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06,(5):92-94
很多人都知道“China”这个英文单词有两层含义,一个是中国,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中国最早的瓷器可追溯到东汉越窑烧制的青瓷,中国烧制瓷器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700多年。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行销世界各国,并和各国器物交流融合。自唐朝以来,丝绸的出品量虽然没有减少,但“瓷器”则显得越来越多,17世纪中国每年输出瓷器约20万件,18世纪最多时每年约有一百万件。中国瓷器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China”一词也随着中国瓷器在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广泛传播,转而成为瓷器的代名词,使得“中国”与“瓷器…  相似文献   

2.
二千年前,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被作为当时中国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地来往。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其名。丝绸以其“色泽鲜艳,飞云流彩.”的特点在当时成为上品“国货”,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3.
秦诗立 《今日浙江》2014,(21):28-28
正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发展国际海洋合作关系的重要决策。目前,相关国家级规划正积极编制中,预期将进一步开放沿海和沿边枢纽港口、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新区等的人员往来、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加快港航物流、基础设施等互联互通,形成新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历史上,浙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特别是宁波港和泉州港、广州港,被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启运港,对丝绸、瓷器、茶叶等出口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杭  相似文献   

4.
苏文菁 《政协天地》2010,(10):62-64
福建不是中国最早的茶叶产地,不是中国陶瓷业的发源地,也不是中国纺织业的发源地,但是在唐宋以来的千年间,福建的茶叶、瓷器、纺织品却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漳州无象牙、莆田没有木材、福建不是鳗鱼的原产地,可是福建生产的牙雕、木雕、鳗鱼却行销世界……  相似文献   

5.
3月21日,“俄罗斯年”在人民大会堂拉开帷幕。这是继中法文化年之后,我国与欧洲国家共同举办的又一个国家年。中俄之间通过派驻使节、商贸往来、教会活动等开展文化交流, 自明清年间开始,于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国的茶叶、瓷器、漆器、丝绸、园林艺术等曾经是俄国皇室和贵族的宠爱之物,如今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昔日珍品”,都已  相似文献   

6.
西汉张骞开拓了“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丝绸的外贸之路自古而成。而今,这条通往西方的“古道”障碍重重,部分人马继续艰难前行的同时,丝绸商人们在漫漫商途的起点,“丝绸之路”的源头,向早已不习惯穿着绫罗绸缎的国人大声吆喝着自家货物,竭力进一步打开国内市场。这种从无奈转为积极的,重新布局外贸策略并重新审视我们这个东方丝绸发源地亦是无比广阔市场的路径选择,无疑又是一条新“丝绸之路”。危机与压力之下,这一传统产业渴望“破茧”蜕变。在蚕农、丝绸商户、丝绸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之间,观察记者努力为彼此传达真实的信息与诉求,这不仅是身在“丝绸之府”杭州的情感所系,更是因那些焦急而期待的眼神油然而生的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7.
朱健 《传承》2009,(13):36-36
在18世纪以前,中国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水平与西方相比一直都遥遥领先。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很多产品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当时欧洲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相比,中国产品是真正的"巧夺天工",无论是丝绸、瓷器、漆器,还是其他工艺品,都让西方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妇孺皆知乃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印刷术。不过,最近有专家指出,丝绸、青铜、造纸印刷和瓷器才是中国古代最高科技水平的典型代表,这四样东西才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发明。不管此说是否成立,中国是瓷器大国,精美的瓷器几千年来让中国扬名海外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丝绸与“万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几千年来一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丝绸的生产就已有相当基础,丝织品已开始外销。当时中国与希腊的丝绸商人开辟了从天山北麓通过中亚、西亚和俄罗斯南部的道路,形成最早的“丝绸之路”。秦汉时代(公元前221~公元220年),“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更加兴旺发达,全国各地生产的丝绸集中到当时国都长安(今西安),由骡、马、骆驼驮运,经甘肃的兰州到武威,穿越河西走廊,到达当时东西方交通的的枢纽——敦煌,运往现在的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10.
张一平 《新东方》2010,(3):17-22
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到安息,再由安息(今伊朗)到西亚以达欧洲。海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西去的物品主要是丝绸,东来的是宝石、香料等,因此有“丝绸之路”之称。  相似文献   

11.
朱丽霞 《人民论坛》2020,(11):142-144
明代初期郑和下西洋,满载中国物品沿途访问30多个国家,远达波斯湾及非洲东海岸,开辟中国至印度洋航路,推动国内瓷器制作、丝绸纺织发展,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鼎盛时期,其所秉持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原则,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石维有 《今日广西》2010,(22):58-59
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发展于三国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古代中国与海外世界经济社会联系的重要通道。玉林则是我国最先开拓海外贸易、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河与海洋对接的关键路段。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人一个半世纪的沧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40年鸦片战争之前,便已有少量中国人因贸易原因前往美国。当时,清政府为垄断外贸之利,在广州设立“十三行”,一些华商将精美的瓷器、丝绸等运抵美国换取墨西哥白银。1849年美国西部发现“金山”后,始有大量的中国人以“赊单工”的身份侨居加州淘金(两年后英属澳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至今全世界年产五万吨的生丝中,就有五分之二是中国生产的。丝绸又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二○二——公元二三年),中国丝绸就已经远销国外。当时除向东北输往朝鲜和日本外,更多的是向西通过横贯亚洲大陆的商路运往中亚、西亚,再运往欧洲。由于这条商路主要是运销中国丝绸,因而在世界史上被称为“丝绸之路”,而中国也被古代西方称为“丝国”。  相似文献   

15.
《广东民政》2011,(1):44-46
西沙群岛位于中国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海域,是南海四大群岛之一,古代被称为“千里长沙”,是南海航线的必经之路。古代那些满载着陶瓷、丝绸、香料的商船在此驶过,因而这里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千年前,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被作为当时中国的"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在这条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地来往。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以其名。丝绸以其"色泽鲜艳,飞云流彩."的特点在当时成为  相似文献   

17.
张铁 《北京观察》2014,(7):32-32
正渴望被承认,是基于人类永恒的需求。对于在现代化的地球村中略显"异质"的中国,更是如此。正因此,冠以"世界"的头衔,总是让国人渴慕。这也是近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中国再添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在舆论场中激起波澜的原因。无论是丝绸之路,还是京杭大运河,都曾如同脉管,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文明之中。花雨缤纷、驼铃声声,自西向东的,是珠宝、香料;从东往西的,是茶叶、瓷器,正如日本学者衫山正明所说,丝绸之路第一次把这片最古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旅游达巍公元前2世纪,张骞受汉武帝派遣,以胡人甘父为向导率100多人从当时的都城长安(今西安)出发,开始了对“西域”的远征,从而打通了中国与中亚和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交通线路,史称丝绸之路。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5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为...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实施的关键之年,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的梦想,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12日至15日在广西首府南宁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210家媒体的1442名记者聚焦本届盛会,将会议盛况和交流合作商机传至世界各个角落。共襄盛会,不能忘了一路走来的历史。2000多年前,满载瓷器、茶叶和丝绸的中国商船从  相似文献   

20.
彦岚 《观察与思考》2009,(20):26-27
兴许是如诗如幻的西湖山水、婉约秀丽的江南女子与丝绸有着天然的和谐,丝绸自古在杭城深深扎根,并在今日的品质之城恣意张扬。“丝绸之路”古韵悠悠 只有流畅飘逸的丝绸,才能演绎出中华民族泱泱大国风范;只有雍容华贵的丝绸,才能包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厚重底蕴。从穿的角度上讲,丝绸是国人公认的国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