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一号杨立青是陈赓?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下简称《正道》)剧中人物引发了一连串的猜想。  相似文献   

2.
黄埔三杰     
据黄埔一期的同学回忆,“黄埔三杰”为陈赓、贺衷寒、蒋先云。三杰均来自湘江。蒋先云是湖南新田人,入黄埔前,在毛泽东介绍下加入共产党。贺衷寒出生于湖南岳阳,曾于岳阳、长沙等地搞学生运动。陈赓是湘军行伍出身,1924年与蒋先云、贺衷寒同时参加了黄埔一期的招生考试。早已以一笔锦绣文章饮誉湘江的蒋先云笔试成绩名列第  相似文献   

3.
黄埔英杰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的高级将领中,陈赓大将可算得上是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4岁投奔湘军,21岁入黄埔军校;此后,南征北战,惊风雨,泣鬼神,叱咤风云,戎马一生。黄埔同学赞誉他为黄埔三杰之一,周恩来则毫不掩饰的夸耀陈赓是他最为喜爱的知识分子出身  相似文献   

4.
杨飞  杨剑 《广东党史》2010,(3):36-41
<正>蒋先云是中共党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曾与陈赓、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在当时英雄人物云集的黄埔军校中领尽风骚,一度被誉为"黄埔第一人"。蒋先云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毛泽东曾亲荐其入党,周恩来赞其"是个将才",就连蒋介石也对他极为青睐,多次称他为"最得意的门生,奇才",使得蒋先云成为黄埔同学中提拔擢升最快的一员。后来蒋介石发动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先云断然拒绝其高官厚禄的诱惑,于武汉率先举起黄埔学生讨蒋义旗,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5.
陈赓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出色斗士。在抗日和反蒋的战场上,陈赓叱咤风云,运筹帷幄,令敌人闻风丧胆,草木皆兵。然而,在孩子们的眼里,陈赓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在儿女们的眼里,陈赓是一位柔情似水的慈父;在妻子的眼里,陈赓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恩师;在朋友的眼里,陈赓是一位生死可交的知己。  相似文献   

6.
尹家民 《湘潮》2010,(12):12-15
20世纪80年代末,拙著《蒋介石与黄埔三杰》一书中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和传说,自编了一句顺口溜,叫"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灵不过陈赓的腿",用以描写陈赓的机智勇敢和勤快。此顺口溜随后广为流传,甚至还被人写进陈赓正史。  相似文献   

7.
孔德生 《党史文汇》2004,(11):27-29
陈赓与蒋介石,一个是共产党的著名军事将领,一个是国民党的党魁,本无甚干系。但前者曾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后者曾是黄埔军校校长,二者有着无法否定的师生关系。从1927年起(除却中间的一次狱中相会),二人再没有谋面,有的只是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和政治上的根本敌对。因此,二人之间的交往,便仅集中于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东征等几个特定时期。黄埔师生1924年4月间,蒋介石已被内定为黄埔军校校长。此时,陈赓也早已来到广州投考军校,并通过了笔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接下来口试,蒋介石亲自到场。第二个上场的陈赓响亮地喊了一声“报告”后,便镇定…  相似文献   

8.
潘泽庆 《党史博览》2002,(3):22-25,32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当话题谈到“黄埔三杰”(指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前两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后者是国民党中极反动的右派分子)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说蒋先云是他“最得意的门  相似文献   

9.
陈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美曰“黄埔虎将”;邱行湘,原国民党军中将师长,曾在黄埔五期学习,时谓“邱老虎”。两虎相遇,必有一番恶斗。1948年3月,陈赓大将与邱行湘代表着不同的阶级立场在中原重镇——洛阳展开了一场决定中原战场前景的降龙伏虎之战,史称“洛阳战役”。 放虎归山 1948年3月1日,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一间朝阳的宽敞窑洞里,身着土灰色纺粗布棉军装的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正在给千里之外的陈谢兵团起草电文。酽郁的茶水散发出的浓香和袅袅散开的烟圈,使毛泽东又回想起刚才与周恩来、任弼时开会的那热烈的气氛。  相似文献   

10.
四、百年一遇的军人——陈赓 陈赓,湖南湘乡人,生于1903年,卒于1961年。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解放战争时期任第4兵团司令员。抗美援朝时曾任志愿军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中,有一位大将最有传奇色彩。他13岁就离家从军,第一批进人黄埔军校,学习成绩优异被誉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曾救了蒋介石的命,当上蒋介石的内卫,面对蒋介石给的高官厚禄,他共产党人的信念不动摇,仍然离开了蒋介石。他多才多艺用兵如神。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  相似文献   

11.
筱华 《党史纵横》2013,(10):53-55
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首次建立合作关系的产物。当时的黄埔军校是国共两党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师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两党军中的高级将领,而且其中不乏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首次国共合作破裂后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许多曾经的黄埔同窗、师生对阵战场,兵刃相见,历史学家把这种恩怨对杀称为“黄埔大战”,开国大将陈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许继慎,安徽省六安县(今六安市)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安徽地方党团组织的创立者之一。1924年5月,许继慎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开始其戎马生涯。周恩来让他当候补干事1924年11月的一天,正在军校训练的许继慎被通知到区委开会,那是许继慎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当时,周恩来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告诉许继慎,广东区委决定在黄埔军校建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由在安源搞过工人运动的蒋先云担任书记,王逸常、杨其纲分别担任宣传、组织干事,许继慎和陈赓担任候补干事,形成黄埔党组织的核心。之后,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在每个区队都建立党小组,发展了80多名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3.
陈赓大将一生戎马倥偬,战斗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曾四次光临有英雄城美誉的南昌。由于历史时期的不同和斗争形势的复杂,陈赓的四次南昌之行也各具曲折,充满传奇色彩。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三次南昌之行)或为亡命客,或者站不住,或为阶下囚……”。直至全国解放前夕他率大军兵临南昌,才使自己的南昌情缘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匆匆过客,陈赓一进南昌城1926年9月,风华正茂的陈赓挟“黄埔三杰”之盛名,受党的派遣赴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次年2月,学成回国,奉命到上海辅佐周恩来等人组织并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4.
陈辉 《党史博采》2022,(12):4-8
<正>袁仲贤担任将军大使有着特殊的经历和优势:就读黄埔一期、参加南昌起义、留洋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正兵团职务、我军最早与英军谈判者,这五段特殊经历都可圈可点。从黄埔军校走出的高级将领有黄埔军校和南昌起义经历的人在我党、我军屈指可数,袁仲贤都经历了,而且是黄埔一期,与徐向前元帅、陈赓大将算是同学。袁仲贤,湖南省长沙县人,1904年2月26日出生于长沙县铜官镇一个制陶小业主家庭。  相似文献   

15.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 当一个人经过几十年的长途跋涉,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他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刚正不阿的一代名将陈赓,是这样对待死神的: 1957年12月19日,陈赓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击倒了。他突发心肌梗塞症。  相似文献   

16.
陈赓大将与彭德怀元帅都是功名显赫的传奇人物,只是性格迥异。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而彭德怀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早先有一种说法:陈赓一怕廖仲恺,二怕彭德怀。此话不知从何说起。那么陈赓到底怕不怕彭德怀呢?往事遥遥,让我们从下面这些小事中去品味一二吧。 初识于湘军, 又相继逃出 彭德怀的家乡在湖南湘潭,离陈赓的家湘乡二都柳树铺村只有四五十里路。有一年湘潭大旱,  相似文献   

17.
史兵 《党员特刊》2003,(2):50-51
1955年3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苏兹贝格在台北访问了蒋介石。交谈中谈到被称作“黄埔三杰”(蒋先云、陈赓、贺衷寒)之一的蒋先云时,蒋介石长叹一声,说这是他“最得意的门生、奇才”。然而,正是这位“最得意的门生”为革命却毅然拒绝蒋介石的拉拢。  相似文献   

18.
正1955年授大将衔的10位将领中,陈赓与粟裕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陈赓对屡打大仗、恶仗,智谋百出的粟裕由衷地钦佩。粟裕对陈赓也欣赏有加。1954年10月粟裕担任总参谋长后,陈赓以军事工程学院院长之职兼任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分工的时候,粟裕让陈赓接管自己过去的职责:分管作战。因故不在总参时,粟裕经常指定陈赓代理总参谋长职责,替他主持总参谋部。  相似文献   

19.
陈赓在黄埔军校中属“老资格”了,他的名字为国民党军队中的黄埔系将领所熟悉,他那传奇式的战斗经历也曾在黄埔军校军人中广为流传。解放后,陈赓定居北京,虽然工作异常繁忙,且身患重病,但他念念不忘旧日的同窗旧友,经常与他们谈心叙旧。 1959年10月,杜聿明、宋希濂、王耀武、邱行湘等10名蒋介石集团战犯获特赦,他们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人只要一次被捕,便很难生还。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后本已叛变,蒋介石也只让他活了3天。蒋记政治词汇中充满了"枪决"",斩决"",立决"",立斩决"",见电立决";根本没有"流放"这个字眼。只有极少人能够幸免──例如陈赓,黄埔军东征时救过蒋的性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