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人才浪费已成各界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生源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在就业时面临更大的压力,处于更艰难困境。本文从农村生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就业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缓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2.
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转型期的中国市场化、城市化发展的产物。近年来所暴露出来的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现在"知"本的阶级上层流动功能弱化、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资本弱势等社会原因,以及农村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能力不足等个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及个人两个角度,就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社会就业制度改革、农村大学个人期望调整、个人能力提高等四个层次探讨应对农村大学生就业对策的问题,对解决转型时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6日,共青团中央在武汉召开全国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暨促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研究部署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创业,团结带领亿万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生村官流失现象极为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村官流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涨热情,井冈山大学在吉安市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一些支农助农的志愿活动。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扶贫帮弱、沟通政民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和农村群众接受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构建一种既能充分保障农村群众自决权又能发挥大学生优势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服务方式,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乡二元差距的存在,导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人文意义上的空心村,严重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现阶段,应通过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以他们的创业带动农村就业,进而解决空心村问题.政府要从人力资源充实的视角去引导农民工回乡创业,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10,(4):57-58
上海市普陀区总工会研究室在《工会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发表报告,对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报告认为,大学生就业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就业前景比较忧虑,认为形势不容乐观。二是倾向先就业再择业,薪酬期望值下降。三是渴求“铁饭碗”,求职先求稳,或“先考研”以缓冲危机。四是男女的不同待遇迫使部分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婚姻摆脱就业困境,实现“曲线就业”。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研究表明,各层次的"人才"定位原本不同,但受经济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就业时同场竞争,导致硕士生尴尬、本专科生彷徨。因此,只有合理控制、引导各梯度的人才建设,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大视野     
学历歧视的本质是一种权利剥夺在广东省政府参事决策咨询会上,省政府参事曾添贵建议,凡进入珠三角就业的外省农民工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逐步把低素质劳动力边缘化。针对大学生就业难,作为临时措施他建议,可参照上世纪80年代"谁家的孩子谁家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对本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培养方案与企业需求脱节是造成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培养方案的现状和企业需求两方面阐述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实施新的培养方案,对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从劳动派遣三方关系看雇主的责任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派遣制度自在我国出现以后迅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是法律理论和立法的空白,随着《劳动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使劳动派遣在我国有法可依,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许多地方有待完善。只要理清劳动派遣中用人单位、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三方关系,相关的责任分配则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3.
加强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与监督的民主权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北京市工会十三大会议精神要求,全面促进职工民主参与,寻求"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让二者互为促进、融合共生的方法和机制,从而探索、构建"职工代表参与"和"职工自主参与"相结合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综合化的哲学基础是系统整体论 ,其直接原因则是学科的分化。学科的分化 ,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界具体领域的认识 ,但同时它反映到高等学校的课程里 ,导致了科目增多 ,课程与社会要求的分离和课程与学习者的分离。这种弊端呼唤新的课程理念的建立 ,而课程综合化则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西城区各级工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国工会十六大和北京市工会十三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任务,按照"1+9"文件要求,着力推动建会、建家工作统筹发展,加强了基层工会组织和职工之家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工会组织覆盖面,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