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取执政地位,近几年民进党加紧进行“转型”。其核心是淡化“台独”,淡化民进党即“台独”党的形象;企图以“代表社会主流价值,争取人民对民进党取得中央政权的信赖”。民进党认为,1997年县市长选举取得大胜,第一次在选票和席位上超过国民党的“历史性胜利”,归功于“转型”的成功。今年以来,该党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紧“转型”,企图早日实现执政的愿望。“转型”的主要内容“台独”的“转型”。该党已不仅淡化“台独”色彩,进而对“台独”重新诠释,六年来的党内辩论和探索使该党对“台独”予以新的定义达成了共识。这…  相似文献   

3.
晓沙 《台声》2008,(2):21-23
2008年1月12日,攸关台湾地区政党版图重划和未来政局走向的第七届“立委”选举揭晓。国民党取得压倒性胜利,成为岛内唯一“超级大党”,民进党遭受创党以来最严重的挫败。民进党败选后,党内也展开检讨,有责怪“小选区制”不利选情,有责怪“行政院新三宝”应负责。但怪来怪去,就是鲜少有人责怪陈水扁及其家人的贪腐。 据台湾媒体分析,技术性问题只是民进党败选的部分原因。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表示,这次选举结果表达了台湾社会对民进党的不满,首先是对民进党在统“独”议题上走冒进路线的不满;其次是对民进党执政8年无法给台湾带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不满。2008“立委”大选一役,说国民党打败了民进党,不错,但还不够准确。真正打败民进党的是其自已。  相似文献   

4.
章蓉 《两岸关系》2009,(2):9-11
2008年台湾政局出现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一年来,蓝绿双方围绕民意代表和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场重要选举、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主导权以及陈水扁家族贪腐案展开激烈攻防。年内,政党再度轮替后的岛内蓝绿政治实力对比发生重大逆转,执政8年的民进党沦为在野党,国民党实现了“全面执政”。重新执政后的国民党面临内外各种不利因素,虽掌控大局但步履蹒跚;在野后的民进党连遭打击,“台独”势力遭受重挫,岛内社情民意出现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5.
钟台升 《台声》2006,(1):16-16
2005年12月3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国民党大胜而民进党惨败的战果,不仅对台湾政局的未来发展产生震撼性影响,对台海两岸关系的影响同样值得重视。 这次虽然是台湾的地方选举,但执政民进党和在野国民党,都将此次选举升高到绿蓝对决的层次,并视之为2008年“大选”的前哨战,如今国民党  相似文献   

6.
攸关台湾政权更迭及两岸和平统一前景的台湾“大选”于3月18日落下帷幕,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当选。国民党丧失了在台湾长达50多年的执政权,沦为在野党。选举结果已经并将持续对台湾政局,特别是两岸关系与中国的和平统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2006年12月9日,被视为“2008年大选前哨战”的台北、高雄市长选举揭晓,国民党以较大优势胜选台北市长,民进党险夺高雄市长,而且台北市长候选人的得票率大幅上升。此次选举是在民进党陷入弊案泥潭、陈水扁执政基础重挫的情况下进行的,“国民党小输、民进党小赢”的结果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都将产生一定影响。陈水扁暂时自贪腐危机中脱困,民进党遏止住“三合一”败选以来的颓势。泛蓝发展势头受阻,马英九2008之路充满险阻。“北蓝南绿”格局未能突破,“蓝涨绿消”态势发生微妙变化北、高市长选举虽是一次地方选举,并不直接涉及“中央政权”的…  相似文献   

9.
论民进党之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进党甫一执政,即陷入困局。民进党之危机乃是全面性、结构性之危机。危机非仅表现在贪渎弊案丛生,尤其因意识形态挂帅导致执政无能,其结果,台湾发展实际的需要与民进党维持政权选举的需要,构成了民进党执政无法调和的矛盾。台湾社会蓝绿对抗的选民结构,国民党的软弱无能和外部美日的支持,维持了民进党的生存空间,但也制约着民进党难以反省,因而看不出民进党有能力解决危机。民进党倘走向更加激进的“台独”方向,路必将愈走愈窄。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1日,攸关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走向的台湾第五届“立委”和县市长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成为“立院”第一大党,但由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组成的“泛蓝军”仍超过“立院”225席的半数,总体实力仍优于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组成的“泛绿军”。这一结果表明,陈水扁操控岛内政局的筹码有所增加,但台湾局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1.
李平 《两岸关系》2023,(1):43-45
<正>2022年是台湾地区选举年,岛内政局主要围绕2022年底的“九合一”地方选举发生激烈斗争和复杂变化。民进党当局执政陷入困境,丑闻弊案频发,该党试图在地方选举中打“抗中保台”牌,但未能奏效,岛内“讨厌民进党”的民意情绪持续累积,最终民进党在“九合一”选举中遭遇惨败。岛内政治格局呈现蓝营“地方包围中央”之势,国民党士气大增,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岛内外各方势力将围绕2024年“大选”展开激烈博弈,台湾政局将更趋动荡。  相似文献   

12.
刘红 《统一论坛》2012,(2):17-19
台湾的“二合一”选举马英九取得连任、泛蓝军拥有立法机构多数席位的结果,不仅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得以继续,而且对台湾政局影响深远。 (一)两党政治格局日趋稳固。但有波动 “二合一”选举结果再次表明,“两党政治格局”成为台湾政治舞台的主要组合方式,在今后的几年间,国民党主导政局、民进党在野牵制、第三势力有声音没实力的态势不会改变。究其原因,从源头讲,两党政治格局形成于陈水扁执政后期,  相似文献   

13.
赖锦宏 《台声》2011,(2):39-40
台湾五市选举结束后,民进党主打“十八趴”,没想到国民党反其一击,踢爆党主席蔡英文也有领“十八趴”。民进党2012年卡位战,原本一路领先的蔡英文掉入“十八趴陷阱”,虽然后来声明放弃,但“诚信”普受社会质疑。当年放弃“十八趴.”的民进党执政时期台“行政院长”苏贞昌、谢长廷恐怕暗自庆幸;这样一来,民进党内竞争似乎又回到起跑点。  相似文献   

14.
3月份,台湾民众以选票表达了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的主流民意。两岸民众对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萧万长上任后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海和平都抱有相当的期待。一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异,国民党不支持“法理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二是国共两党交流建立的政治共识,为两岸关系的改善奠定了政治基础;三是民进党执政8年意识形态挂帅导致经济衰退的历史教训,使得国民党执政不得不更加重视两岸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台湾政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国、民两党围绕年底"五都"选举及ECFA审议展开激烈攻防。马英九当局在两岸签署ECFA的大背景下执政状况有所好转,全面推动党务改革,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民进党气势回升,领导权威巩固,迈向转型之路。展望2011年,朝野政党将重点围绕年底“立委”选举和2012年初“大选”展开布局和争斗,蓝绿较量将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台湾“三合一”选举,以国民党击败民进党而告终。尽管导致此次选举结果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舆论普遍认为,选举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求安定、求和平、反对“台独”、要求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民意主流,这有利于遏制“台独”气势,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与稳定。其中,“立法委员”的选举和台北“市长”的选举最具有指标意义。在“立委”选举中,国民党以46.43%的得票率夺得过半的席次,重新夺回“立法院”的主导权,阻止了国民党政权连年下滑的颓势。民进党的得票率竟然还不到30%,不升反降,执政梦想再一次遭到挫折。分析家…  相似文献   

17.
选后百象     
一场“马拉松”式的选举,让台湾足足“热闹”了数月之久,结果揭晓,一家欢乐几家愁。此次选举结果在民众心中产生“变天”之感,直接导致了一些令人担心、忧心、痛心的“选举后遗症”。反对党推出的候选人当选,意味着长期执政和垄断台湾政经社会资源的国民党成了在野党,而民进党则成为执政党,这种结局对台湾政局带来巨大冲击,部分政治势力出现分化与重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重新分配,台湾政党和各派政治势力出现新的竞争局面,政局与社会将会在一个阶段内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提起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两岸的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曾是共产党员,后来却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党内斗争中,他一一剔除政敌,最终坐上了国民党党主席的位置;在位12年,他用国民党的奶水养大民进党,将国民党这“百年老店”搞得四分五裂,并最终使成立仅仅13年的民进党上台执政;他从提出“国统纲领”到炮制“两国论”,一步步迈向“独台”的深渊,并最终成为“台独教父”。  相似文献   

19.
郭艳 《台声》2008,(1):25-26
民进党执政7年多来,以在野党的心态,人为制造族群矛盾、分裂社会,漠视民生,只是一味挑动统“独”这根敏感神经,导致蓝绿阵营恶斗,人民生活窘困,日益升级的“台独”行动更有将台湾带到战争边缘的危险。在这一背景下举行的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面对国民党和民进党围绕经济议题与统“独”问题展开的激烈博弈,台湾选民做何种选择,会成为影响台湾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20.
刘红 《统一论坛》2013,(1):11-14
过去的一年,台湾政局不平静。马英九连任成功,国民党掌握了岛内政局发展的主导权,但亦面临批评之声不断、执政成绩不明显、改革措施不力等诸多困境。民进党逐步走出败选阴霾,展现了最大在野党的雄厚实力,但重返执政仍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岛内政党格局仍然呈现国、民两党对决状态,第三势力发展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