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贤》2012,(4):39-39
近日,山西长治干部公示“神童”聚集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网民对公示名单中“2人14岁参加工作,1人16岁参加工作,5人17岁参加工作”表示强烈质疑。而组织部门相关人员的回应是,“因为干部年龄情况比较复杂,既有特殊历史原因,也有因特殊学制,要等待组织部的最后调查结果。”按照正常的工作年龄,这样一份“童工”扎堆的公示,不让人...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8,(5):108-108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描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3.
《羊城晚报》10月11日刊登何龙的文章说,曾见到几位身在官场的哥哥姐姐,他们的年龄都比弟弟妹妹小。这当然不是他们有“穿越”的本领,而是他们有改写生日的本事。今年9月,有网帖曝光山西临汾纪委书记沈庆华涉嫌年龄造假:“13岁参军,15岁入党,‘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近日陕西蓝田小寨镇府党委委员薛冬又被发现“神童”般的经历:从上小学到大专毕业,他只用了10年时间;进入蓝田县水利局工作时,他才15岁……  相似文献   

4.
廖楠 《理论导报》2013,(4):56-58
2013年3月4日,全国人大新任发言人傅莹首次亮相,就引来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从最会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大使,到全国人大第一位女发言人,人们对傅莹的评价越来越多,有网友觉得她“气质大于年龄”,有媒体认为她“温雅中透着力量”。她自己却表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慢慢改进”。  相似文献   

5.
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年轻化”并不是“年龄化”,不少地方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中,把德、能、勤、绩等看成了软指标,反而把年龄当成了硬杠杠,搞“唯年龄论”和“一刀切”,结果把一些只因超龄的“实力派选手”过早淘汰出局。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人才的闲置和浪费。不利于我们各项事业的发展。“选士用能,不拘长幼,明矣。”我们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增强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10,(4):58-5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撰文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着片面理解干部年轻化的倾向和做法,在于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仅存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状况,而且也存在任职年龄“一刀切”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一些年富力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正常的“职业预期”,造成了干部升迁中的“天花板”现象。  相似文献   

7.
59岁的河南新任省委书记卢展工,体验应聘一家广告公司的媒体发展员,被对方以“年龄过大”拒绝,即使“有一定的社会关系,能拉来一定的项目”也不行。“看得出,卢书记还是有点失望。”  相似文献   

8.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今年村里要干个啥子项目,让大家能赚钱呢?”“准备引导村民种植花椒和红苕,就地增加收入。”“村里党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村里将有计划地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把电视频道某一珍贵的时段称为“黄金时段”,其实在人的生命中,也有一个“黄金时段”。考察中外科学史,笔者发现,各级管理者特别注意人才发挥作用的“黄金时段”,善于把握最佳的用人时机。人才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人的年龄在变,身体条件在变,周围的环境也在变。在此地是人才,到彼地不一定是人才;此时是人才,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24):46-46
近日,山西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免去沈庆华临汾市委常委、委员和市纪委书记职务。沈庆华被免职是因为“年龄造假”的问题。此前,沈庆华被举报年龄造假,“13岁参军,15岁入党,‘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了5岁”。沈庆华因“年龄造假”被问责,其标杆意义自不待言。虽说只是施政伦理的回归,但它所彰显出的管束理性,  相似文献   

11.
陶旭华 《学习导报》2011,(23):56-56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哲人詹姆土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这时候夸奖能起导向作用,让孩子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相似文献   

12.
熊亮华 《党建》2009,(12):54-5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缓解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中央开始成千上万地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在选举产生的348名十二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中,有112人年龄在55岁以下,  相似文献   

13.
一些地方乡镇干部存在忧虑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我们在农村调研时发现,当前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着思想情绪不振的现象,应予以重视。一是政治上有失落感。当前正在进行机构改革,人员精简,不少干部认为提拔无望,在政治上缺少热情。组织部门在选拔干部时严格执行“年龄标准”,使不少年龄偏大的干部被拒之“门”外。因此乡镇流行“年满三十五六,干劲不足;年满四十岁,上面安排没有位”之说。二是工作上有压抑感。凡是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如计划生育、扶贫攻坚、减轻农民负担、社会稳定等,一旦出了漏洞,上级就会追究乡镇干部的责任。“计生出了问题要摘帽子,减负出了乱子…  相似文献   

14.
包蹇 《党建文汇》2011,(1):10-10
从人口结构和年龄层次分析,我国面临的未来,不仅“未富先老”,还多半“老而空巢”,且愈演愈烈。据统计,上海截至2009年底,共有“空巢”老人92.21万人,约占户籍人口老年人总数的29.2%,其中独居老人18.87万。而全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或者没有子女。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五七”干校.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而销声匿迹,其存在只不过十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但在年龄稍大一点的人们心中,却留有深刻的印象。它的产生和结束,都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革命者永远年轻─—徐特立的心态年龄黄子云人有实际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之,也有生理年龄:健康者精力旺盛,容光焕发;反之,体弱多病者,未老先衰。还有一种是心态年龄:乐观者朝气蓬勃,充满对生活的爱,如50年代那首歌所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反之,忧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干部选拔、任职年龄上“层层加码”、“层层递减”,引发了“三十岁当官,四十岁靠边.五十岁赋闲”的问题。这种以年龄论英雄、把干部“年轻化”简单化、绝对化的风气必须狠刹。  相似文献   

18.
北京热线     
《党员干部之友》2010,(2):10-10
中组部《组工通讯》:干部任职年龄不能“一刀切”。据了解,近年来不少地方特别是县、乡两级,在干部任职年龄上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让一些50岁左右甚至40多岁的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转任非领导职务。这种做法不符合党的干部政策,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一刀切”的地方各有各的考虑,但无论动机如何,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这种干部任用不问德才素质、  相似文献   

19.
芥茉 《党课》2012,(9):107-108
“文化能人免费当‘教授’,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学文化、学艺术。”最近,河北省献县西城乡蔡东村的“农民文艺大学”正式成立。“文艺大学”开学第一天,就开了文化、书法和戏曲三个班,200多位喜爱艺术的农民走进了课堂,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年龄最大的七十多岁,最小的才十来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干部工作中有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中搞任职年龄“层层递减”。比如,有的地方在换届中规定,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市级不超过45岁,县级不超过40岁。乡镇不超过35岁;有的规定,干部年满40岁不再提任县处级领导职务.年满35岁不再提任乡科级领导职务;有的要求.新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有的选拔县级后备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