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苗圃     
正从农校到我们的住地,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过两条小河。母亲领着我每天涉河,很是不易。夏天尚好,春秋季则冰冷刺骨,鞋子湿了,半天都很难受。有一次母亲怕我冷,背着我过河,结果在水中晕倒,我们一起跌入河里。我一生都不能忘记那一刻的镜头,后来见水就眩晕的感觉,也许与那次遭遇有关。没有桥的地方,百姓的生活近于原始化。我后来看到老少边区的学生每天爬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菠萝     
冰子 《新青年》2005,(8):9-10
在返乡的车上,我强忍住泪,母亲的病势已无可挽回。母亲清苦、悲凄的一生就像绳节一样,梗在我的心头。世上吃的、住的、玩的、看的,数都数不清,而母亲的世界一辈子就只有老家的山村那么大,要不是做手术进了一次山城,那城市就将成为母亲另一个世界的梦。母亲总想到北京的妹妹那里去看看,却一直未成行。生病后,不要说远行,就连吃饭都渐渐成为困难,以致最后粒米不进,仅靠喝点汤或白开水延缓生命。我手里的4个菠萝沉甸甸的,不知母亲能不能吃?去年回家,邻居的女儿也从城里回来,大包小包中带回两个青里泛黄的菠萝,盐水浸后,给母亲送来一块。母亲吃…  相似文献   

3.
闩姑     
我出生在阳历十一月中旬。是因为天气冷,冻的?还是由于母亲的奶水少,饿的?据说,我一生下来就哭,有时哭得简直惊天动地,并且由此还招来一场被母亲扔在雪地里,差点被冻死的经历。这是我刚记事时,两个姐姐对我讲的。两个姐姐都很怀念母亲,她们的话我信。此事,后来我曾问过二哥和二嫂,他们说那是瞎说,没有的事。不过,当时我听了姐姐们的讲述,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幸,甚至当成了好玩,当成了故事。那是我出生两个月后寒冬季节里的一个下午,  相似文献   

4.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5.
百合花     
《新青年》2010,(10)
那时候,我只是道路边的一朵百合花,自生自灭,母亲说,我的生命只有一季.我是在石头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的,出生的一天,下了一夜的倾盆大雨,我细细的枝丫和花蕊几乎被狂风吹散,但是母亲用她的瘦弱身体挡住了我.第二天,母亲美丽的头发凋谢了,她像一只蝴蝶一样被吹走,不知所踪.她们说母亲是死了,这就是一朵花的一生,从开始到结束,总是悄无声息、无人问津,却自有自的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6.
记得还在读幼儿园时,有一天听到母亲在悄悄地跟父亲讲:“这个小姑娘怎么不像我?”“小姑娘”自然指的是我,母亲一直用这个昵称呼唤我。一直以母亲的漂亮与宠爱为骄傲的我在那一刻受到极大的伤害。总以为在母亲眼里我是天下最漂亮、最聪明的女儿,想不到母亲以女儿不如她想像中的漂亮而遗憾。那是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伤害。因为这份伤害来自我至爱的母亲,所以伤得特别重、特别深。母亲最终也不知道她无意中的一句话对她女儿的一生影响有多大。虽然没继承母亲的漂亮,但完全继承了她性格中特别自重、特别倔强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血写的一课     
我是去年2月份到广州上班的,一晃就是一年多没有回家。打工的日子充满了辛酸,每每夜阑人静的时候,听到邻家小孩稚气的歌声“世上只有妈妈好”,便不由得鼻子发酸。母亲,我坚强乐观的母亲,她曾赐予我一生自强向上的精神源泉。我读大学时,家里很穷,属于彻底的无产阶级。舅舅在武汉一家军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不仅活着,而且活得健康积极,能吃不够睡,还有热情,有追求,正向着人生更高的理想艰难奋进.退一步来说,虽然没有成就,却也没给母亲脸上抹黑.如果说母亲只希望我能拿60分的话,我所做的已经超出了她的要求,我想母亲应该高兴满足了,可是母亲总是那么谦逊地一笑,然后给我提出另外一个60分要求.  相似文献   

9.
母爱涓涓     
儿时的我经常在繁星闪烁的夜里依在母亲的怀中,静静地仰望天空,听母亲给我讲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细细回味,一种珍藏多年而幸福无比的感觉就淹没了我。我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一家人的生活虽清苦却其乐融融。当然幸福的背后总是要有人付出艰辛的代价的,这个人就是平凡伟大的母亲。和普天之下所有为人之母一样可以为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一切的一切,而且是毫无所求的心甘情愿的付出,有的时候哪怕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母亲的一生可谓坎坷不平。17岁那年,灾难降临,母亲鬼使神差般不幸患上了一种在她那个年代可能是绝症的怪病。她…  相似文献   

10.
多爱了20年     
母亲在阳台上浇着花,她淡淡地说了一句话,却足以让她回味一生:"是的,他很爱,很爱你,但你别忘了,我比他多爱了你20年呢!"  相似文献   

11.
澜涛 《新青年》2004,(1):9-10
我是母亲的珍珠,只有母亲知道把我磨砺成珍珠所遭受的苦痛。我憎恨母亲,这种憎恨来自母亲对哥哥的偏心。哥哥大我一岁,个头从小就高我一头,但他却总是母亲权衡一件玩物一份吃食时最终的赢家。作为下乡知青,返城后的父亲和母亲都失去了工作,两个人依靠捡破烂打零工维持家用。日子的艰辛让家中常年难见零食,新衣服更是我所不敢奢望的。我总是穿哥哥穿小的衣服,像个假小子一样的我在女伴中总是“与众不同”。每次,母亲给哥哥买新衣服的时候,都是我最为愤恨和嫉妒的时候。我曾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自己能够赚钱了,一定要把天底下最我漂亮的衣服…  相似文献   

12.
母亲     
未名 《新青年》2004,(5):9-11
世上有一部书,它永远也写不完,那便是母亲。女儿出生那年的冬天,很冷。母亲在众乡邻的欣羡中,第一次走出囚禁了也养育了她的大山,第一次看见城市,第一次坐上火车,第一次听到那么多她根本听不懂的语言。初来乍到的日子,母亲很不习惯,抬起她略显浑浊的眼睛,茫然四顾。“山,山呢?”母亲一个劲地问。妻子笑了,说:“妈,这儿是平原,没有山。”“哦,平原,没有山。”母亲自言自语,若有所失的样子。我猛然发现,一向以她的儿子能走出大山为荣的母亲,竟然对大山有这般的依恋!山很美,可山区也很穷。卑微的我却是母亲一生的骄傲。在十分艰难的环境里,我很…  相似文献   

13.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14.
马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心中充满恨意的女孩。我在母亲的体内只呆了7个月就来到了世上。出生后我就被外婆带走了,连母亲都没有见过我,也许父亲也不清楚我什么模样。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不该活着的人,是多余的女孩。  相似文献   

15.
疼痛的脐带     
安宁 《新青年》2013,(6):37
故乡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大约是一根一生都不会被剪断的脐带,爱也罢,恨也罢,它终归是连着自己的生命,你若是真的挣断,那种疼痛,或许终生无药可医。许多年以前,还是少年的时候,一直想要挣脱掉故乡,我想尽办法,希望飞离它的怀抱。在很多人都抨击高考制度的时候,我却一直对助我远离故乡的高考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16.
我爱沙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父母生病或去世是我们与死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母亲从未吸过烟,可是却得了无法医治的肺癌。一天晚上,我躺在她的身边,听着她的呼吸伴着床边闹钟“滴滴”的声响,我第一次意识到时间总有一天会把我们分开。我下决心要在母亲生命最后的这段时间里尽量多陪陪她,这并不是出于要尽儿女的责任,而是因为我希望能在她的身边,我喜欢听她放声大笑,我希望能安慰她,同时也从她那里得到安慰。但是,找时间陪母亲却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挑战。像我所认识的人一样,我是一个大忙人。我有丈夫,有一个顽皮好动的4岁的儿子,我还要尽家庭主妇之责,…  相似文献   

17.
鞋上有眼     
母亲的布鞋长着千百双眼睛,时刻牵挂着我的脚步……前不久,我意外地收到了一个包裹,是母亲从乡下寄来的一双鞋。包裹里面,还有母亲请人代写的一封信,信中说,她的眼睛早已昏花,看不清东西,只能做一些样式和做工都很简单的布拖鞋了……可我发现,母亲的这双鞋并不普通,它的样式和做工都很讲究:白底、黑帮,鞋底上整整齐齐地扎满了针眼,一行行地,错落有致。我想像得出,母亲为了它,一定在灯光下操弄了不少时日,更是熬过了好多个夜晚。我甚至看到了母亲正睁着昏花的眼睛,一遍一遍艰难穿针的情形,还有她艰难地纳底缀帮的样子……母亲今年已经60多岁…  相似文献   

18.
《新青年》2004,(3)
细雨:我叫阿艳,今年19岁。我的父母都说我是一个倔强的女孩,认准一个死理,就一直走下去,从不回头。家里人和朋友劝过我许多次,说我人太倔强了以后必定要吃大亏,但我从来都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前几天,我和母亲因为买手机的事生气了。我想买贵一点儿的,而母亲的意思是让我买最便宜的,我就哭了起来。我和母亲吵了架,谁也不理谁,第二天我在家睡了一天,第三天我就去上班了。  相似文献   

19.
北原 《新青年》2004,(11):31
读初中的日子,已经习惯了母亲为我打理一切.一日三餐、整理房间自不必说,就连每天穿哪件衣服、哪双袜子也都是母亲为我找好放在床头.母亲常说,你学习忙,压力大,妈不帮你一把怎么能行?也好,有老妈为我操持,我倒落了个清闲.  相似文献   

20.
母爱     
正每每看到有关母亲的文章,心里都会涌起莫名的酸楚,总想为早逝的母亲写点什么,可脑海里总也泛不上母亲的容颜。如今鲜见谁的母亲没有照片,可我的母亲偏没有照片。周围许多亲人说,你母亲长得像大姨,想她了就去看你大姨。我看了无数次大姨,虽然她老人家对我亲切有加,可我心头总也找不回母亲的影子。记忆深处,总觉得母亲是这样的:白皙的皮肤,慈祥的眼睛,在村里也算大个子女人,见谁都一脸笑意,大抵有着活菩萨的形象。这便是我心头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