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合同法》是在吸收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等法律后而制定的统一合同法,但是并没有吸收所有的合同法立法规范,仍存在散落于其他立法中的合同法规范。本文即在搜集、整理孤立于《合同法》外的合同法立法规范,为是否统一到《合同法》做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实施之前,我国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以下简称《解答))之中。1999年10月1日,随着《合同法》实施,《涉外经济合同法》被废止。2000年7月25日起,《解答》也已不再适用。在《合同法》中,第126条确立了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原则性规定,包括意思自治原则、最密切联系原  相似文献   

3.
论合同法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特别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烈英 《现代法学》2000,22(4):86-90
作者将 1 999年《合同法》与 1 982年《经济合同法》对债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做了比较。《合同法》改变了原《经济合同法》对债权人利益保护不力的规定 ,立法的出发点就是坚决加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在《合同法》中主要体现为“四权”、“三金”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1993年9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了第一起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纠纷案。在该案审理过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作了修改。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与原《经济合同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就有关工程设计合同的签订有不同规定。因此本案是适用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还是适用修改前的《经济合同法》?是适用修改后的《经济合同法》,还是适用根据原《经济合同法》制定的《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最高人民法院(1993)39号文件中的司法解释该如何理解?在这些问题上,原、被告代理律师意见相悖,虽然该案已经调解结案,但是该案所涉及的新旧合同法交替、特殊法与一般法冲突时的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  相似文献   

6.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对我国合同法的启示●任荣明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三个合同法,以及10多个与此相配套的合同条例或实施细则,对合同作了专门规定。此外,我国《民法通则》...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法人》2008,(10)
劳动合同法有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9月18日签署第535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该《条例》包括6章38条,旨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合同法更具操作性。《条例》围绕着劳动合  相似文献   

8.
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几个原则问题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法依据:民法还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是以《合同法》为依据还是以《劳动法》为依据?这一问题在立法之初便有不同的认识。有论者认为,《劳动合同法》既然涉及合同,就应该按照《合同法》的原则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这种观点基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平等主体的假设,对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给予平等保护,即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同等力度的保护。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劳动合同法》纳入了民法体系,以民法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一出台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有一些事件(华为事件)更引起了轩然大波,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对比过程中,阐述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的保护,以期对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1999年3月1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分总则、分则、附则,共23章、428条,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将同时废止,结束了合同法领域长期以来三足鼎立、三分天...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完善违约金制度的几点思考焦富民我国现行调整、规范违约金问题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经济合同法》(以下简称《涉外经济合同法》),...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三法鼎立的局面。《合同法》的出台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经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统一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但《合同法》也并非尽善尽美,如有些规定不够科学合理,有些规定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性,从国外引进制度也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因此笔者撰写本文,就(合同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促进我国合同立法的再…  相似文献   

13.
合同法是民事立法中的一部佳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3月15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是调整市场经济与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民事立法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合同法》颁布以来,可以看出人们对《合同法》是充分肯定的,对其不足之处的评价则有分歧。正确理解与评价《合...  相似文献   

14.
以往.我国的《经济合同法》(即时结清的合同除外)、《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上述三部合同法以下简称旧《合同法》)均明确规定合同形式的书面要求。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新《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要求作了修改.并与《公约》的规定相趋同。我国是《公约》的成员国,1981年9月30日签署该《公约》时,对合同形式条款作了保留。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形式的法律适用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为此.本文将对我国国际货物…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怀 《法学杂志》2006,27(5):6-9
经过数年的起草和拟定工作,《劳动合同法(草案)》已于2006年3月2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向全国征集意见,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一些重要问题,如《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立法宗旨、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建议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与此前的三部合同法相比,《合同法》最引人瞩目的变化莫过于对合同的形式所作的规定了。《合同法》为合同形式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立法模式,代表和反映着立法者的立场和视角的重大转变。在我国《合同法》的起草过程中,对合同形式的立法选择问题曾发生很大争论。有些人认为,新合同法应沿袭现行三部合同法对合同形式的规定,即除即时清结的合同可以采用口头形式外,其他合同的订立都应采用书面形式,否则合同不成立。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新合同法不应对合同形式作严…  相似文献   

17.
王悦 《法制与社会》2012,(27):30+35
与1994年施行的《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扩大了保护劳动者的力度,对于调整劳动关系方面规定更为详细具体,也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本文从《劳动合同法》鼓励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强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经济补偿的适用范围三方面就《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认为《劳动合同法》通过这样的驱动机制和惩罚机制,调动起了劳动者保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积极性,也使得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他们不敢轻易违法.同时,还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劳动合同法》带来的思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丁阜 《河北法学》2000,(1):141,147
分析一下我国刚出台的《合同法》便可看出,《合同法》在很多方面是参照了《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特别是在合同的订立部分,以及《合同法》买卖篇中有关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方……  相似文献   

19.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上)王利明合同法作为调整交易关系、维护交易秩序的法律,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规则。自1981年我国《经济合同法》颁布以来,立法机关先后制定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合同立法局面。围绕...  相似文献   

20.
《合同法》的规定使借款合同的定义与特性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借款合同条例》、《贷款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借款合同的司法解释亦有不少与《合同法》不一致的规范 ,应依任意主义确定合同主体的范围 ,按《合同法》的精神修改《借款合同条例》和《贷款通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