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的一些立法模式,认为在目前可以把业主委员会归于民事诉讼法中的"其他组织",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但其进行诉讼应当限制在物业管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智勇 《法学杂志》2005,1(3):68-70
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地位在实践中被大量否定和限制,造成业主权益保障的困难。本文认为,基于现实需要应认可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并着重从理论上对此观点进行了分析论证,以期司法实践早日解决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3.
业主委员会是否具有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目前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理论界对此也一直存在争议,造成司法实践处理的结果各异.本文指出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的分析来看,业主委员会应当属于其他组织范畴,赋予其民事主体资格,但这需要从实体法和程序法上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4.
业主委员会是否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的做法也大相径庭,因此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应赋予业主委员会非独立且完全的民事诉讼主体地位,从法理基础、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可资借鉴的立法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赋予业主委员会非独立且完全民事诉讼主体资格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徐晨 《法制与社会》2010,(4):185-185
以业主委员会为原告起诉维权是近年来物业纠纷中的新型疑难问题。本文从现实案例出发,分析业主团体的性质及其民事主体资格,针对现行立法中对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资格问题规定的空白,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业主可以对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作出的侵害其权益的决定提起撤销之诉,但是,对于业主委员会的资格却没有明确的定性,这也直接导致了在实践中的许多操作障碍,业主委员会地位不清,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对小区业主利益的侵害。因此,对业主委员会的资格作明确的界定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的法律性质和地位如何,关系到其行为后果的归属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问题,对此,理论界和法律实务界一直存在着广泛的争论.本文从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现在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当赋予业主大会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确立业主委员会不具有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构我国业主大会和...  相似文献   

8.
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是法律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广泛争议的焦点,本文从业主委员会与业主大会的关系出发,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业主大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业主自治组织,而业主委员会只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关,不具备独立的意志,不是独立的组织,不自甚成为诉讼主体。在诉讼中,业主委员会的角色还只是基于业主大会的授权作为业主大会的代表出现,不论诉讼权利还是实体权利的处分均应该有业主大会的授权。  相似文献   

9.
业主委员会能否因物业管理之纠纷而成为原告或被告?学术界及实务界长期存有争议。今年6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两个有关《物权法》的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也做出了一些解释规定,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拟对该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2007年10月1日生效的《物权法》中,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仍然悬而未决,为业主权益的保障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论述,认为应当赋予业主委员会完整的诉讼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1.
业主委员会能否因物业管理之纠纷而成为原告或被告?学术界及实务界长期存有争议.今年6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两个有关<物权法>的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业主委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也做出了一些解释规定,但问题似乎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本文拟对该问题再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业主委员会是随着我国城镇住宅区建设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新生事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初步构建了我国业主委员会制度。但由于我国业主委员会制度发展较晚,立法不完善。实践中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现行业主委员会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2002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就业主委员会是否具备民事诉讼主体资格问题请示最高人民法院。案件主要事实如下。兴泰公司开发三金湖新村住宅小区,在尚未综合验收的情况下,对外销售了商品房。但新泰公司没有按照安徽省及合肥市住宅区物业管理的有关规定,向业主委员会移交住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经济的进步带动了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利益冲突。物业管理制度落后于物业管理规范化的需要,涉及物业管理的摩擦频仍,案件数量急剧上升。这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促进中国物业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笔者试从业主团体的法律地位这一层面着眼,陈一己之管见,陈述了业主团体地位之现状,粗略探讨赋予业主团体民事主体地位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15.
《物权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其中该法第6章所规定的业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但该章的规定没有明确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这给《物权法》的实现带来了很多问题。本文仔细分析了现行的有关规定,认为目前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仍不明确,《物权法》的规定要实现,必须结合实际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刘彦贵 《中国审判》2014,(11):86-87
案情回放:公寓车库用于抵债业委会提起诉讼1993年4月21日,世通公司书画委托海南国邦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邦公司”)负责颐海园公寓项目的施工报建、工程建设和房屋销售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业主委员会成立备案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案制度是一种具有独立价值的监督性行政管理手段,由于规定的模糊和理论研究的欠缺,其制度含义并不确定.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委员会成立后应向当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备案,但备案制度规定的模糊常常引发小区业主委员会与房地产行政主管机关之间的对立与冲突,行政审判实践也因该备案规定的含混而难以把握备案制度中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对此,基于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重分立的背景,政府对业主自治应采职扶持、指导和监督的方针,对业主委员会成立的备案应采用有限审查的原则,对业主委员会成立的程序进行必要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承认或限制业主委员会对外活动的主体资格以保证备案审查的监督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理论构建的逻辑基础。在我国物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与实践中,业主委员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学界对业主委员会的定义一直重视不够,本文试图结合《物权法》,对业主委员会的概念进行分析,以期为深层次研究相关问题作铺垫。  相似文献   

20.
2013年以来,雾霾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充分显现出当前的环境危机。保护环境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措施之一的司法救济程序也显得日益重要。虽然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但尚未明确环境公益诉讼资格的主体范围。本文通过对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的适格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