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党成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主办单位之一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科学也同时被用来破坏和平与人类幸福。人们崇尚科学,热爱和平,希望科学为和平服务。1986年,联合国发起了“国际和平年”活动。各会员国群起响应,我国也积极参与了。1987年的活动规...  相似文献   

2.
叶志超 《前进论坛》2009,(12):10-11
2009年11月8—15日,为响应联合国弘扬科学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号召,由农工党中央、中国红十字会等39个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科技界和新闻界的单位共同举主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的主题是“弘扬科学,关注民生,发展公益,促进和谐”。  相似文献   

3.
2003年11月9日至16日,第十五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再次在中国大地上举办。联合国在1988年联大第43届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把每年的11月11日所在周定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要求各成员国举办相应活动,宣传科技进步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公众为将科技成果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而努力。农工党自1992年参与主办“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两任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蒋正华先后担任该活动中国组委会主席。十二年来,农工党各级组织每年组织数千名党员紧紧围绕“科学与和平”的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相似文献   

4.
二○○四年十一月七日,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第十六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开幕仪式。我党中央是该活动的主办单位之一,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李蒙出席了开幕式。为响应联合国第四十三届大会通过的一项决议,表达中国各界人士热爱和平、热爱科学的愿望,中国几十个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及科技和新闻单位联合组成“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我党作为主办单位,从第五届“和平周”活动开始,中央通过我党各级组织的积极参与,将“和平周”活动推向全国。从开始的几个省发展到如今已有…  相似文献   

5.
农工党各地组织和积极开展“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以“倡导科学与和平”为主旋律的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大型宣传活动于1995年11月5日至12日在全国各地又掀起高潮。我党在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47个地县级城市中同时举行了大型义诊活动,各级组织积...  相似文献   

6.
到美国传黄钟大吕之声的“2000年中华文化美国行”活动被媒体誉为“越洋彩虹”。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和联合国召开新千年首脑会议前夕,这次大型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无疑是中美两国人民文化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人民看到了优秀的中车文化、艺术,了解了当代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中华文化美国行不仅向美国,也向世界传达了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友好和善良。传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世纪和平与幸福的真诚祝愿。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00,10(4):6-9
(2 0 0 0年 1 0月 1 2日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 ,国际减灾活动也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自 1987年联合国第 42届大会决定 2 0世纪 90年代作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以来 ,国际社会在实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去年 7月 ,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 ,全面总结了世界各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成就 ,原则通过了“论坛基本结论”、“日内瓦减灾战略”、“日内瓦减灾宣言”、“科学技术支持减轻自然灾害分论坛声明”等重要文件 ,提出要把国际…  相似文献   

8.
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我很高兴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就开展国际和平年活动向各国朋友们讲几句话。去年十月二十四日,在联合国举行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仪式上,联合国成员国一致通过了《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一九八六年为"国际和平年"。当时我能够代表中国政府亲自参加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感到很荣幸。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联合国60华诞。9月14日,一场盛况空前的外交宴会在美国 纽约拉开帷幕,15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及近40个国家的副总统、 副总理及高级官员云集联合国总部,为这个凝聚人类和平与发展梦想的 “国际大家庭”举行隆重庆典,共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大计。  相似文献   

10.
两伊战争 1980年9月 22 0,伊拉克军队向伊朗大举进攻,两伊战争爆发。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之间长期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战争爆发后,展开拉锯战。1988年8月,双方先后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停火的决议,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结束。图为1999年8月,伊拉克士兵参加纪念两伊战争结束十一周年的活动。国际和平年 1982年11月 16 日,第3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哥斯达黎加的倡议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因为在北京大学留…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家庭年”在世界各地张世平“国际家庭年”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积极响应。许多国家政府都发表了有力声明,赞同联合国关于“国际家庭年”的构想及方案,表示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国际家庭年”活动。联合国设定了“国际家庭年”自愿基金后,不少国家踊跃...  相似文献   

12.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人类制定了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宪章,而今美国冒出的新干涉主义却称联合国宪章已经过时,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13.
《时事报告》2006,(2):F0003-F0003
2005年10月24日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60年来,联合国为缓解地区冲突,消除殖民主义,推动裁减军备,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在联合国活动范围几乎涵盖了国际社会各个领域的问题,成为世界上有广泛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于 1 990年开展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 ,是全世界第一次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灾害之重大行动 ,在取得非凡成就后完成了历史使命 ,但自然灾害对社会依然构成严重威胁 ,减灾工作应作为长期的、战略性的工作来开展 ,为此联合国已通过有关决议将“国际减灾十年”(IDNDR)活动发展为“国际减灾战略”(ISDR)活动。为此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 ,将组织编制《中国减灾十年》大型画册和多媒体光盘 ,并在 Internet网上建立“中国减灾信息”网站 (www.1 1 2 0 .com.cn)。画册和光盘将全面总结我国在减灾十年行动中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5.
朱虹 《新东方》2005,(10):56-60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只有通过联合国,才能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能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促进全人类的共同繁荣进步。联合国成立60年来,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独特的巨大贡献。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凸显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是雅尔塔体制基础上两极格局的产物,联合国制度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模式基本反映了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的基本面貌以及人类对国际关系的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特征的、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  相似文献   

16.
江国青 《人权》2010,(5):44-47
一、联合国人权工作的改革 国际人权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机构和国际人权条约机构。联合国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但同时也负有促成经济社会发展与增进全体人类之人权的基本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安全减灾及应急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昂生 《中国减灾》2004,(10):17-18
20世纪后期,世界各国人民都企盼着迎来一个“更加和平、安全的新世纪”。但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击碎了全球和平、安全的梦想。紧接着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小小的SARS爆发殃及全球许多地方,美加东部29小时停电造成300亿美元损失,2003年8月法国两周高温致使1万5千人老人死亡,2004年一开年的禽流感又绷紧了人们的心弦……浩瀚宇宙中,60亿人口居住的地球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本文将就涉及战争的国家军事体系之外的国家安全及应急民事体系作简要阐述。国际动向联合国经历了“国际减灾十年(1990—2000)”大规模活动之后,全球已有…  相似文献   

18.
方樟顺 《中国减灾》1992,2(4):14-16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响应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决议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们研究预测,整个90年代我国将处于本世纪以来的第五个地震活跃期,这恰恰与联合国倡导的自1990年~2000年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在时间上相吻合。因此,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响应“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号召,贯彻我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部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值此“国际减灾日”之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我国近年来防震减灾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振怀 《中国减灾》1991,1(1):18-19
联合国决定把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活动,这对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同自然灾害斗争中,防御水旱灾害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由于我国地理和气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林汉雄 《中国减灾》1991,1(1):23-24
今年是联合国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第一年。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一致的国际行动,把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因此十分关心和重视这项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从各个方面大力加强了自然灾害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