识别认定的一项侦查措施。侦查辨认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侦查措施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在刑事  相似文献   

18.
贪污贿赂案件证人不作证心态及对策李明生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局在查办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中,常常遇到证人不履行作证义务或翻证的情况,而大伤脑筋。由于目前我国对证人拒不作证或翻证的法律责任在立法上尚无规定,致使一些案件因证据不足或事实的变化而不能认定,从...  相似文献   

19.
证人证言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六种证据形式之一,是进行刑事诉讼过程中最普遍运用的一种证据,正确审查、核实证人证言对查明案情很有意义。法律规定证人有作证的义务,不仅要求证人在侦查、起诉阶段,要接受公安、检察机关的询问,提供证言,而且要求在审判阶段证人也应该出庭作证。但现实情况是,在法庭审判时,很少以至于几乎没有证人出庭作证,很多案件的法庭调查,都是以宣读卷内的证言笔录代替证人当庭陈述。造成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一是证人囿于旧的传统观念,认为到法庭作证不是好事,因而不愿意出庭公开作证;二是证人怕出庭公开作证后,会受到有关人的打击报复;三是证人出庭作证得不到  相似文献   

20.
方全  刘晶 《犯罪研究》2002,(5):60-62
侦查机关在侦查活动中,依法可采取多种侦查行为,较常见的有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和鉴定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为应对犯罪活动日益隐蔽化和组织化的趋势,各国的侦查部门越来越多地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特殊的侦查手段,如电子监控、诱惑侦查、测谎仪测试等。实践证明此类侦查行为对于突破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确实行之有效。但由于目前我国法律中尚缺乏指导和规范此类侦查活动的程序规定和证据规则,实践中还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