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指出: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逐步消灭财政赤字,是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之一。最近召开的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强财政管理监督,严格控制财政赤字。为此,消除“赤字无害论”的影响,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佩 《协商论坛》2016,(5):9-12
“中央为弥补降税带来的财政减收,保障政府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决定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我省该如何在紧运行环境下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应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对接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3.
我区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活动,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和财政工作者必须树立超越自我、奋勇争先、后发赶超的大气魄,以思想大解放推进广西财政的赶超跨越。广西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发展状况,客观地决定了财政收支规模实现赶超跨越全国先进水平必须经历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财政资源配置作用相当重要.一般而论,影响国防财政资源配置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安全战略,包括军事战略、防务决策与地缘环境等:二是国民经济发展条件,包括经济发展形势、财政收支状况、对外贸易格局、财政分配结构与政府债务与财政赤字等;三是国防建设需求,包括国防人力、国防科技、武器装备与物资、国防动员需求等.把握这些决定因素,对于优化配置稀缺的财政资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届以来,娄底地区各级人大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依法审查监督财政预决算,督促政府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推动了政府财政工作,为我区各级财政连续19年实现收支平衡。促进全区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第2a次专员、州长、市长联席会上,娄底的经验得到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国家财政部、省委和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我区各级人大是怎样依法监督,促进财政收支平衡的呢?一、抓法律监督,严把审批"四关"  相似文献   

6.
自50年代起,台湾财政收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63会计年度(以下称年度)以前,台湾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财政十分困难,几乎年年赤字;从1964年度起,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多数年度有财政结余;但1980年度以后,由于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台湾财政再度进入困难时期,财政赤字时有出现。本文主要分析80年代以来台湾财政收支的变化及其原因,并预测90年代的发展趋势。一、财政收支由“盈”转“亏”80年代以来,台湾财政收支的年增长率呈大幅缩小的趋势。1980年度,财政支出净额为3,453.96亿元(新台币,下同),较上年度增长35.6%,其后,增长速度大为下降。1981至  相似文献   

7.
<正> 治理财政赤字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治理财政赤字?应该根据我国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来确定。我国财政赤字的形式,虽然较为主要的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是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失误及财政技术方面的差错,也是造成财政赤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恩施市在以区代乡的行政体制下,大胆改革并不断完善区镇财政体制,强化区镇财政管理,推行了由“统收统支”到“分灶吃饭”直至向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过渡的各个阶段的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区、镇办当家理财、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1996年,全市ZI个区(镇)、办事处财政收入达到7800万元,比1990年的2431万元净增2.2倍,年均递增%.3%。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多年依靠上级财政补贴的山区贫困县(市)来说,这一阶段的改革,为全市财政实现自求平衡走出了致胜的一步。在贫困县(市)走出财政困境,调…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111个县域经济的数据,构建了基于省直管县、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县级财政解困的动态模型,采用系统矩估计方法(SYS-GMM)对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省直管县体制实施背景下,经济增长、财政解困之间良性互动和恶性循环两种路径并存;我国财政收支分权对经济增长、财政解困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财政解困的作用受到省直管县体制的制约;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收敛性现象、县级财政困境同经济发展程度成相反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张素琴 《前沿》2011,(2):74-76
针对地方经济发展较为困难,财政工作面临经济运行下滑、财政增收乏力和扩内需保增长、财政支出激增的双重压力,作者通过对郑州市区域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情况的考察,提出要加大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以期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豫政〔2 0 0 0〕 56号 (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  改革开放以来 ,县、乡财政收支规模逐步扩大 ,调控能力逐步加强 ,对稳定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一些县、乡经济基础薄弱 ,财政供给人员过多 ,财力分配不合理 ,债务包袱沉重 ,致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拖欠干部教师工资严重。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县、乡乃至全省地方财政的健康发展 ,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县、乡财政建设 ,逐步实现县、乡财政经济的良性循环 ,特作如下通知 :一、规范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从本质上说,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从本质上说,也是有计划的财政,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主要杠杆。因此,财政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主导地位,起着制约、调节、平衡和监督作用,成为实现宏观经济平衡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如果一个时期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安排,超过了当时国民收入实有额,其结果必然表现为国民收入和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而国民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听取了财政部部长王丙乾代表国务院所作的《关于一九八二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一九八三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会议认为,一九八二年的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是良好的。这一年,国家财政为促进经济调整和支持生产发展,为发展文教科学卫生事业和继续改善人民生活,作了很大努力,并且继续保持了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过程中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湖湘论坛》2008,21(4):74-75,78
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与生产构成了地方公共经济的基本内容。公共服务型政府理念和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从治理的视角来看待地方公共经济的发展问题。地方公共经济治理中要实现地方政府和市民社会有序的互动,并不断提升地方公共经济治理的质量,有赖于贯彻和实施法治化原则、辅助性原则、财政平衡原则、区分供应和生产原则、参与原则、有效监督原则等六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加强财税工作,确保财政收支持续稳定增长,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云南财政,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6.
1991年以来,台湾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虽然在早期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伴随而来的是财政赤字的大规模上升。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台湾当局出台了超常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赤字财政政策与宽松货币政策。然而受自身经济因素以及全球宏观环境的影响,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当局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并没有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乘数效应逐渐减弱,总体经济增速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随着财政赤字缺口不断增大,当局债务不断累积,未来台湾财政的可持续性成为难以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湖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粮棉一直是湖北农业生产的两大优势,在全国和全省农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粮棉优势并未完全转化成经济发展的优势,使得湖北的经济发展形成粮棉生产越多,财政负担越重,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越相对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走出困境,实现湖北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县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湖北粮棉生产的现状及优势1、湖北粮棉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湖北地处全国地势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3375.6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县乡财政基本上统揽着县乡一级政府收支,其财政战略举措直接关系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以及实施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计划的成效,因此,实施一揽子促使经济增长的短、中、长期财政战略,既迫切又必要。一、实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促使农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业已进入“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历史时期。在目前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尚不能完全适应阶段性变化要求,表现在市场约束增大、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农村经济关…  相似文献   

19.
重建财政政策,促成良性的宏观经济环境在90年代初,美国联邦赤字创纪录达到2900亿美元,庞大的财政赤字不仅使财政政策难以奏效,更重要的是直接抑制了经济发展。缩减联邦赤字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一致目标。美国政府采取力图削减财政赤字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克林顿上台后,重建经济发展计划,下决心削减财政  相似文献   

20.
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整顿财政秩序、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更是分税制条件下各级地方政府实现财政自给、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加强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的监督。本文拟就预算外资金的内涵、预算外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提出我们的思考,以求教于行家。按现行预算外资金管理法规的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